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6 杨守仁致章士钊明信片
LOT号 | 1436 | 作品名称 | 杨守仁致章士钊明信片 | ||
作者 | -- | 尺寸 | --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20,000-3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钢笔纸本 | 形制 | |||
杨毓麟(1872-1911) 字笃生,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少年时代聪慧异常,好学深思。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接连战败,杨毓麟痛诋满清政府贪生误国,深知非改革不足以图存。1902年4月,杨毓麟东渡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1903年,杨毓麟与黄兴等人组织横滨暗杀团,研制炸弹,声称:“非隆隆炸弹,不足以惊其入梦之游魂。非霍霍刀光,不足以刮其沁心之铜臭”。杨毓麟后由日本携带炸弹潜赴北京,暗杀慈禧未果。1903年12月,杨毓麟参与组建华兴会的筹备工作。1906年华兴会合并入中国同盟会。12月4日,萍浏醴起义爆发,杨毓麟准备在上海响应,但未能如愿。1908年,杨毓麟被留欧学生监督蒯光典聘为秘书,随行至英国。1909年,杨毓麟辞去秘书一职,转赴英国苏格兰爱伯汀大学读书,同时担任《民立报》特约通讯员,为国内读者介绍西方各党派的活动情况。1910年3月,汪精卫、黄复生等人暗杀满清摄政王载沣所使用的炸弹系由杨毓麟从英国购买而来。1911年杨毓麟在英国听闻黄花岗起义失败,列强妄图分裂中国,悲愤交加,以致旧病复发,头痛浮肿,痛苦难忍,势单力孤,无法报国,留下遗书,将留学英国数年所积攒的一百英镑转寄黄兴,作为革命经费,之后在1911年8月5日赴利物浦海边,蹈海自尽,终年39岁。 行兄大人如握: 昨日俞慎修君交来英金肆磅,云以践前诺奉借之数。弟现暂为代收,如我兄需用时,当即寄上不误。试事揭晓如何?甚欲得闻详情。在伦心绪寂寥,欢乐勘少,但此间尚未能即日决振,殊自哂也。余不写及,敬颂 节喜并叩 着安。 弟杨守仁顿首。八月十五日。 弱男仁嫂、大女杰均此,恕不另。 备注: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1881年3月20日生于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曾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清末任上海《苏报》主笔。1911年后,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学校校长、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为著名民主人士、学者、作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第二任馆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