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28 梅清 黄山十景册 册页 (十开)

黄山十景册
拍品信息
LOT号 3528 作品名称 梅清 黄山十景册 册页 (十开)
作者 梅清 尺寸 30×26cm×10 创作年代 --
估价 10,000,000-15,000,000 成交价 RMB 11,50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册页
出版:《石涛、八大山人》,召和36年,日本圭文馆出版,第53-58图。
题识:1.莲花峰之旁为莲蕊峰,莲花峰游人或有到者,莲蕊则从来未径足迹也。瞿山。钤印:梅痴
2.凝砂喷玉不知寒,问道仙人此濯丹。浴罢莫疑仙路远,临流忽已长飞翰。汤泉。拟大痴笔意,瞿山梅清。钤印:渊公
3.云里辟天阊,仙宫俯混茫。万峰齐上拜,一座俨中央。侧足惊难定,凌空啸欲狂。何当凭鸟翼,从此寄行藏。文殊台用黄隺山樵笔意写之。瞿山梅清并题。钤印:梅清
4.狮子峰头石,仙人此结庐。孤筇无着处,双屐尽凌虚。衣冷凝秋逼,山空觉磬踈。何时憩黄海,天半问邻居。狮子林。瞿山。钤印:臣清、梅痴
5.鸣弦泉,有石梁横其前。泉声淙淙,依稀丝竹,实奇观也。瞿山梅清。钤印:子真之裔
6.何年辟此径,石巘俯危渊。一杖穿云过,还将梯问天。百步云梯。瞿山梅清。钤印:梅痴、瞿山
7.旷绝光明顶,天南四望空。仙踪如可接,何必梦崆峒。光明顶。仿柯九思笔意,瞿山梅清并题。钤印:梅、瞿山
8.天半云门路,岚光分外明。一筇今日倚,双屐旧时轻。幻境原无数,重来更问名。神鸦吾未识,亲见白猿迎。云门峰。瞿山梅清。钤印:梅清
9.鹤益松。钤印:梅清、瞿山氏
10.古帝丹台迹未荒,行来鼎内紫芝香。便须采药探灵火,仙液千年味更尝。炼丹台。瞿山梅清并题。钤印:老瞿
鉴藏印:起海珍藏
说明:此册历经聚散,其中六开为重新装裱,另四开保存有清代的原裱和册页夹板。合璧后共计十开,其中六开出版于永原织治所著《石涛、八大山人》一书。再加之尺寸一致,均有“起海珍藏”一印,故可知这两部分原应同属一册。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梅清自小生长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宣城一带。他出身于书香之家,少时便流露出多才的天赋,诗书画样样精通。清顺治十一年(1654)高中举人,此后孜孜以求功名,四次北上会试,均以不第告终。已过不惑之年的梅清,在仕途的坎坷、上家道的中落,还有躲避纷乱的战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放弃仕途,退隐家乡,由城里搬至城东三公里的农村“稼园”。
梅清与渐江、石涛并称黄山画派三巨子。他们虽处于明清易代之际,不受董其昌的松江派和清初的“正统画派”的影响,独树一帜的画风,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三人虽同属一流派,却都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风格。贺天健对渐江、梅清、石涛三人对黄山造化的取法有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认为三人都善于师法造化,“总的来说,譬之于饮,石涛之于黄山,有如捧坛狂饮;梅瞿山之于黄山,有如鼻嗅酒香;渐江之于黄山,则是择其醇而饮之。”这句话对三人的个性风格表达的十分生动形象,个人的性格不同,也赋予了黄山自然风貌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三人在师法黄山自然造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属黄山派的画家还有雪庄、吴廷羽、陈渭、丁云鹏、汪之瑞、查士标、萧云从等,他们也有很多关于黄山绘画的佳作流传于世,他们和渐江、石涛、梅清一起在皖南形成一支具有开创精神的黄山画派,在中国画坛享有较高的声誉。
梅清的创作历程大致可分为早期,三十至五十岁(1653-1673)。中期,五十岁至六十岁(1673-1683)。晚期,从六十岁至七十三岁(1683-1697)。晚期是梅清创作的全盛时期。晚年的梅清,隐于城东的稼园,整日诗书为乐,与友人优游唱和。他在仕途无望后,将身心转向名山大川,以寻求情感和心灵的寄托。据杨臣彬先生《梅清生平及绘画艺术》一文,梅清两度登临黄山。第一次在梅清49到50岁之间,第二次在梅清68岁时。七临汤泉。首次登临黄山,就被黄山奇松、怪石、云海等神奇变幻的美景牢牢地吸引。第二次登临黄山后,写黄山、颂黄山便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梅清通过对黄山的亲身感受和独到理解,创造出一幅幅独具艺术特色的黄山山水画作品。同时在特象形态、空间处理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梅清的存世的作品中,大部分作于晚期。通过对古代书画图目中梅清作品的梳理,馆藏共计82件,带纪年款作品40件。在带纪年的40件作品中,属早期作品3件,中期作品9件,晚期作品多达28件。未属年款的42作品中,绝大部分也属晚期作品,且绝大部分是以黄山为主题。
此次上拍的梅清《黄山图》册,共十开,遴选黄山光明顶、鹤益松、炼丹台、云门峰、狮子峰、鸣弦泉、百步梯、汤泉、莲蕊峰、文殊台十处景致,精心图绘。每一开的景物都隐现于云气之中。画面中的云气,大多用相间的留白与花青平涂来表现,柔软,轻透,带有天然的流动感。黄山例来以松树闻名。鸣弦泉、鹤益松、炼丹台三开中的松树,气息高华,饱经风雨,却依然挺拔磊落,极富个性。松树占据着画面的近景,墨色较重。山石的表达更具有梅清独特的气质。以娴熟的笔墨勾皴,辅以错落的点苔,将山石的轮廓勾勒的流畅恣意,突出了山石的质感和体积感。整个画面中,人和房子都画的极为概括,画的也极小。人、房屋、云气的“虚”,与松树、山石的“实”形成强烈对比。在此册中,梅清喜用俯视和平视的构图和透视关系。故他笔下山,虽高耸入云,却毫无险峻峭跋。这种取景和构图方式更像摄影技法中的“移轴摄影”,山石、云气等一切物像都成了梅清笔下的微缩模型,每一开皆是梅清随心排布微缩模型而成的“小人国”。在这种“移轴”的表现方式中,少了现实中黄山的复杂、雄浑,却让人感到时间静止一样的沉寂、安闲。润洁的勾皴,清淡的意境,透明的色彩,充满着大巧若拙的艺术构思,超逸脱尘的形式美感,给人一种恍若仙境的感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充满“仙气”的艺术风格。
此册历经聚散,其中六开为重新装裱,另四开保存有清代的原裱和册页夹板。合璧后共计十开,其中六开出版于永原织治所著《石涛、八大山人》一书。再加之尺寸一致,均有“起海珍藏”一印,故可知这两部分原应同属一册。永原织治为日本著名收藏家,也是日本在四僧研究方面的知名学者。此册的十开与安徽博物馆藏《黄山图十二开册》都极为接近。与故宫所藏《黄山图十六开册》、《黄山图十开册》、上海博物馆藏《黄山图十二开册》、皆有部分景点相重合。他在《赠慕谭黄山十六景》中所题:“余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所以一景数稿,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