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840 张大千 行书七言联 镜心

行书七言联
拍品信息
LOT号 1840 作品名称 张大千 行书七言联 镜心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129×29cm×2 创作年代 --
估价 150,000-3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树看出屋青三面,水为当门绿一湾。子英仁兄方家正之。蜀人张大千。
印文:张大千、蜀客
南张奇古奔放?北溥华贵高逸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中,南张北溥,各擅胜场。斐然成为众所瞩目的大家。溥氏心畬(名儒一八九六—一九六三)以天潢贵冑,遭遇不时,虽不至于效八大山人之佯狂逐世,但也借笔墨遣兴,兼以维生。他学养功深,天真有赤子之心,当其运思舔笔,(溥师作画时,往往唇舌皆黑。)不论山水人物花鸟,皆富书卷之气,其小品尤多天趣。
大千居士(张爰一八九九—一九八三)则挟湖海之气,驰骋南北,周游世界,天才学力兼至,以艺术作为入世之资,顺应潮流,活用人事,在二十世纪的中西文化交互激荡中,成为一位最多彩多姿的专业画家。在绘画上,水墨重彩,工笔泼墨,小幅巨幛,皆臻极诣,尽雅俗共赏之能事。
从清末到民国,中国的二大政经与文化中心,一是在北方的北京(民国时的北平),一是江南的上海。当时的文学艺术界人士,不论是作家、画家、戏剧演员,都集中在此两地。如果要想成为全国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除了各自要在当地创立声望之外,上海地区的名家要到北方去闯码头,北京的名家也要到上海去闯码头,等到能在异地扬名立万,然后才算功成名就。
溥师以皇亲遗冑之尊在北京的地位自是翘楚,二三十岁时的大千,在上海业已成名,好胜又好动,曾多次前往北京,结交名流前辈,以资观摩。画坛同道也钦佩他的才学和为人,尤其是长他十一岁的于非闇,更成了他的莫逆之交。于氏兼有报人的身分,不断的为大千撰文宣扬,于是大千的声名也在北京渐渐的响亮起来。
大千对北方的老画家如齐白石等,固然是衷心尊敬,但在老辈之前,不免拘谨,不若与同辈画友,可以磅薄论艺,相互切磋。当时在大千的心目中,就只有溥师的诗、书、画全才,山水、人物、花鸟兼擅,气韵生动,风格清新,赢得大千的由衷钦佩,加之两人同以收藏、鉴赏知名,所以最为相得。
溥、张二人的交往,是由名诗人陈三立的介绍,一九二八年大千前往恭王府拜访以后开始的。自溥、张结交后,大千虽仍以上海、苏州为其根据地,但几乎每年去北京。经过六、七年的交往,两人在书画上努力精进,各自在北京、上海的昼坛上建立更高的声誉,渐而有画坛人士提出「南张北溥」之说。
关于谁是「南张北溥」一词的倡说者,说法有多种,据大千自己的说法,是当时在北京的福建诗人李释戡曾将大千与溥王孙,比之为昔之石涛与八大,但真正喊出「南张北溥」的口号,则是周殿候。周是琉璃厂的生意人,虽然真能识得溥张二人的才学相当而又各有千秋,但其目的,王要是出于他的商业广告作用,以及对大千的适时逢迎。至于将此说见诸文字,加以传扬普及的,则是在场的大千挚友于非闇。于氏虽长大千十一岁,但其时大千已长须飘忽,才学纵横,而且两人性情投契,于是乘兴在北平的晨报上写出(南张北溥)一文为大千捧场。
自「南张北溥」的口号一出,大千在北方的地位得以建立,于是渐而达到了全国知名的声誉。事实上,溥张二人才力相当,而风格各异,于非闇当时在文中即曾将二人作一对比:「张……是写状野逸的;溥……是图绘华贵的。」后来曹靖陶也在(网师园读画小记)一文中,曾将溥、张二人做进一步的分析:海内以画名者众矣,求其天分高而功力深者,当首推张大千、溥心畬二家……大抵心畲高超而大千奇古,心畬萧疏而大千奔放。这些评语都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两人确实拥有极高的天份,极深的功力,是旗鼓相当的。
大千自与溥师结识之后,(直至一九六三年溥师仙逝),其交往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九三○年代,直至一九三七年大千逃离日据的北平为止。这一段时期,他们两人合作画迹、相互题跋最多。第二阶段为抗战胜利,大千出川,在北平与溥师重逢时期,乃一九四五冬至一九四六两年间,为期极短。因为自此之后,溥氏与湖南的齐白石受邀前往南京上海,举行了「南齐北溥」的联合书画展,其后在江浙教学(杭州艺专)并旅游。第三阶段为中国大陆易帜之后的一九五O年代,溥师定居台湾,亦游香港日本:大千虽远居南美,但也经常来远东,因此也不时与溥师相聚。
— 摘自《南张北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