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0 孟永光 松下休憩 镜心
LOT号 | 2480 | 作品名称 | 孟永光 松下休憩 镜心 | ||
作者 | 孟永光 | 尺寸 | 113×55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150,000-400,000 | 成交价 | RMB 437,000 | ||
材质 | 设色绢本 | 形制 | 镜心 | ||
题识:风露满身呼不起,一江流水梦中听。会稽山人乐痴生写于淡处蛙居。 印文:月心、贞明氏 孟永光,清初著名宫庭画家。字月心,号乐痴生、贞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受业于孙宏,工于人物及山水,尤长于工笔写真。后游辽,从顺治帝入燕,不乐仕进,以画伺候内廷,为顺治帝所眷,命内侍张笃行受其笔法。曾随朝鲜王子入朝三年。 本作画明朝诗人孙一元“风露满身呼不起,一江流水梦中听”诗意,扁舟泊于岸边树下,以树枝的摇动和小童的呼喊,表现风雨骤然而至;另一边,橹竖于船尾,高士枕桨而眠,泰然自若,诗画相合,意境幽远,笔墨灵动。款识中所题“淡处蛙居”应为作者某一时期所用斋馆号,于之前著录中未见,或为画史补足。本款后钤朱文印两方,一字一号,圆印“月心”,方印“贞明氏”。 清初,有记于画史的宫廷画家极少,孟永光的地位当与黄应谌、王国材等人相当,但其传世作品几不可见,少有的几件较可靠作品,皆流于日、韩,究其原因,当与“曾随朝鲜王子入朝三年”有关。前不久,徐累老师在其朋友圈发表了一篇艺术笔记,所讨论的便是孟永光,题为《他居然是中国在朝鲜王朝的郎世宁》,并详细论述了孟永光在明末清初之际,往来于中国和高丽的许多具体细节,现节录如下: 1636年,大清立国,见朝鲜无归顺之意,清军掳朝鲜三位太子李溰、李淏、李浚至沈阳做人质,史称“丙子虏乱”。麟坪大君李浚着《松溪集》、《仁祖实录》以及南泰赝着《青竹画史补》均记载,他们在沈阳藩馆被扣留期间,即见到过孟永光。至于孟永光怎么就千里迢迢到了满州,不详,照他当时状况,技艺深得“世祖所眷”,可见其时已经有了画坛地位。明人侍清,身不由己,与三位太子同病相怜,聊以画事打发时光。朝鲜译官柳得恭,曾在孟永光《百童图》册页跋有诗文,就有“孟生孟生吴会客,飘泊风尘堪断肠;想见烧香毡帐底,丹靑供奉消昼长”之句。 1644年顺治元年,清军入主关内。大势已定,顺治二年,久居满清八年之久的朝鲜太子被释放回国。史书特别记载,孟永光随行。一个画家在两国交往史中,被如此重重写上一笔,属罕见。 孟永光在朝鲜一共逗留了三年,他的朋友李淏也当上了朝鲜十七代君王。其间,他在朝鲜宫中摹壁制屏,传艺朝鲜宫廷画师,与皇亲国戚和画坛名手交往甚密,却依然思乡心切。现留存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的藏品以及这件“高士图”,先不论是居沈阳还是留朝鲜时期之作,无不反映了“风雨归舟”、“归去来”这样的主题,明示出“倦鸟思故乡”的情意结。 1648年7月14日,孟永光回到大清国,是否应顺治帝要求,也未知,但顺治帝极为赏识他却是事实,其画风被标榜为样板。不同于康熙以后拥有众多宫廷画家,顺治年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孟永光、黄应谌、王国材,还有就是受孟氏传教的张笃行,殊为难得。据闻,其间朝鲜王朝泰斗画师韩时觉,还派女婿李明郁再次来北京临学其作品。 一入宫中深似海。时至今日,除日本有邻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孟永光的作品并未有更多发现,不知北京故宫博物院尚存否?也许因为宫廷画师职责原因,他的大多数画属应昭之作,应该无名无款,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些顺治年间的宫廷绘画,必有出自孟永光之手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在中外艺术交流史上,孟永光还是一位郎世宁式的人物。就是这样一位经历跌宕、可上历史大剧的清代宫廷画家第一人,被误为佚名而未得发现,岂不是美术史的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