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6 齐白石 约1922年作 湖山秋色 立轴
LOT号 | 2686 | 作品名称 | 齐白石 约1922年作 湖山秋色 立轴 | ||
作者 | 齐白石 | 尺寸 | 133×51cm | 创作年代 | 约1922年作 |
估价 | 3,000,000-4,000,000 | 成交价 | RMB 6,900,000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著录:1.《齐白石书画集》,第6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2.《齐白石绘画精萃》,吉林美术出版社,1994年。 3.《齐白石全集》第二卷,第124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 4.《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齐白石》,第142页,中国天津杨柳青画社,1997年。 5.《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 齐白石1 》,第52页,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2年12月 。 题识:余重来京师作画甚多。初不作山水,为友人始画四小屏。褧公见之未以为笑,且委之画此,画法从冷逸中觅天趣。似属索然,即此时居于此地之画家陈师曾外,不识其中之三昧,非余狂妄也。濒生记。 印文:阿芝、五十岁后、小称意小怪之、借山馆 说明:1.北京文物商店旧藏。 2.“褧公”应为郑锦(1883—1959)又名瑞锦,字褧裳,广东香山人,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和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师大、女师大教授,北京美专校长。 3.此作与近现代书画日场中Lot2201-2292同为“日知斋”主人藏画。 陈师曾作为齐白石的忘年交,对齐白石的成名以及绘画的变革起到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彼时,白石翁与陈师曾初识,两人对艺术的追求十分契合。齐白石1917年定居北平,在陈师曾的帮助下开始“衰年变法”,创立“红花墨叶派”,将民间艺术的情趣融入文人画中,不仅丰富了文人画的表现题材,也更新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为死气沉沉的中国画坛吹来了一股清风。1922年,陈师曾将齐白石的画带到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结果“二尺长的纸,卖了250银币”,与在国内二个银元都无人问津的情境,简直是天壤之别。从此齐白石在国内名声鹊起,到了20年代中期,已有“南吴北齐”之说。 从题款中可读,此幅作品是齐白石为“褧公”—北京美专校长郑锦之委所作,白石翁却认为知音难觅,彼时在京画家唯有陈师曾有伯牙子期之感,画中“小称意小怪之”闲章出自韩昌黎的《与冯宿论文书》,与白石翁之“吾画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甚为契合。 提到齐白石,人们一般会觉得他是一位花鸟画家,的确,他的笔下的花鸟虫鱼给人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至于他致力颇多、成就亦高的山水的画名被掩盖。其实齐白石在30到60岁之间,作山水甚多,居北京后,他的山水画不受同行的欢迎,买者亦稀,画得便少了,现在传世更少了,便显得尤为珍贵。齐白石厌恶摹古山水,不喜欢四王的山水画,也不欣赏工细的山水画风。因此,他的山水画别树一帜,与同代及传统山水画家的风格均不相同。他不大用皴,不做精雕细刻,大多用粗壮简练的线勾出山石的外形,然后用焦墨点苔,或着一单纯的颜色。他笔下的山往往极其简化,只呈现出坚凝的大貌,拙朴单纯,无半点巧媚和做作。此轴《山水图》无年款,但从题跋内容来看,当作于1917年定居北京之后,正是齐白石典型的山水画风格。近景作笔直如兵阵的树林,中景以粗放的线条勾出几座互相孤立的山峰,远处以浓墨点染远山,淡墨随意勾出是水纹将所有的景物自然联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