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4 王原祁 1701年作 仿黄公望山水轴 立轴
LOT号 | 4414 | 作品名称 | 王原祁 1701年作 仿黄公望山水轴 立轴 | ||
作者 | 王原祁 | 尺寸 | 70×42cm | 创作年代 | 1701年作 |
估价 | 650,000-85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题识:子久画平淡天真,凡破墨皆由淡入浓。从此为趋向之准,不以铅华取工也,识者鉴之。辛巳冬日,麓台祁。 钤印:王原祁印、麓台、扫花庵、西庐后人 说明:张弁群题外签,张弁群旧藏。 王原祁早年随其祖父王时敏学画,后受王鉴指教,受他们的影响颇深。与两位前辈一样,他也致力于摹古,上以董、巨为宗,下以元人为法,借鉴前人笔墨、立意、布局等特点,层层皴擦,笔力沉着,积累了深厚的笔墨功夫。中年后,渐从摹古中脱化而出,能熟练运用、融合古人图式、笔墨,写自家丘壑,重视笔墨趣味和构图,形成笔墨醇厚,浑厚华滋,郁然深秀的自家面貌特色。作品表现出平淡天真、超逸萧散的意趣。正如当代学者所言,王原祁“把传统——结构——笔墨作为创作的法则,把对传统的领悟和传统因素融会在自己笔墨和结构中,形成了富于个性创造的笔墨效果。” 该作纵70厘米,横42厘米。画中近景古木茅亭,杂树繁茂,山居邻舍,隐现于山坳密林处;中景略微开阔,点缀以桥彴;远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 画作纯以水墨为之,山石以披麻皴表现山石内部轮廓,离披点画,用笔简中寓繁。淡墨擦染细部结构,间以卧笔横点。用墨由浅至深,由淡至浓,由湿至干,层层染擦,苍苍莽莽。浓墨点苔,显示山体凹凸,并起到提醒画面精神的作用。整幅画作笔墨苍润,率意高古,生涩之处见纯熟,得“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之妙。 整幅画作以反“C”字型构图,山峦为画面主体,主峰耸立,众山拱卫,烟云缭绕其间,左虚右实,形成左开右合之势,意韵天成,浑然一体。正是其画论中“龙脉为体,开合为用”——“龙脉”说的充分体现。 王原祁一生追摹黄公望的作品诸多,题款中提及黄公望画艺的文字更是不少。无论在其《麓台题画稿》还是现代学者的研究中,均可见到王原祁对黄公望绘画的推崇。《麓台题画稿》总计五十三条,其中题仿黄公望的就有二十五条之多。 在此作款识中他就写道:“子久画平淡天真,凡破墨皆由淡入浓,从此为趋向之准,不以铅华取工也,识者鉴之。辛巳冬日,麓台祁。”纪年为辛巳,即1701年,时王原祁60岁,此前一年,王原祁才刚刚补右春坊右中允,奉命鉴定内府书画。 该作与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1681年所作《仿大痴富春大岭图》、1699年《云山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1700年为几翁先生所作《仿大痴山水轴》树、石、屋舍、桥彴、云气诸画法颇为一致;而构图则与现藏上海博物馆1700年为几翁先生所作《仿大痴山水轴》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1707年作《仿黄公望秋山图》水平翻转图十分相近。款题书法与现藏辽宁省博物馆1701年所作《仿黄子久图轴》一致。 此作与南京博物院所藏《溪山林屋图轴》款识内容几乎完全相同。此作款题为五行,首行八字,二、三两行均九字,四、五两行七字。《溪山林屋图轴》文字为四行,前两行每行十三字,第三行七字;末行八字,比此作款题末尾多一“笔”字。两作尺寸也不相同,《溪山林屋图轴》纵82.30厘米,横45.30厘米;此作纵70厘米,横42厘米。 二作虽均作于“辛巳冬日”。但这里的“冬日”应该并非是同一天,而是泛指冬天或冬季。所画内容也不相同,款题位置亦不一样。《溪山林屋图轴》题于左上角空白处;此作则题于画作右上角空白处。两作款题是根据画作山形空白位置而题写。此作款题书法自然,无临摹仿写《溪山林屋图轴》款题之迹象,辨者可鉴。 由这两件作于同一年,款题内容几乎相同的画作,亦可见王原祁对黄公望画作“由淡入浓”破墨法的反复玩味与坚持不辍的笔墨实践。 此作外签条乃张弁群题写。大家对于张弁群或所知不多,但提到张静江和张珩则多所知晓。张弁群乃张静江的长兄,张珩的叔祖。 张弁群(1875—1922年),名增熙,一名熙,字弁群,号查客,一作槎客。浙江南浔人。张静江(1877-1950,名增澄,又名,静江,号饮光)的长兄。曾主政专为海外古董生意开设的“通运”公司沪上业务。工书法,精鉴赏,所收金石碑版,率多善本。如现上海图书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宋拓《黄庭经》(李宗瀚本),上海图书公司镇库之宝的汉《嵩山太室石阙铭》宋拓剪裱本、北魏《张猛龙碑》明拓较早本,民国间上海文明书局用作影印底本的黄小松旧藏明末清初淡墨精拓本隋《龙藏寺碑》(李东琪本),唐褚遂良书《伊阙佛龛》明末拓本,北魏《高贞碑》初拓本等。《高贞碑》后有张弁群乙卯(1915年)八月题跋,尤属难得。《太室石阙铭》后有当时画坛名家王一亭1919年为张弁群所作《得碑图》,其上有吴昌硕、褚德彝诗题,可见张氏当年与金石名家之间的品赏题咏、往还切磋之乐。《缶庐诗》卷八所收《嵩山太室宋拓为查客》二绝,又同卷另有《话旧图》四首并序及吴长邺《我的祖父吴昌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11月)一书所附吴氏《年谱简编》民国八年己未(1919)中,亦记载其与吴昌硕之交往诸事。张氏所藏金石碑版多有民国间金石碑版鉴定大家褚德彝为其题跋、署签。朵云轩201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金石书画缘专场中《唐阿弥陀经钟》拓片立轴,为张弁群题赠吴昌硕者,有吴昌硕、褚德彝题跋,足见张氏与褚、吴二人交谊之深厚。 张氏早岁受欧美教育新思潮影响,回家乡南浔兴办浔溪女校等,开创妇女教育之先河,仿上海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校,利用原正蒙学社校址创办“浔溪女校”,“鉴湖女侠”秋瑾当初从日本回国,就是经蔡元培等人介绍,到浔溪女校任教的。其子张乃燕,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民国期间亦履任要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