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2 明永乐 白玉龙钮梵文玺
LOT号 | 7362 | 作品名称 | 明永乐 白玉龙钮梵文玺 | ||
作者 | -- | 尺寸 | 3×3×3cm | 创作年代 | 明永乐 |
估价 | 8,000,000-12,000,000 | 成交价 | RMB 11,500,000 | ||
材质 | 形制 | ||||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备注:欧洲藏家旧藏 此枚方玺以上等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洁白,宝光内蕴。方形印台,印纽作一蹲龙,四肢伏地,龙身拱起,身下有一孔以作穿系,龙首卧于前爪之上,双目凸出,须发自耳后披散,与周围火焰纹一起贴附于龙身,神情威猛,肌肉刻画鼓胀写实,充满力量,彷佛随时要从印台跃起,雕刻工艺水平极高,造型具有典型的明代早期宫廷风格,与之类似的可参照西藏博物馆藏明永乐皇帝御赐大宝法王噶玛巴的白玉蹲龙纽方玺,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此玺亦当由明朝宫廷赐予西藏某位高僧。根据史料记载,明朝早期共有三位西藏的大成就者到过中土,时间跨经永、宣两朝。这三位大成就者都被当时的帝王尊为“法王”并“给印”,这三位分别是:噶玛噶举派的大宝法王,萨迦派的大乘法王和格鲁派的大慈法王,而本件方玺具体是赐给哪位法王,则可由其印面内容看出端倪。 此玺印面刻朱文兰扎体梵文九字共三行,经专家解读后得知其为佛教咒语真言,九字自上而下从左至右顺读,为:OṂ A RA PA CA NA dhi HṜ HUṂ。前七字为文殊菩萨智慧咒,第八字为阿弥陀佛种子字,第九字为所有咒语结尾时用的字,汉字通常音译写为“吽”,表示“金刚部心”,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赖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成就一切,普渡人生,最后达到成佛的愿望。作为智慧的化身,文殊菩萨在汉地和藏传佛教中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藏传佛教系统中尤以萨迦派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最为典型,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文殊菩萨本身在佛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文殊菩萨不仅具有与佛同等的三十二相,许多重要的经典也由文殊菩萨宣说,甚至有时为了提高某个人物形象的地位,也往往以文殊菩萨作为参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萨迦派有非常与众不同的文殊信仰,这又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萨迦派对文殊菩萨有着更为深刻的归属感,不仅将文殊菩萨的地位推到法主、传承持有者的位置,更是将这种信仰固定到一个家族之上,即历代萨迦法王均由昆氏家族(khon)传承世袭,其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幻化,在萨迦派的眼中,整个萨迦传承主要由文殊菩萨持有和传续了;其次萨迦派有一种不共的修法,被此派认为概括了一切修行实践的精髓,即据说源于文殊菩萨亲自口授的《远离四种执着》,这一教法非常简短,仅有四句,来源于萨迦初祖贡嘎宁波,他在11岁时,进行了六个月的文殊修法闭关,据传在此期间文殊菩萨亲自现身为其宣说了上述四句修法,由于萨迦贡嘎宁波亲见文殊菩萨,由此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同时,这也被认为是昆氏家族称为“文殊师利不可思议世袭法脉”的特殊缘起。 故由本玺内容文殊智慧咒和萨迦派独特的文殊信仰结合推断,其当为赐给萨迦派法王。萨迦派创始于1073年,因该教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故得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萨迦派在形成教派体系、扩大宗教影响、伸展封建势力过程中,出现过历史上著名的“萨迦五祖”。其中,萨迦四祖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年),1247年被元朝统治者召于凉州,商洽西藏的归属。之后,萨班联络西藏各个封建势力归顺蒙古。萨班去世后,萨迦五祖八思巴又成为元朝中央的高级官员,受到元朝皇帝极大的恩宠,被封为“国师”、“帝师”、“大宝法王”,萨迦派也由此成为元朝在西藏统治的代表,奠定了1279年以后元朝中央对西藏地方行使行政管理的基础,西藏从此正式纳入中央直接管辖。随着元王朝的灭亡,大明王朝的建立,明代宫廷为了维护对西藏的统一,继续对西藏地方政权法王加以册封,永乐八年(1410),明成祖闻萨迦四祖萨班贡噶坚赞之孙贡噶扎西佛法高深,遂命中官前往迎请,他不顾年事已高及路途遥远,于十一年(1413)抵达南京,明成祖封其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领天下释教”,简称“大乘法王”,赐予管领僧众、护持释迦牟尼教法的诏书、金印及镶嵌各种珍宝之千幅金轮、袈裟、幡幢、鞍马、伞盖等无数珍宝,礼遇和地位在大宝法王下、大慈法王上。由此可推测,此件方玺当为永乐宫廷御赐“大乘法王”贡噶扎西之物,甚为珍稀可贵,殊胜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