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888 周碧初 1982年作 周公馆

周公馆
拍品信息
LOT号 4888 作品名称 周碧初 1982年作 周公馆
作者 周碧初 尺寸 73×66cm 创作年代 1982年作
估价 9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出版
《上海美术年刊 1983》 P120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年版
《上海油画雕塑院——周碧初》 P115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 周碧初》 P149 上海书画出版社
签名:周碧初 一九八二
展览
1982年 上海市美术作品展览会 / 上海
1986年 周碧初油画展 上海美术馆 / 上海
2003年 周碧初油画艺术回顾展暨纪念周碧初100周年诞辰 上海美术馆 / 上海
2012年 海上升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 上海中华艺术宫 / 上海
来源
艺术家家属友情提供
19世纪最后30年的欧洲,经济显着增长,社会思想激荡,文学艺术也开始追求标新立异的一面,为了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在19世纪60至70年代登上法国画坛,一扫疲软陈旧之风,艺术从内容到形式开始变革,欧洲艺术的现代风采初见端倪,并一直延续了下来。当英法联军用枪炮打开中国国门后,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走向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道路,无论是政治经济,亦或文化艺术。在中国早期西洋画刚接触到西方各种艺术流派时,大部分艺术家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印象主义的熏陶,如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周碧初、司徒乔、方君璧等中国第一代油画家。其中,福建出身的周碧初将其对印象主义的吸收和迷恋贯穿了自己一生的艺术创作,在20世纪成为了“中国独树一帜的色彩画家”。
周碧初早年留学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门学校,师从欧内斯特•洛朗。在法国,他打下了坚实的造型能力,并接受法国学院式的色彩训练,潜心研究印象派的画法,创作了一批带有印象派风格的作品。周碧初回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先后在厦门美专、国立杭州艺专、上海美专任教,桃李满天下。在个人创作方面,他积极探索油画中国化的道路,曾说:“我是中国人,对祖国的民族绘画深怀乡士情感,同时也想使自己的油画风格有民族的体貌。”尤其到晚年,周碧初把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与诗意性表达融入到油画创作中,独具个人风格。1982年,80岁高龄的周碧初到福州、武夷山等各山川名胜写生和讲学,《周公馆》就在此背景下诞生,此幅画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下了这个曾经的革命之所,并在当年上海市美术作品展览会上展出。此幅画面色彩丰富多样,绚烂闪烁的对比色,明亮和谐,与他早期作品中的重彩表现方式不同,匀称淡雅之色调相互映衬,融合,别具诗意,周碧初在用色上占据主动,不被瞬息万变的光色所左右,依照自我审美,尽情抒发内心所感,充分诠释了他所认定的“油画是强有力的色彩艺术”。在用笔方面,与修拉的点彩派不同,他充分理解了中国绘画的“积点为线,积线成面”,借鉴传统山水画的点苔法,以色点为笔触,将大小长短不一,粗细干湿不一的色点与多变的色块、色面并置交融,起到混合视觉之作用。画面中的建筑主体以及各种植物皆用此方法绘成,他的笔法松脱灵动,游刃有余,这也成为周碧初最具个人特色的笔墨语言,丰富且耐看。此时的周公馆卸下了政治包袱,这幢西班牙式的花园楼房在周碧初的笔下散发出一股清新典雅、平淡朴素的气息,让人向往。陈抱一评价说:“周式之画,有点带印象派笔法,其画面色调多属平淡静稳之趣,与其性格颇似相合。”周碧初为人质朴真诚,淡泊名利,他将一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油画民族化道路的探索之中,兢兢业业。
周碧初的作品清新雅致,在激荡的年代别具一格。在浮躁的今天看来,也更加显得平和而具有藴藉之力,正如著名美术史家、评论家邵大箴所赞扬的那样、“沈着而富有激情”。所谓“画如其人”,周碧初本人性格平和谦逊,气度从容,并对生活和艺术充满了乐观的态度和进取的精神。他切实到做了将自然、人品、作品融会贯通。亲近自然、体悟生活也是周碧初艺术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画家从容而持之以恒地持续探索油画艺术70余年,并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为油画艺术中国本土化的尝试和西方油画技艺在中国的推广作出突出贡献。
周碧初一直以来对中国革命怀有崇敬之情,他曾四上井冈山,并创作了关于嘉兴烟雨楼、南京梅园新村等作品。位于上海思南路的周公馆,曾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1946-1947年国共谈判时期,周恩来在此工作和生活,故称周公馆。周恩来总理是周碧初最敬佩的人物之一,因为不愿意以画照片来表达自我内心的情感,他精心创作了此幅《周公馆》,周总理的生命痕迹在此保留,而他特有的人格气质也凝固于周碧初对周公馆的刻画中。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一周年纪念,回顾革命历史,重温长征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周碧初先生晚年性情之作《周公馆》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则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