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093 章士钊 台湾纪事诗稿

章士钊 台湾纪事诗稿
拍品信息
LOT号 1093 作品名称 章士钊 台湾纪事诗稿
作者 -- 尺寸 27×240cm 创作年代 --
估价 无底价 成交价 RMB 161,000
材质 形制


台北城楼怀觚庵师。燕居未肯言台事,我自南来便恍然。不是边才亦同慨,得逢旧雨定随缘。江山无改风云地,忠孝难禁忧患年。谁向师门潜印证,白头弟子破垣前。吊唐薇卿。三貂角上暮云颓,台北孤城旦日摧(日军自基隆三貂角登陆,翌日台北陷落)。未是书生少筹筞,却缘残局课雄才。先生志号难分别,从古兴亡有去来。安得桂林风月年,身归似鹤与徘徊。鸡笼吊张篑斋。海门黑遍压城云,转眼城摧鼓未闻。一战人轻房太尉,无功天谴李将军。孤忠本自踈方略,只手焉能抵世纷?我上鸡笼空万念,只余知己出红裙。登赤嵌楼赋。赤嵌楼中迹化烟,延平城外海漫天。台湾一段开山史,气壮黄人四百年。受降故实久成尘,绘事偏劳意匠新。本意天骄浑未料,图成转眼作降人(楼悬荷兰降郑成功油画,为日人所摹绘)。延平开国实雄边,旧主应堪一脉延。三世为王天不与,剩看大计在屯田(成功之屯田疏日,人盛称,引之)。缅甸阴谋一夕成,北京问噪分羮(永历见戕缅甸,其父芝龙戮于北京)。从来忠孝难全处,只付寒潮打故城。鹅峦鼻(台南海尽头处有灯塔一座,为沈文肃所建)。游方一上鹅峦鼻,企息鹏搏万里阴。匪我图南无远志,应存六合圣人心。奇游谁曰冠平生,老历蛮荒也自惊。大浸茫洋三万里,海山四面一灯明。有尽湾碕无尽春,长风偶着远游人。溪头山鼻蕃儿语,却长英雄立马神。四重溪。重重溪水杂温汤,曾为争山敞战场(为琉球蕃民本件,日政府派西乡从道征台,由此进兵)。抛却酋头参踊舞,故教蛮女唤西乡(日人抚蕃从当时起煞费苦心,至今蕃人犹口诵西乡不置)。指点图腾壮牡丹(牡丹社雄长诸蕃为祸首,日人牢笼备至),却缘化外启兵端(清政府借口生蕃化外,日遂用兵)。石门堡上谁家血,忍向高山洗净看(石门堡日蕃战地,今称渚蕃为高山族)。贼去关门亦大忙,恒春城堡号金汤(日军撤后,沈文肃始至,首建恒春城,书“亿载金汤”四字刻石)。牝朝人物波淘尽,不战收功只自伤。恒春。道因碑接太平洋,一种儒酸气莽苍。战迹不教磨洗去,莓苔如字上城墙。刘是边才沈霸才,当年制置各崔巍。只从新竹安埤圳,已使东人拜倒来(埤圳为蕃人蓄水池土语,刘抚在新竹大嵙领溪上流安置大规模之埤圳,即为后来嘉南大圳之账本)。首求不变次潜更,新竹宜兰尽有名。三字不刊仍旧贯,千秋吏干谢方明(日人领台后经三代总督,无办法,儿玉到职首设旧惯,委员会研究沈刘治迹及台人习俗,愿望一切以不大变动为主旨,大致与吾南朝能吏谢方明和辙)。涵碧楼。九曲平湖千叠山,两三白鹭远飞还。征衫作枕当楼卧,潭影人心指顾间。一半渼陂纯浸山,西岩只在水中间。问谁涵碧谁环翠,不畣仍嫌心未闲(环翠楼在日本箱根)。天然一水作连环,短短平堤亦等闲。一语却须诗客道,故乡无此好湖山。淡水归途。淡水回车日未曛,海山风物贡知闻。同筐螺蚌争濡沫,避道鸡豚解作群。路有新题烦指点,民非旧版付心君。红毛城郭无寻处,却噪遗雏鬒似云(红毛旧居士林一代,人言女子貌异,他处为所遗种)。答薛子奇上海。故人天末尺书来,积雨连宵霁乍开。曾计镐京朝玉马,并从碣石望金台。晚途乱国忧朝食,余事诗坛郁霸才。我欲随君泛东海,庐敖荣剩蛤蜊灰(沈文肃巡台在嵌城撰联刊石有“缺陷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二语。感赋)。
备注:
1.唐景崧(1841-1903),字薇卿,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1865 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年),法越事起,自请出关赴越南招刘永福黑旗军。次年,抵越南保胜,劝刘永福内附。以功赏四品卿衔,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令其募勇入关,编立四营,号景字军,入越参加抗法斗争。中法战争结束后,率军回国。以功“赏花翎,赐号迦春巴图鲁,晋二品秩,除福建台湾道”。光绪十七年(1891年)迁布政使。二十年,署理台湾巡抚。
2.张佩纶(1848-1903),清朝与张之洞齐名的清流派人物,李鸿章的二女婿,张爱玲的祖父。字幼樵,一字绳庵,号篑斋。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大齐坨村人。同治九年(1870年)中举人,同治十年(1871年)中进士,同治十三年(1874年)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年)以编修擢大考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在光绪初年的政坛上,张佩纶是锋头极健的清流人物,与张之洞、宝廷、黄体芳合称“翰林四谏”。 
3.沈葆桢(1820-1879),字幼丹,又字翰宇,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抵抗侵略的著名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升监察御史。咸丰五年(1855),沈葆桢出任江西九江知府,第二年,又署广信知府(今上饶市)。太平天国起义时因保全了广信,折升为广饶九南道道台。咸丰十年(1860),授吉赣南道道台,沈以父母年老而婉辞。于是被留在原籍办团练,曾国藩很是赏识。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出任江西巡抚,倚用湘军将领王德标、席宝田等镇压太平军,1864年捕杀太平天国幼天王、洪仁轩等。1867年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沈葆桢开始了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
4.刘铭传(1836- 1896),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清朝名臣,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1864年,授直隶提督。无锡之战中,率中路淮军俘太平军黄子隆以下两万余人。先后于黄陂、潍县、寿光等地败东捻军。后向李鸿章献计,将西捻军引到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的狭长地带,铭军在西捻军被围后与之决战,致西捻军全军覆没。以收平西捻军的全功而晋爵一等男。1884年,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于淡水等地率军击败法国舰队的进犯。1885年,任台湾巡抚。在台任职期间,进行了编练新军,修建铁路等一系列洋务改革;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亦日益巩固。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后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1891年辞职。其治台策略与理念,后来由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承续,是推动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者,有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之誉。1896年1月12日在安徽六安刘新圩病逝。赠太子太保,谥壮肃。身前著述有《刘壮肃公奏议》及《大潜山房诗稿》刊行问世。2011年4月12日,刘铭传遗骨葬到其故里。
5.薛大可(1881-1960),字子奇,湖南益阳人。薛大可在民国年间是报界名人,他与刘少少、黄远庸同为报坛怪杰。他是湖南才子,也是文坛一杰,诗文均有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