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843 陈逸飞 丽人

丽人
拍品信息
LOT号 4843 作品名称 陈逸飞 丽人
作者 陈逸飞 尺寸 120×90cm 创作年代 --
估价 650,000-85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出版
《新民晚报》第B8版 2012年10月21日
签名:Chenyifei 陈逸飞
陈逸飞无疑是中国新时期美术史难以绕过的艺术精英。这不仅因为他在后“文革”时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成为那个时代特殊的历史标记,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美术的到来,而且他以追寻油画真谛的炽热之心赴美留学,成为改革开放第一批向外面的世界寻求中国艺术出路的淘金者,他在海外塑造的中国艺术形象给国际社会重新认识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是新时期最早被国际社会认同与赞誉的中国艺术家。正因如此,艺术的国际化使他不断行走在中西之间,在跨越中西艺术与文化的同时,他也逐渐从绘画拓展到整个视觉艺术领域。从架上绘画到公共艺术,从平面到多种艺术媒介,他走了并非一个画家所走的道路。他所获得的赞美与受到的争议,也无不和他所选择的这条独特的具有开拓性的艺术道路相关。而他选择的这条不断破除艺术界限、不断跨越文化门类的孤独之旅,其实也是我们这个开放时代的精神象征。
中国古代不乏仕女图的高手,现当代也不乏刻画美女的巨匠,但是能够像陈逸飞这样抓住传统女性审美特质,同时又能为当下所广泛认同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传统的服饰,花鸟的团扇,翘起的兰花指等等,这些细节只是让我们还原传统女性美,或者江南文化的的片语只言,而画面所有的状态和情绪都饱含在人物的眼神里。那样一种悠远的姿态,一种淡然的眼神,似乎是从遥远的传统中望向当下,整个人物所呈现的美,实则是一种慈悲。这正是陈逸飞能够超脱仕女图或者美女图的地方,他的作品有着分明的文化属性,一眼就可望穿历史,直击每一位观者的内心。
作为“上海风情系列”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1993年的《海上旧梦之一:黄金岁月》、《海上旧梦之二:玉堂春暖》,1999年的《上海旧梦》,1998年的《春风沈醉》和《上海滩》,则以表现民国时代旧上海的夜生活为表现主题。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远东的巴黎,中国繁华的都市生活都被罩染上一层浓郁的殖民文化色彩。这些作品试图把陈逸飞早期“海上风情系列”精致高贵的古典主义意蕴,推向世俗的裹挟着殖民文化特征的都市情调。他择取了酒吧间、夜总会、梨园唐会和姨太太们的麻将桌等夜生活的空间环境,表现了奢华而慵懒、精致而荒芜、艳丽而苍白那样一种物质过剩的生活方式。这是西方世界熟悉的中国版的消费生活状态。这是陈逸飞追寻新古典主义画风后,第一次为他笔下的人物装置了环境背景,也是第一次将他的古典主义情结进行世俗化的尝试。因而,那些作品也放弃了新古典主义绘画永恒的审美比例,让处于当下消费社会的中国民众感受了那尘封久远的旧上海的风情遗韵。和前期“上海风情”相比,这一系列作品的色调浓厚,笔触粗放,并借用镜头语言,将人物造型适度变形。他偏爱表现夜生活空间中的灯影变化,温暖的褐色与诱人夜灯形成各种变化微妙的光色,加之一些光照、光晕、光斑的处理,更增添了他油画单纯而古朴的古典主义气息。
陈逸飞的这件作品,是对文化超越的一种尝试,他试图打破历史的界限,打破审美的定式,让来自传统深处的人物,能够与当下的观者产生一次精神的对话。写实的笔触只是陈逸飞艺术表达的一种手段,他所追求和呈现的是,艺术就像那来自历史的一个眼神,是丽人回眸的一次相遇,时空俱泯,永恒的是丽人之美,是美之永恒。
语境还原
写实的想象
中国具象写实油画作为中国油画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种类之一,其发展的历史毫无疑问是中国油画艺术创作形式和语言演变的核心。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艺术家们纷纷向国外学习油画技法,深受西方19世纪以来以具象写实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学院派”和“印象派”的影响,为中国具象写实油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国后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受政治环境影响,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国家级美术学院教授来华授课,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顶尖的写实油画家和美术教师,最著名的有1955年至1957年开设于中央美术学院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靳尚谊、詹建俊、冯法祀、侯一民、何孔德等中国第二代具象写实油画的大家们都曾跟随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学习写实技法,成果颇丰。70年代末,伤痕美术和乡土美术的出现打破了文革时期“红、光、亮”狭隘单一的创作程序,开启了具象写实油画的新时期,陈逸飞、魏东等画家便在此背景下逐渐成长起来,成一家之风格独立于中国画坛。改革开放后,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迅速发展,中国油画也朝着多元化方向迈进,现如今我们很难看到单一的创作模式,创作形式和创作语言也极大地丰富和多样化,从80年代到现在,中国具象写实油画历经“古典风”、“新写实主义”、“新表现主义”,70、80后的艺术家如蔡杰、谢郴安、陈承卫等承接前辈的步伐,在具象写实这条路上继续探索前行着。
尽管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中,具象写实油画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观念的冲击,但却从未中断,始终顽强地保留下了这份精神轨迹。著名美术史论家邵大箴先生曾说,写实油画之所以生生不息就在于它强大的艺术适应力和包容性,始终能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审美观念不断变化自我语言,以适应大多数观赏者们的审美需求。从事具象油画创作的艺术家们,选择了最直截了当的艺术表现方式,传递着个人对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独到见解,他们的画面总富有古典唯美的特质,却从不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怀与情感投射,他们试图还原当时的生活语境,凭借想象在现实与艺术之间来回穿梭,通过逼真细腻的表现手法,注重对生命体验和自我生存意识的真切表达。当观者进入艺术家所营造的语境之中,便开始与画中之人与物进行对话,开始冥想与思考关于自己的种种。强调精神世界的表达已成为当下具象写实油画的创作主题,每个选择具象的艺术家都从个人视角出发,借助精湛的绘画技法,审视有关人的存在问题,追寻有关艺术本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