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5 蓝瑛 金城 秋林乱泉图 立轴、镜心
LOT号 | 5045 | 作品名称 | 蓝瑛 金城 秋林乱泉图 立轴、镜心 | ||
作者 | 蓝瑛 金城 | 尺寸 | 蓝46×30cm;金52×31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2,000,000-3,000,000 | 成交价 | RMB 2,645,000 | ||
材质 | 设色绢本 | 形制 | 立轴、镜心 | ||
出版: 1.蓝瑛本:《晋唐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国画苑第三期,P151,中华书局1935年出版。 2.《中国名画集》,P331,日本株式会社龙文书局,昭和20年出版。 3.金城本:《湖社月刊》第四十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题识:一、天启(1622年)二年九日,仿李熙咸画。蓝瑛。钤印:蓝瑛之印、田叔 二、天启二年九日,仿李熙咸画。蓝瑛。甲寅(1914年)闰五月,北楼金城临。钤印:金城、经郛、汉画像室 题跋:笔端具有金刚杵,要自坚凝入浑茫。篆籒法工通树石,本师应傲李河阳。松邻居士。钤印:昌绶 鉴藏印:金巩伯精鉴印、霍泛 明代晚期,开始出现反对当时的绮丽风格的诗歌与作文的“台阁体”的思潮,李梦阳等人明确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主张摹拟前人文风,将师法古人看作继承和变化的必由之路,并由此去表现自己的本心。至嘉靖、隆庆年间,“后七 子”特别是王世贞的复古理论,在江南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董其昌则把这股复古、拟古之风引入画坛,将前后七子力 求从格律声调学习古人诗文的观念,引申为在笔墨技巧上“无一笔无来历”的创作要求。董其昌以其官位,声望,与创作 实践执画坛牛耳,其理论自然也影响相当广泛。 作为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职业画工,要想获得文人圈子里的认同,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也必须抛弃“细描宫样,界画衣褶”的雕虫小技。向文人画的领域进取。在这种时风的影响下,大概从30多岁开始,蓝 瑛的画风中出现 “北宗”山水的痕迹,自此以后,对李唐、郭熙、荆浩、关仝、李成、赵孟俯、赵雍、高克恭等人,皆去 粗取精,完全打破了南北宗的界限,广取博采,终成自家风范。可以说,对古代绘画传统的继承贯穿了他艺术生涯的全过 程,这一现象,也基本是与蓝瑛同时代的其它画家的共同特征,有其历史原因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现藏天津博物馆的《溪 山秋色图》作于1613年,是时蓝瑛29岁,借鉴了黄子久《富春山居图》的方法。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松萝晚翠图》作于 1622年,此画构图繁复,刻画严整,笔墨工细秀润,可能受到戴进早年画风的影响。 此件《仿李熙咸秋林乱泉图》作于1622年,时蓝瑛38岁。近景山坡和远景的山头,以粗犷的墨笔勾勒石之轮廓,以侧锋横 擦的小斧劈皴皴擦石面,成功地显现出山岩凝重的质感。但已显露出蓝瑛所独有的荷叶皴的雏形,用墨浓重,与山体反差 较大。中景树木,隐于烟霭中,树枝多鹿角状,层次分明,密而不乱。这点与同年所作《松萝晚翠图》有很多相似之处。 树木的表现上亦有较强的造型能力,准确而生动地把握各种树木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来,伸枝布叶,饶有情致。该图既有职 业画家的行业气,又有文人画家的书卷气,显示出蓝瑛意欲调合南北宗画法所作的努力。落款书体不是其常用的书体,融 章草、隶书于一身,字势开张,张力十足。此种书体可以参见上海博物馆藏《仿李唐山水图轴》,特别是“李”字的写法 ,如出一辙。 此标的中,还包括一件金北楼的临本。连落款和所用书体都力求相似。裱边有松邻居士题跋,称此金北楼临本“笔端具有 金刚杵,要自坚凝入浑茫”,可见对此金城临本的赞许。不论是蓝瑛本,还是金北楼的临本,都有多次出版,可称双璧。 注:本次拍卖会夜场中的LOT:5069《王石谷仿宋元山水巨册》与LOT:5070《冯超然临王石谷山水册》也是祖本与临本的 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