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381 11-12世纪 大日如来

大日如来
拍品信息
LOT号 7381 作品名称 11-12世纪 大日如来
作者 -- 尺寸 高28cm 创作年代 11-12世纪
估价 5,000,000-7,000,000 成交价 RMB 7,245,000
材质 形制


大理国
铜鎏金
备注:美国藏家旧藏
此尊11-12世纪大理国铜鎏金大日如来坐像即为这一时期极为罕见之大体量且铸造极为精美之艺术品。佛像发髻低平,中间带髻珠,表情静穆柔和,上身较长,衣纹辗转反侧,走势交待清晰,盘坐的双腿内收紧,裙褶如梯田般层层舒展,皆为这一时期佛坐像之典型特征。大理受地域所限,造像材质上体量较大的作品常见为石刻、木刻,金铜所铸造的佛像一般尺寸较小,且其采用本地的合金成分,与中原地区明显不同。此尊大日如来有近30公分的体量且为坐像,在传世造像作品中尺寸较大,极不常见,且铸造比例协调,细节表达清晰到位,鎏金亦大量保存,非皇室王族难有此实力施造如此精美之造像,可参考2014年3月20日纽约佳士得Lot 1611大理国阿弥陀佛坐像,除法身不同之外,二者体量相当,皆近30公分,面相、工艺及金水之感觉亦极为相似。(图片1)
大理国(公元937-1253年)为云南大理地区的地方政权,与五代、两宋同一时期,前后历经二十二位国王,曾有九位国王以禅位出家,一般民众亦“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分老壮,手不释佛珠”,因此有“妙香国”之美誉。由于受藏区渗透,并融合中原及本地特色,密宗佛教尤为盛行,并形成了有地方色彩的阿叱力教,即我们俗称的“滇密”或“白密”,时间虽短,却为我国佛教艺术版图中确立了极富区域特色的大理国风尚。
唐武宗“会昌灭法”及后周世宗下诏裁汰佛教,废寺院三万三百余所,还令民间将铜器铸钱,使中原铸像受到冲击,铸像渐显呆板、媚俗,日渐微落。而到唐末五代时期,大理佛像铸造技术日臻成熟,融合了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西藏、中原各地的特色,形成了具有地域化的独特造型,铸造出了一批具有鲜明地方性、个性化的佛像。
大理地区早期铸像较为单一,仅见佛陀和柳枝观音。从七世纪初开始,由于阿咤力教的传播,加之王室及民众对宗教的兼融并蓄,形成了佛教铸像的多元化,造像风格丰富多彩。而在众多神佛中,最有代表性的铸像“佛部”仍是释迦牟尼佛、大日如来佛。而从现存的佛部造像遗存来看,释迦与大日如来仅在手印及坐姿上有区分,大日如来左手为右手所握,至胸前伸出食指和中指,即结智拳印,且均为坐像,无倚像及立像,且常是席地而坐,此尊即为一大日如来之典范,原日本新田氏旧藏大理国大日如来坐像与此尊极为类似,躯体较同时期之造像更为圆润饱满,大日如来结智拳印,袈裟双领下垂等,仅尺寸则较此尊略小,可作为参考。(图片2)打破此规则仅见一例即上海博物馆藏铜镀金大日如来像,造像者署名为“大日如来”,而手印则为降魔印。(图片3)二者手印及佛装虽有不同,然外髹红漆则为大理国造像常见之技法,此尊大日如来金水保存完好,手部可见红漆存留,皮壳呈现自然包浆层迭之状态,特征鲜明。
市场及学术机构中所见的大理国造像仍相对稀少,且在断代中常出现将大理国时期或早期大理地区造像误认为元明时期造像的情况。现藏于威廉姆斯学院艺术博物馆的大日如来坐像仍被定为元代,然其无论面相、衣饰、手印、身材比例及整体风格与皮壳皆与此尊极为相似。而元代是大理造像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大理佛像做工粗糙,刀法生硬,有其型而无其神。(图片4)参考几尊相似之雕塑就可显而易见,大理国风格极为鲜明,个性化明显,且在法身与手印等方面与当地显密相结合的宗教信仰紧密相连,是东亚地区中高古时期云南一代宗教文化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