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404 8世纪 银鎏金錾刻花卉葵口碗

银鎏金錾刻花卉葵口碗
拍品信息
LOT号 7404 作品名称 8世纪 银鎏金錾刻花卉葵口碗
作者 -- 尺寸 直径24.2cm 创作年代 8世纪
估价 3,800,000-5,800,000 成交价 RMB 5,520,000
材质 形制
出版:
1.Bo Gyllensvard, Chinese Gold and Silver in the Carl Kempe Collection, Stochholm, 1953, pl.116.
2.Bo Gyllensvard, 'T'ang Gold and Silver',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1957, No.29,figs.42d, 96e.
3.Chinese Gold and Silver in the Carl Kempe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Art and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in Ulricehamn, Ulricehamn, 1999, pl.118
「仁荐」款
备注:
1.瑞典重要收藏家卡尔·坎普(Carl Kempe)旧藏;
2.伦敦苏富比,2008.05.14,Lot74
展览:'Chinese Gold and Silver in the Carl Kempe Collecti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1954-55. cat.no.116br>唐代金银器是古代工艺美术中的绚丽的瑰宝,本件铜鎏金錾刻花卉纹碗线条流畅,器壁轻薄,其使用锤揲之法,颇具美感。其为瑞典重要收藏家卡尔·坎普(Carl Kempe)旧藏,传承有序。其口沿外侈,呈五瓣花形,弧壁下敛,底承圈足外撇。碗心及内外壁皆鎏金錾刻一簇簇折枝花卉纹,茎叶分明,线条流畅婉转,器底一隅划刻“仁荐”款。其大团花的装饰风格与陕西省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唐代鎏金鸳鸯团花双耳大银盆”颇为相似,可资比对,为唐代御用茶器。
唐代金银器是古代工艺美术中的绚丽的瑰宝,锤揲之法利用金银较为柔软的特性,在敲打之中更好地将之延展,使器物成型,为外来工艺中对中国金银器影响最大者。虽然考古数据显示,我国在东周时期的金银加工技术中就已出现了捶揲技术,但此种技术一直未见广泛用于器皿成型制作。随着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规模展开,西亚、中亚等地的商人、工匠纷纷来华,他们在带来大量国外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包括金银器制造在内的不少工艺技术。
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加工技术亦即复杂精细巧妙。在当时,就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从出土的唐代金银器可以看出,装饰工艺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有些还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些技艺不断发展的同时,政府机构也对金银器的制作大力支持。唐前期,在朝廷中就建立了金银作坊院,将大量的工匠集中起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且在这种机构里制造东西,可完全不受外界物质条件的影响,这就大大促进了金银器的发展。南北朝以来,胡风盛行,皇室贵戚尤其喜好西方的珍玩器皿。外来文化和艺术品对日常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要求都产生深刻的影响,直至唐代风气不减。
纵观唐代金银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纹饰极为丰富。其特点是,初唐时期,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具有明显的波斯萨珊朝风格,纹饰以凸棱、连珠纹及单点动物纹为常见。另外,以纤细的缠枝忍冬、四瓣或八瓣花及线条简略的折枝花为主,花与人物相衬时结构松散。如八棱带柄杯、花银高足细柄杯、胡人像银扁壶及凸雕虎纹银壶,即是典型之器。中唐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贵族官僚追求享乐日盛,金银器制品增多,波斯萨珊朝风格的造型已不能满足需要,转为兼收我国传统的铜器、陶器、漆器的器型。花鸟纹盛行,缠枝花、绶带纹丰满流畅,已具有团花的格局。西安何家村窖藏所出器物,大多属这一时期的代表。晚唐时期,器型继承前期:团花纹饰已从原来的陪衬地位一跃而成为主题纹饰,这也是团花纹饰的黄金时期;缠枝花则渐趋呆板被绶带纹取代。由此可见,唐代金银器经历了一个由简单转向复杂的过程,从唐初的波斯萨珊朝风格转向中国传统风格,本件大碗从其装饰纹样观之,应为唐代中期之作。

重68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