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936 宝熙 行书袁易诗 立轴

行书袁易诗
拍品信息
LOT号 1936 作品名称 宝熙 行书袁易诗 立轴
作者 宝熙 尺寸 126×28cm 创作年代 --
估价 无底价 成交价 RMB 18,4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款识:昔从茂苑观为政,江动云飞五月秋。已识威名深属望,相看谈笑更风流。才华直解逢人说,薄劣直惭与子游。遥对青山忆风度,几回独倚仲宣楼。袁通父静春堂集,沈盦宝熙。
印文:臣熙之印、天倪阁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董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钴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如乾隆、嘉庆年间的刘墉。
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嘉庆、道光时期,帖学已入穷途,当时的集大成者有刘墉,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和理论。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伊秉绶、吴熙载、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至此碑学书派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当代。纵观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