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3 16世纪 玛尔巴
LOT号 | 5723 | 作品名称 | 16世纪 玛尔巴 | ||
作者 | -- | 尺寸 | 高15cm | 创作年代 | 16世纪 |
估价 | 850,000-1,200,000 | 成交价 | RMB 1,495,000 | ||
材质 | 形制 | ||||
西藏,铜鎏金,嵌银 玛尔巴本名却吉洛珠,西藏后弘期重要的译师,将时轮金刚等密法传入西藏,建立西藏噶举传承,是噶举派在西藏第一位上师。生于西藏南部洛札,1026年,15岁时追随从印度归来的大译师卓弥释迦益希(994-1078年)学习梵文与佛教经典三年。后赴印度学习佛法,先后随那若巴(956-1040年)等人学习各种经典。玛尔巴一共去印度三次,最终将那若巴完整的教法带回西藏。回藏后,在洛札地方的卓窝垄定居,除授徒外,还经商、种田,一生未出家。其修法经由米拉日巴、塔波拉杰形成塔波噶举派。 藏东地区的金铜造像风格以写实著称,尤其着重对衣饰和人物的刻画,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上师一类的肖像作品中,此尊玛尔巴造像即是其中典型之作。玛尔巴平头寸发,额头狭长,发际平直,眼角耷垂,眉头深锁,鼻翼肥厚,法令纹深陷,脖颈粗壮,呈散跏趺坐于铺设方巾的上师坐垫之上,双手自然垂搭于双膝,跣足。内穿锦地缠枝花纹僧衣,外披锦缎大氅,僧衣衣边分别嵌以银联珠纹,内层僧衣主体与大氅衣边錾刻浅缠枝莲花纹样,华丽异常。 工匠主要通过五官、眉须、手足与衣饰等细节的刻画和处理,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与生动性。鼻、口、双耳刻画极为写实;眼角下耷,眉须细密,两腮突出,窄额宽颊,肌肤略显松弛,鼻翼至嘴角两边深深的法令纹,均表露出玛尔巴的年老之态。衣褶疏密有度,主要集中于腋窝、臂弯等处,体现出僧装的自然垂落与厚重质感,同时配以华丽的衣饰,烘托出玛尔巴年高德劭的庄重感。玛尔巴呈舒坐,衣袍下露出脚趾圆润的右足,双手手掌肥厚,五指粗细均匀,自然搭扶在双膝,工匠通过这种手足姿态的刻画,传递出玛尔巴心适闲淡、祥和平静的心境。 上师像风格写实在藏传佛像艺术体系中堪称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造像风格。此像整体鎏金纯厚,装饰华丽,造型完美,工艺精良,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值得细细品鉴。特别是本件藏品与布达拉宫收藏的一件玛尔巴上师像一模一样,应是出自同一大师,更显示出其殊圣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