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6 史可法 行书节录《山静日长篇》 手卷
LOT号 | 3516 | 作品名称 | 史可法 行书节录《山静日长篇》 手卷 | ||
作者 | 史可法 | 尺寸 | 书心29×360cm;题跋29×40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3,800,000-5,8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手卷 | ||
题签:明史忠靖公书罗景纶鹤林玉露语真迹神品。黄洁敬题。钤印:叔康 题识: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 随意读《周易》、《 国风》、《 左氏传》、《 离骚》、《 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饷。归而倚杖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篴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右罗景纶先生山静日长一段,为仲常先生。史可法书。 钤印:史可法、大司马章 题跋:右史阁部卷,乃书罗景伦《山静日长》之句,笔法谨严,绝似颜清臣,洵为得意之作。焚香敬展,如对公之忠贯日月,犹凛然有生气也。阁部笔墨矜贵实甚,余求之数处不易购。此卷得之于邗上故家,纸墨完善,尤称瓌宝。因急付装池,谨缀数语,以什袭珍之。时在康熙丙辰九月廿四日,楝亭曹寅。钤印:栋亭、遯滨 鉴藏印:江鹤亭曾观、严群敬藏、性命可轻此宝不易得、候官严氏泽翁付伯子名世守、名凯心赏、双玉楼、高名凯藏、海上周子寓珍藏、上海周子寓珍藏书画秘藏印 说明:1.黄洁题签,黄洁(1900-1983),字叔康,号守巽,江西樟树人,后移居杭州,与马一浮、张宗祥、韩登安、朱家溍等人相交甚厚。 2.上款人“仲常先生”应为詹兆恒。詹兆恒(《明史》卷二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六十六,在前面的名字中是“詹兆恒”,而正文却是“詹光恒,字月如”,应是笔误),字月如(《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九为詹兆恒,字仲常,号月如),江西永丰(今上饶广丰)人。出身仕宦家庭,父亲詹士龙曾为顺天府尹。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詹兆恒考中辛末科进士。授官福建甄宁(治今福建建瓯县)知县,后升为南京广西道御史。在职期间,勤政为民,曾上疏陈说民间私自盗铸钱币的弊端,崇祯皇帝于是下令有关部门进行核查。 3.曹寅(1658-1712),康熙名臣、文学家、藏书家,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善骑射,能诗及词曲。曹寅喜好文艺,又爱好藏书,他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他的代表作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等 。种种历史文献证实,曹寅与明遗民及江南上层知识分子之诗酒流连决不能仅以文人积习视之,亦决非曹寅个人之礼贤下士所能涵盖。此乃康熙皇帝笼络南方士子、磨灭其反清意识的政治决策,曹寅等人则为具体实施之臣僚而已。曹寅当时二十三岁,在京任銮仪卫治仪正,曾参与博学鸿词科考试接待事宜,与各省著名学者傅山、顾景星、邵长蘅、李因笃、汪琬、陈维崧、施闰章、阎若璩、尤侗、朱彝尊、姜宸英、毛奇龄、毛际可等人都建立了较深的感情和友谊,其中大多数人在曹寅任织造之后仍与其保持密切联系。有人统计,与曹寅有诗文交往者约二百人,其中有当时极有影响的知名人士。由于曹寅在江南二十多年认真执行康熙皇帝的既定政策,曹寅成为主持东南风雅、众望所归的人物,在江南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 4.此作经江鹤亭、高名凯、周子寓、严群递藏。“江鹤亭曾观”为乾隆年间扬州著名盐商江鹤亭藏印。江鹤亭曾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秋天,为了庆祝乾隆帝八十寿辰,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班,由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 “名凯心赏、双玉楼、高名凯藏”应为高名凯鉴藏印。高名凯(1911-1965)语言学家。福建省平潭人。1936年自燕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6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语言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曾历任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研究员,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教研室主任,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等。高名凯从事语言学研究之余,书画搜藏是他另一项重要的活动。 “严群敬藏、性命可轻此宝不易得、候官严氏泽翁付伯子名世守”为严群鉴藏印。严群(1907-1985),又名以群,字孟群,后字不党,号一指,晚号怡适老人。福建福州人。1931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1934 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35 年赴美国留学。1939 年回国。曾任燕京大学副教授,中国大学、浙江大学教授。1952年后,历任浙江师范学院教授,杭州大学教授、古希腊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哲学会副会长。 “海上周子寓珍藏、上海周子寓珍藏书画秘藏印”为周子寓藏印。周子寓生平不详,但原为顾洛阜旧藏之物,今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之倪云林《江渚风林图》轴曾为其藏品。 以身许国乾坤正气 留书传世天地精灵 《明史忠靖公书罗景纶鹤林玉露语真迹神品》 书法长卷小论 萧鸿鸣 史可法(1601-1645),是中国明末清初“扬州十日”著名的民族英雄,其举家与城同殁的感天动地事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史可法的翰墨,因其以身许国的浩然正气,被后世视为与日月同辉的国宝典范,秘珍难寻。 逢盛世,见《明史忠靖公书罗景纶鹤林玉露语真迹神品》一卷,使这一散佚于民间的奇珍,得以重见天日、公布当今。鸿鸣感忠靖公正气,抱病为史阁部扬州战前这段鲜为人知的故实,作钩沉小论。 一、书法长卷面貌 《明史忠靖公书罗景纶鹤林玉露语真迹神品》书法长卷,纸本、墨用松烟,羊毫书写;书法内心尺寸:29x360cm;后世跋文尺寸:29x41;卷首留题白纸一段,全卷尺幅:1078cm;外锦缎包手,装裱雅致精良。书法释文: 唐子西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迳,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 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麋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上,邂后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秔稻,量晴较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饷。归而倚杖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人目、牛背,篴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人能真知此妙者,盖少!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 右罗景纶先生山静日长一段,为仲常先生。史可法书。 钤印:史可法(白文方印)、大司马章(朱文方印)。 包手题签:明史忠靖公书罗景纶鹤林玉露语真迹神品,黄洁敬题。钤印:叔康(朱文方印)。 卷首鉴藏印:名凯心赏(朱文方印)、海上周子寓珍藏(朱文方印)、江鹤亭曾观(朱文长方印)。 押尾鉴藏印:严群敬藏(朱文方印)、双玉楼(朱文方印)。 裱边鉴藏印:性命可轻此宝不易得(白文长方印)、候官严氏泽翁付伯子名世守(白文长方印)。 后世另纸题跋: 右史阁部卷,乃书罗景伦《山静日长》之句,笔法谨严,绝似颜清臣,洵为得意之作。焚香敬展,如对公之忠贯日月,犹凛然有生气也。阁部笔墨矜贵实甚,余求之数年,不易购此卷,得之于邗上故家,纸墨完善,尤称瓌宝。因急付装池,谨缀数语,以什袭珍之。时在康熙丙辰九月廿又四日,楝亭曹寅。 起首钤印:栋亭(朱文长方印);款印:遯滨(朱文方印)。 二、书法长卷诸小考 忠靖公史阁部书法长卷所写内容,为南宋罗大经著《鹤林玉露》丙编·卷之四《山静日长》文一篇,经堪比对照,知长卷与原文有省略、阙失之不同: 唐子西诗云(省“诗”字)……出步溪边(与“溪上”不同)……园翁溪友(与“溪叟”不同)……倚杖柴门之下(省“柴门”二字)……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史可法写为:人能真知此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 人能真知此妙(书法长卷缺此39字) 以史可法书法长卷有省略“诗”字及“一段”说明,故所缺敏感、大有喻指南明福王弘光政府现状的39字,或可能是史可法有意删去,或可能为后世收藏过程中有损、遗失6字或7字五行。以“此妙者盖少”后的明显接缝计,当有待进一步考证。 史阁部所云“罗景纶先生”,是《山静日长》一文的作者罗大经(约1195-1252后),字景纶,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水县)人,与文天祥(1236-1283)同乡。南宋理宗嘉定初(1208)为太学生;嘉定十五年(1222)乡试中举;宝庆二年(1226)进士;端平元年(1234)前后,曾任容州(今广西容县)法曹掾;淳佑十一年(1251)至淳佑十二年(1252),又曾在临川(今临川市)任军事推官等相当于县令的从八品官员。后受侍御史叶大有弹劾,罢职归里,因著《鹤林玉露》,有号曰:鹤林。 罗大经以“发明治道”、“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主恢复深致不满”(据中华书局1983年刊本《鹤林玉露》卷首·点校说明)之心,作笔记小品《鹤林玉露》,指摘时弊,褒贬人物,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其“山静日长”一文,以北宋诗人唐庚(1070-1120)《醉眠》五言首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为发端,引申出看似议论一片祥和田园景象背后的“夕阳在山”实情,而以苏东坡“无事此静坐”之劝,来警醒人们不要辜负“一日是两日”的日长人生和蕴含着“不可苟活”的寓意,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跃然纸上。 史阁部书法长卷的受主“仲常先生”,詹兆恒(1613-1647),字仲常,明庐陵郡永丰(今上饶广丰)人,与文天祥、罗大经均为同乡,是崇祯四年(1631)的进士。记载南明诸抗清事迹的《南疆绎史》中有介绍: 詹兆恒,字仲常,号月如,永丰人,皆以进士起家,为县令有能。兆恒先擢南京监察御史……福王立,擢兆恒大理寺丞,阮大铖之起,兆恒上疏切谏言逆案一书……九月,擢本寺少卿,即奉命祭告,明年二月,乞假旋里。唐王立,兆恒表贺,拜兵部左侍郎,寻进尚书……丙戌大兵逼江右、广信……兆恒……悉力守广信……八月……广信破……兆恒奔怀玉山……兆恒在山中聚众数千人自保,明年三月,进攻衢州之开化县,战于马岭亦败死。(列传·卷二十三·三) 《史可法年谱》记载1644年六月: 初七日……詹兆恒、熊汝霖、吕大器、辛正宸等并言逆案大铖为巨魁,不可召。(据加拿大史元庆著《史可法年谱》中国友谊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138页。) 史料记载,詹兆恒自1644年6月至1645年2月,均在南京福王弘光政府与史可法有密切的交往。此后,史可法开赴扬州抗清守城,于1645年4月18日城毁人亡,家国共殁于清军;詹兆恒则在1647年3月回老家抗清两年后,于江西怀玉山马岭战场“殉节”。 书法长卷中钤有“大司马章”,是史可法自1643年7月20日任南京兵部尚书(据《史可法年谱》104页。)以来,具有标志性的印章,这亦说明该件作品的书写时间,只能在此之后至1645年4月18日史阁部殉国之前的21个月之间;以《南疆绎史》记载詹兆恒来南京的时间在1644年6月,离开南京的时间在1645年2月,可知这件史阁部赠送詹兆恒作品的时间,只能是在这8个月之间,这也是史可法书写这件作品的准确时间。 以《山静日长》劝诫“不可虚度日长”内容的“苟活”核心,结合史可法之母“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史可法年谱》2页。)的记载,文天祥不苟于性命的“守节殉国”精神,可谓是史可法秉持的人生准则。由此,这件作品的“精神内核”浮现出来。以庐陵“文天祥精神”(据康熙二十年《江西通志》卷之第十七“文天祥庐陵人,状元,官至丞相,谥忠烈。”)抱守的史可法,在偏安一隅的南明福王政府“夕阳在山”、“紫绿万状”的乱象时刻,书写“庐陵人”罗景纶《山静日长》之文赠送给同样是“庐陵人”的詹兆恒,作为兵部尚书的史可法来说,其赠送后面所要表达的意思和劝诫之旨,显然是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詹兆恒后在唐王政府任兵部“左侍郎”,并以同样的“殉节”方式,战死在抗清战场上,这种“史阁部赠书”后面的无形影响力,不是我们后人用语言来评价,可以完全表达得清楚与准确的! 南明隆武朝谥史可法为“忠靖”,131年后曾经的民族仇人、大明王朝的敌人乾隆皇帝,感佩史可法为国尽忠的精神,以“一代完人”、“无愧于疾风劲草,即自尽以全名节”(据《史忠正公集》卷首·赐谥谕旨)的大义,特赐史可法谥号为“忠正”,又谥詹兆恒为“忠烈”,这是史可法书写罗景伦先生《山静日长》,赠送仲常先生后面,贯穿中华民族崇尚与奉行的“节义”精神内涵所在,也是这件书法长卷具有“国宝”意义的另一层涵义所在! 三、流传与鉴藏 史可法是明崇祯进士、大文人,其书法风格,往上说,无疑是从二王中来,有欧阳询更多的面貌;往下说,不管是字体、用笔,乃至字距、行气的处理,正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帖学成就,具有明末文人、仕宦书法典型的飘逸与隽秀;史可法是弘光朝的兵部尚书,是名副其实的一代武将,其书法的力度、方度,则又透露出一个驰骋沙场将军的内心英武与雄姿。中国有一句评价文官、武将最通俗、也是最高标准的话: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史可法从文时的廉洁与为武时的慷慨赴死,是乾隆帝谓之“全人”的根本!也是其书法作品成为历代收藏家们“操守第一”的最高与最佳选择。 后世另纸作跋的收藏家曹寅·楝亭(1658-1712),是康熙帝倚重的名臣和著名的收藏家,其雅意波及,至孙曹雪芹著《红楼梦》,数百年风靡国人而致颠狂执迷。 现已知的流传及递藏者,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秋,组织安庆徽戏“三庆班”进京为乾隆帝80祝寿的扬州著名盐商、收藏家江鹤亭;有语言学家兼收藏家高名凯(1911-1965);还有著名世家子严群(1907-1985)教授;以及曾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倪云林《江渚风林图》轴上留有鉴藏印的“海上周子寓”等,这些流传有绪的钤印,既表明了收藏家对这件作品的精心呵护,也为守藏这件弥足珍贵的《明史忠靖公书罗景纶鹤林玉露语真迹神品》,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2017年5月11日于北京西直门海云轩寒舍病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