7853 清中期 窑变釉弦纹直颈瓶
LOT号 | 7853 | 作品名称 | 清中期 窑变釉弦纹直颈瓶 | ||
作者 | -- | 尺寸 | 高34cm | 创作年代 | 清中期 |
估价 | 150,000-25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形制 | ||||
烧造瓷器,凡在开窑后发现不是预期的形状或釉色,以至於传世瓷器有时发生特异的情况者,都可说是“窑变”。《稗史汇编》说:“瓷有同是壹质,遂成异质,同是壹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 因由窑变釉出现出於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於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釉”,俗语有“窑变无双”,就是指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壹无二。 随着人们对窑变釉认识的深入,窑变的缺陷美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窑火给釉面造成的缺陷,看久后反而让人回味无穷,甚至有了“娃娃面”、“美人记”之类的美称。窑变釉又因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 到了清代,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时期,窑变已被视为壹种祥瑞,甚至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创烧与雍正时,由仿钧窑釉色所繁衍出来的一个新品种。采用两次或多次上釉的方法造成,所施釉料中除铜之外,还含有铁,锰,钴,钛等金属氧化物,在烧成过程中,这些金属氧化物均为着色剂,致使釉面呈现出不同的色调,流淌晕散成火焰状。其中釉色偏红的称为“火焰红”,偏蓝的称作“火焰青”。 此拍品器形硕大,端庄敦厚,正统有致,是清初雍正期至乾隆期最常见的器物造型之一。口沿出边,细直颈,溜肩,鼓圆腹,足微外撇。瓶口,颈部,肩部,和腹部共凸起弦纹七道,作为装饰,可称之为“七弦瓶”。造型优雅稳重,素静隽秀;线条圆滑柔润,淑娴优美;气韵恬淡飘然,卓荦不群。 那夹杂着白、紫、蓝等颜色的釉色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绚丽多彩,斑驳陆离,独树一帜,将窑变釉所具有的独特的富丽堂皇与美轮美奂表现的淋漓尽致。而窑变釉那种变幻莫测,残缺的美感,神秘幽远的独特气质也在此得到充分体现。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清乾隆窑变釉七弦瓶与此器物形致极为相似,可供参考。 参阅:1.《Imperial Perfection The Palace Porcelain of Three Chinese Emperors》Sing’s Antique Gallery 2004 第230页 2. 窑变釉弦纹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98页 3. 雍正款窑变釉弦纹撇口瓶《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 紫禁城出版社 第292页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