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361 明 龟钮金印银印

龟钮金印银印
拍品信息
LOT号 7361 作品名称 明 龟钮金印银印
作者 -- 尺寸 (金)2.6×2.6×2.9cm;(银)2.6×2.6×2.9cm 创作年代
估价 2,200,000-3,200,000 成交价 RMB 2,530,000
材质 形制


(金)重117克;(银)重78克
备注:
1.日本藏家旧藏;
2.2012年香港国际古玩展,购自日本千秋庭。
印文:“都亭侯印”(金)、“偏将军印章”(银)

据现有考古发现,印章普遍出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然于省吾先生的《双剑誃古器物图录》中著录了三方商代铜鉨1,均出土于河南安阳,其文近于甲骨金文(见图一),很可能是族徽印,可见印至少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秦以来,天子独称玺,群臣莫敢用也。” (《汉书·旧仪》)。到了汉代,“汉官印犹分三等:曰玺、曰印、曰章。惟诸侯王犹得玺,然其所谓玺者,名称而已,接其体制,与印章同。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其文曰章”(《金石学》)。《汉书·旧仪》云:“银印皆龟纽,其文曰章。谓刻曰某官之章也。”
“偏将军印章”,银质,正方形,龟钮。龟头微昴,龟足分立于印体四角,足上五爪清晰可辨;背圆,龟甲饰重环纹,制作精细,栩栩如生。纵横各2.6厘米、通高2.9厘米、重78克。印文为篆体白文“偏将军印章”五字,从右至左分三行排列,除第三行为“章”一字外,其余二行分别为“偏将”、“军印”二字,且前两行四字大小完全一致,此种排列方式使得文字体势自然延伸,所占位置具有黄金分割率特征,适合篆书的伸展,显得极为美观。印文布局严谨工整,比例协调;字形方圆相兼,古朴流畅;刀法简洁娴熟,遒劲有力。
三国时期,偏将军名沿用,但是由于战争纷纭,武职滥颁。可考被授予偏将军者有蜀汉组之关羽、赵云、马超,曹魏之张颌、徐晃,孙吴之周瑜、吕蒙、陆逊等,可见三国时期,偏将军品位较高,官秩应与大将同,其地位是汉代无以比拟的。其中,马超任偏将军,并封“都亭侯”,此金银双印同出一处,为日本藏家旧藏,故可认为是蜀汉五虎将之马超用印无疑。
除这件外,重庆三峡博物馆藏有一枚金质“偏将军印章”,系1982年重庆市江北区嘉陵江边出土,被定为该馆“十大镇馆文物之一”(见图二);另1989年,湖北宜都县(现枝城市)陆城镇刘家老屋墓地七号墓出土了一枚银质“偏将军印章”,结合印章、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等判断,墓主应该为孙吴将领。
金制官印流行于汉晋时期,刘昭补注引蔡质《汉仪》:“汉兴,置大将军、骡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全国目前共发现二十余枚,两汉金印存十余枚。此金质“都亭侯印”为仅见。1980年安徽郎溪曾出土出土一枚“都亭侯印”,为铜质鎏金(见图三)。
此两枚时代均为三国时期,通观之,其凿刻工致峻拔,线条匀称谐调;章法精巧缜密;篆法工稳谨严,笔划自如。这两枚三国时期的印章,以其特殊的材质,高超的制作水平,舒展、沈稳、典雅而又精整的印文,一丝不苟、精妙绝伦的章法安排,使我们感受到了这一时期印章艺术所取得的辉煌的成就和非凡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