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 隋张通妻陶贵墓志(原石拓本) 镜心
LOT号 | 1565 | 作品名称 | 隋张通妻陶贵墓志(原石拓本) 镜心 | ||
作者 | -- | 尺寸 | 41.8×41.3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100,000-2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镜心 | ||
款识:黄苗子题字:陶夫人志真本难能可贵,此本“似”字下有月牙石花,又有刘铁云题端,原石拓本也。小康以为如何?苗子题。 刘铁云题字:陶夫人墓志。原石拓本,丹徒刘铁云。 印文:刘押、苗子。 说明:《张通妻陶贵墓志》又称《大将军昌乐公府司士行参军张通妻陶墓志》,正书,十九行,行十九字,有方界格。隋开皇十九年三月(公元599年)刻立。清末出土于陕西咸宁,相传原石久佚,原拓极少,故有重刻数本。然而对于孰为原拓本、孰为重刻本一直存在争议。马子云、施安昌先生所著的《碑帖鉴定》上说:原石本,第一行下角未泐。又“司士”之“司”字钩笔未损。第三行“轩冕”之“轩”字“干”旁无石花。又易辨者,十四行“似莲”二字起,至十八行“秦川”二字间,裂痕一道,横出十九行之外。 此志书法用笔温婉秀逸,而又富于变化,显得仪态万方。书法结构平正,并具有齐陈峻整绵丽的风格,于隋代墓志中属于秀丽一派的书风。属传世隋志之佳构,可与《董美人》、《常丑奴》两志相颉颃,同时刻工精致,锋颖如生。出土以来评价极高,是临习隋楷的极佳范本。解放前上海有正书局、艺苑真赏社曾分别出版有石印本和珂罗版整纸本,流传很广,影响很大。只是近年来知之者甚少,习之者寥寥。 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至于隋世,渐染南风,简要清通,汇成一局,遂以上承六朝,下开三唐。”大隋国祚虽短,仅三十余年。作为一个统一的王朝,无论在典章制度还是文化艺术上都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书法亦然。隋楷总结了北朝刻石的森严峻利和南朝的婉逸姿媚,形成了用笔精到,结字匀称的成熟气象。所以无论是临写北碑还是唐楷,都应该深入研究隋楷,知其所从来,到何处去。 《张通妻陶贵墓志》(李葆恂跋本)开皇十七年(597)三月二十六日刻立。楷书,十九行,行十九字。旧在陕西西安,1952年张伯英捐赠西安碑林。此本为原石早期精拓本,原石十四行“似莲”之“似”字撇画下有石筋痕如倒挂弯月,翻刻则无。有无倒挂弯月痕是鉴定此石真伪的快捷方式。 黄苗子(1913-2012),广东中山人。当代知名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作家。早年就读于香港中华中学,8岁师从邓尔雅先生学书法。先后任《新民报》副总经理、贸促会展览部副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第五六七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刘铁云(刘鹗)(1857-1909),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出身官僚家庭,但不喜科场文字。他承袭家学,致力于数学、医学、水利、音乐、算学等实际学问,并纵览百家,喜欢收集书画碑帖、金石甲骨。其《铁云藏龟》一书,最早将甲骨卜辞公之于世,“甲骨四堂”中的二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刘鹗的影响。而刘鹗所刊刻研究三代文字的《铁云藏龟》等书,更是其拓印、系统研究古文字及其演变过程的代表作。 著录见于: 《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1901年) 《集古求真》(1923年) 《八琼室金石补正》(1925年) 方药雨的《校碑随笔》(1931年) 《陕西金石志》(1934年)《咸宁长安两县续志》(1936年) 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1981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