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8209 吴昌硕刻芙蓉石吴云自用印章

吴昌硕刻芙蓉石吴云自用印章
拍品信息
LOT号 8209 作品名称 吴昌硕刻芙蓉石吴云自用印章
作者 -- 尺寸 1.7×1.7×4.2cm 创作年代 --
估价 220,000-320,000 成交价 RMB 862,500
材质 形制
出版:《苦铁印选》卷三,1950年宣和印社原钤本四卷,方节庵辑。
《吴昌硕篆刻选集》p2,1965年12月上海朵云轩出版社刊行。
《吴昌硕篆刻选集》p2,1978年8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刊行,方去疾编。
《苦铁印选》第九册,1977年9月日本书学院13册全(含释文一册)。
《苦铁印选》p312,1980年文史哲出版社据原本影印刊行,汇为一册。
《吴昌硕印谱》p126,1985年10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刊行。
《吴昌硕印影》p200,1992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刊行,戴青山编。
《吴昌硕印集》1998年5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刊行,贾德江编。
《吴昌硕篆刻作品集》p144,2000年1月广西美术出版社刊行,戴青山编。
《近现代书画家款印综汇》P259,2002年12月上海书画出版社。
《吴昌硕论印图释》p390(图4-62),2004年10月西泠印社出版社刊行,刘江编。
《中国篆刻丛刊第三十二卷——吴昌硕(一)》,P109,1981年日本二玄社
印文:两罍轩
边款:苍石临古
来源:吴东迈旧藏,刘汉麟递藏。
“两罍轩”。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吴云自己解释地很清楚:“余既于甲寅年在邗上得阮文达公所藏之齐侯罍,遂名弆藏之所曰抱罍室。逾十年甲子在吴门又得一罍,即文达揅经室集中所载之苏州曹氏器也。海内二大宝一旦都归余斋,复署之曰两罍轩,所以志喜也。”吴云在十年之内先后收得的这两件铜罍的确是了不得的东西,其中一件是阮元“积古斋”的旧藏,阮自谓“得之最后,玩之最久。”,“绘图刻石一再考释,继以歌咏,珍为大宝。”;另一件则出自苏州青铜器大藏家曹载奎的“怀米山房”,并刻入《怀米山房吉金图》。此二器迭经名家递藏,声名远播,一时海内诸名士如许印林、龚定庵、吴子苾、朱椒堂、张叔未、何子贞等争相为之释文,以至于到最后连拓本都成了抢手货。当吴云集此两罍于一室时,心中的喜悦与满足是可想而知的,他迫不及待地把“抱罍室”更名为“两罍轩”,并自书斋名。
 而吴昌硕与吴平斋的渊源,近代潘德熙、童衍方所撰的《吴昌硕年表》提到:“一八八○年,光绪六年庚辰,三十七岁的吴昌硕寄寓于苏州吴云(平斋)之两罍轩。”当年和吴昌硕一起经常在两罍轩“共食古”的还有周陶斋、林福昌、张玉斧以及吴云的女婿朱苹华等,宾主交欢,日有所得,吴昌硕的很多学问,当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熏染而成。吴昌硕在《石交录》中也坦言:“封翁假馆授餐,情意甚挚。因得纵观法物,于摹印作篆稍有进境,封翁之惠居多焉。”封翁即吴云也。而此印正是基于这种人文背景下完成的。缶翁篆刻作品中,纯粹意义上的古玺作品并不多见,此印章法稳定、取密下实上之势,取字尚繁,尤于田部的处理,甚见互相呼应之匠心。作为其早期作品,用刀则极为含蓄,有别于晚期时见露锋的苍茫之感,当为缶翁仿古玺的精妙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