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7 郎世宁 金廷标 火鸡图 镜心
LOT号 | 3537 | 作品名称 | 郎世宁 金廷标 火鸡图 镜心 | ||
作者 | 郎世宁 金廷标 | 尺寸 | 212×188.5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咨询价 | 成交价 | RMB 71,300,000 | ||
材质 | 设色绢本 | 形制 | 镜心 | ||
出版: 1.《中国名画集》第三十三集,上海有正书局刊行。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十二月出版。 2.《湖社月刊》第三十一册,第87页,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三月一日初版。 3.《盛清的世界 康雍干宫廷艺术大展》第362、363页,龙美术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8月版。 4.《紫禁城》(封面)2017年2月号,总第265期,P64-81。紫禁城出版社。 5.《郎世宁的绘画艺术》聂崇正着,第193-20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年5月。 著录: 1.《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隆25 年(六),如意馆Box No. 108,第161、202-203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25),乾隆25年,第504, 531页,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 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四册,第356页,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钦定热河志》卷九十五,乾隆四十六年(1781)撰。 题识:臣金廷标恭绘。 钤印:廷标 题跋:火鸡特异雉,足观不足食。修尾拖绅白,通身染黛黒。昂藏亦头角,璘㻞亦羽翼。于野昧三嗅,言家乏五德。吐火幻讵真,破敌术非直。无须罗网施,已见雌雄得。宣付上林官,饲养俾孳息。御制火鸡诗。臣于敏中奉勅敬书。钤印:臣敏中印、报国文章 展览:“盛清的世界”——康雍干宫廷艺术大展,展览时间 2015年8月19日—11月18日,上海龙美术馆主办。 说明:意大利籍耶稣会传教士郎世宁于乾隆二十四年及乾隆二十五年奉乾隆旨意与中国宫廷画家合绘两套《火鸡图》、《青羊图》。一套与方琮合绘,轴装编入石渠宝笈,其中的《青羊图》现存台北故宫,《火鸡图》现下落不明。本件《火鸡图》及《青羊图》(现存南美藏家)为郎世宁与金廷标合绘,著录于《清宫造办处档案》,乾隆二十六年始,于北海东岸画舫斋做“贴落”用,直至八国联军1900年攻入北京,始流散于民间。民国时期两幅都曾是郭葆昌(觯斋)的收藏。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汉魂洋才 真可得妙——解读郎世宁、金廷标合绘《火鸡图》 意大利籍耶稣会传教士郎世宁于乾隆二十四(1759)年及乾隆二十五(1760)年奉乾隆旨意与中国宫廷画家合绘两套《火鸡图》、《青羊图》。一套与方琮合绘,轴装编入石渠宝笈,其中的《青羊图》现存台北故宫,《火鸡图》现下落不明。本件《火鸡图》及《青羊图》(现存南美藏家)为郎世宁与金廷标合绘,著录于《清宫造办处档案》,乾隆二十六年始,于北海东岸画舫斋做“贴落”用,直至八国联军1900年攻入北京,始流散于民间。民国时期两幅都曾是郭葆昌的收藏。 本件《火鸡图》设色绢本,尺幅甚大,纵212厘米,横188.5厘米,画幅右上方有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1714-1780)题写的乾隆帝御制《火鸡诗》一首,款署:“臣于敏中奉勅敬书”。钤有:“臣敏中印”、“报国文章”朱文私印二枚。画面右下角有金廷标楷书题:“臣金廷标恭画”款,并钤有:“廷标”白文私印一枚。画面中心位置绘一只兀立于石上的火鸡,鸡首转向画的右侧,双目炯炯,利喙弯曲,双爪紧紧抓住石头。画面的右边是一棵弯曲盘绕的青松,树皮斑驳苍劲,松枝虬蟠其上,针叶写形亦写意,形意俱佳。画幅左下角绘扭首啄羽的火鸡,似顾望山石中湍急的溪流。火鸡上部绘棕紫色灵芝,右下角绘白色牡丹,四周兼有几株小花点景。整幅作品火鸡、灵芝、牡丹用西法,点景树石笔是传统的中国水墨面貌,火鸡造型准确,写实逼真,羽、啄、爪富有质感,运用了透视、明暗、层次等西洋写实技法要素来表现。牡丹雍容华贵,敷色鲜活,妩媚可人。画面背景古雅,火鸡、牡丹精工写实,两者结合色调和谐统一,是一幅中西合璧的佳作。此作中的“火鸡”古称“鹖”,别名“褐马鸡”、“介鸡”、“耳鸡”等,《说文解字》注曰:“鹖者,勇雉也,其斗时,一死乃止。”《禽经》记述:“鹖,毅鸟也。毅不知死。” 从战国起,武将就用褐马鸡的尾羽装饰帽盔。汉武帝后,武官均以戴“鹖冠”为荣。清代官员“顶戴花翎”,“翎”即是褐马鸡尾羽制成。到了现代,褐马鸡更被美誉为“东方神鸟”、“黄河精灵”。中国鸟类协会把褐马鸡作为会标,山西省将它选为省鸟。更有科学家呼吁,将褐马鸡定为“国鸟”。 此幅《火鸡图》除著录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外,还先后出版于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中国名画集》第三十三集,以及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湖社月刊》第三十一册。据《湖社月刊》记载,民国时为郭葆昌(觯斋)的藏品,金城先生曾借予拍照,作为学生的画稿之用,今尚见其弟子马晋临摹稿存世(见保利2005年秋拍,LOT.0790号)。同时马晋还临摹了郎世宁绘制的《青羊图》(见LOT.0791号)。 以下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资料记载: ①乾隆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传旨:着郎世宁画《和鸡》大画一幅。钦此。」(见《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24),乾隆二十四年,第692、693页,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 ②乾隆二十四年:「十月二十日接得库掌德魁押贴一件,内开本月九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画舫斋」着郎世宁照《霍鸡》白绢画《青羊》一幅,补景着方琮画。钦此。」(见《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24),乾隆二十四年,第697页,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 ③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初三日接得员外郎安泰、金辉押贴一件,内开五月二十五日太监胡世杰传旨:郎世宁画得《霍鸡》、《青羊》大画二张,着金廷标用白绢照尺寸画二张钦此。」(见《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24),乾隆二十四年,第504页,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 ④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三日胡世杰交《万国来朝》画一张,郎世宁画《青羊》、《霍鸡》画二张,传旨:着交如意馆各托纸一层,其《青羊》、《霍鸡》画裱挂轴。钦此。」(见《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24),乾隆二十四年,第526页,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 ⑤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郎中白世秀、员外郎金辉来说太监胡世秀传旨:将郎世宁所画《青羊》、《霍鸡》,着造办处急(即)刻取来在「画舫斋」原处贴去。钦此。于本日交舒明阿贴去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隆25 年(六),如意馆Box No. 108,第161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⑥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接得员外郎安泰押贴一件,内开本月二十日太监胡世杰传旨:郎世宁所画《青羊》、《霍鸡》先取来,在画舫斋原处贴,俟金廷标《青羊》、《霍鸡》画得时,将郎世宁所画《青羊》、《霍鸡》换下裱挂轴。钦此。」(见《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24),乾隆二十四年,第531页,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 综合上述档案资料,我们得知: 1.绘制件数: 绘制《火鸡图》同时还绘制了《青羊图》,且均为一式两套。 2.绘制作者: 一套为郎世宁、方琮合绘,另一套为金廷标绘制(此处还应加入郎世宁,后文详述)。 2.绘制时间: Δ郎世宁、方琮合绘这套从乾隆二十四年(1759)九月始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月止。绘制时间长达一年有余。 Δ郎世宁、金廷标这套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六月始绘。 4、装裱形制: 两套画作,其中郎世宁、方琮一套裱成挂轴; 郎世宁、金廷标一套托纸贴落。 5、张贴的地点: 两套均张贴或悬挂在「画舫斋」内。 注:档案文字中所写的「霍鸡」、「和鸡」即「火鸡」之笔误,因为书写档案者多为太监,文化水平并不很高,书写中经常会有些同音的错别字出现。 以下为郎世宁存世卷轴合笔画目: 名称 年代 馆藏 备注 哨鹿图 乾隆六年(1741) 北京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王致诚、唐岱、丁关鹏等合笔 花阴双鹤图 乾隆八年(1743) 台北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唐岱合笔 亲蚕图 乾隆九年(1744) 台北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金昆、程志道、张慧林合笔 弘历春郊阅马图 乾隆九年(1744) 日本京都井藤有邻馆 郎世宁与其他宫廷画家合笔 弘历雪景行乐图 乾隆十一年(1746) 北京故宫博物院 又名《岁朝图》,郎世宁、沈源等合笔 围猎聚餐图 乾隆十四年(1749) 北京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与其他宫廷画师合笔 万树园赐宴图 乾隆二十年(1755) 北京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王致诚、金廷标等合笔 马术图 乾隆二十年(1755) 北京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王致诚、金廷标等合笔 孔雀开屏图 乾隆二十三(1758) 台北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方琮、金廷标合笔 交址果然图 乾隆二十三(1758) 北京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金廷标合笔 弘历观画图 乾隆朝 北京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与中国宫廷画师合笔 木兰图 乾隆朝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 郎世宁、金昆、丁关鹏等合笔 青羊图 乾隆二十四年(1759) 台北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与方琮合笔 青羊图 乾隆二十五年(1760) 南美洲私人藏家 郎世宁、金廷标合笔 火鸡图 乾隆二十四年(1759) 郎世宁与方琮合笔 火鸡图 乾隆二十五年(1760) 郎世宁与金廷标合笔 乾隆宫中行乐图 乾隆二十八年(1763) 北京故宫博物院 金廷标、郎世宁合笔 通过以上合笔画目统计,我们可以看出两点: 一、乾隆时期,郎世宁已不再单独作画,而是出现了“合笔画”作品。这种“合笔画”的出现,原因有三。首先,雍正时期,郎世宁正当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故所作画幅无论巨细,均由他一人绘制。到乾隆时,郎世宁年事渐高,故只画主要部分,次要部分由中国画家代画。其次,雍正时,郎世宁在宫廷画院中的地位不算很高,到乾隆时,郎世宁在宫内影响渐大,升至核心画师地位,故此时他只奉命起稿,然后主绘重要人物的肖像和坐骑等,余下的则由中国画家补绘。第三,这一现象源于乾隆皇帝特殊的审美趣味和他对西洋油画的态度。从其御制诗文中可以看出,他欣赏郎世宁的写实技法,但认为“未许神全”,对他的山水树木画法不以为妙,希望在一幅作品中结合中外画法的精妙之处,下旨令中外画家合作绘画。 二、金廷标在入宫服务这三年内,是以替郎世宁补景为主。这一点同时我们也可参考文《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意馆》的相关记载来辅助判断。 如:乾隆二十三年四月命两人着双鹤斋墙大画一幅。(见《活计档》乾隆23 年(三)如意馆Box No. 104,页52。);同年七月十三日着郎世宁画开屏孔雀大画一轴,补景着方棕、金廷标合笔,用白绢(见《活计档》乾隆23 年(三)如意馆Box No. 104,页82。);同年十月二十日,郎、金二人另起《准噶尔贡马图》草稿,由郎世宁主笔,金廷标作山石补景(见《活计档》乾隆23 年(三)如意馆Box No. 104,页110。);乾隆二十五年九月初九,郎世宁画《黑猿》,大画一幅,树石着金廷标画。(见《活计档》乾隆25 年(六)如意馆Box No. 108,页185。);九月初九日,同乐园殿内着郎世宁照洋猴画画一幅,树石着金廷标画。(见《活计档》乾隆25 年(六)如意馆Box No. 108,页186。),这些档案材料足以说明,金廷标在这段时间内,以郎世宁为主要合作对象。本幅《火鸡图》虽然款署金廷标,但实则属于清宫常见的合笔性质的作品,参与绘制的除了金廷标以外还有郎世宁。 对于这个结论,我们或许还存在一些的疑问,首先,为什么不是金廷标独自绘制?其次,这种合作为什么是与郎世宁?而不是其他西洋画家参与? 首先:为什么不是金廷标独自绘制的。 ▲金氏的绘画风格及流传作品中,从无写实逼真的动物题材作品传世。在清代宫廷绘画研究专家聂崇正先生《宫廷画家金廷标卒年及其作品》一文中,详细的为我们统计出了金廷标创作作品,结合国立中央大学艺术学研究员杨婉瑜《清乾隆宫廷画师——金廷标绘画研究》一文,详细介绍了金廷标的宫内创作活动及他的各种题材作品的绘画特点和图版中列举了他的《瞎子说唱图》、《长至添线图》、《罱泥图》、《吴下故迹诗意册》、《桐荫把兰图》、《岁朝图》、《婕妤挡熊图》、《仕女簪花图》等馆藏作品,我们从他大量的传世作品中比对,显然金廷标并从无西洋写实技法的动物题材作品传世。 其次:这种合作为什么是与郎世宁,而不是其他西洋画家参与? ▲我们根据上述《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材料可以得知,此幅《火鸡图》绘制的时间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六月。在乾隆朝,来华传教并供职清宫的欧洲画家,有六人即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贺清泰、安德义、潘廷章。其中又以郎世宁(1715年入宫供职)、王致诚(1735年入宫供职)、艾启蒙(1745年入宫供职)三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前后,参与过清宫绘制任务。而在这个时间段内,深得乾隆帝器重,又与金廷标频繁合作的西洋画家,仅郎世宁一人。(这一点以上表格的统计与举例亦可看出),又因其乾隆二十四年,郎世宁曾绘制过一套《火鸡》、《青羊》,再次绘制也更加轻车熟路。 清代宫廷绘画研究专家聂崇正先生在他的《试说郎世宁作品的五类状态》一文中,详细为我们列举了以下郎世宁五类状态作品: 一、画幅上面有郎世宁的署款,绘画的风格又完全符合画家郎世宁面貌的作品。二、画幅上面有郎世宁署款,但是他只画了主要部分,而其他部分则是由中国画家补绘的作品。三、画幅上面没有作者的署款,但是绘画风格与画家郎世宁完全吻合的作品。四、画幅上署另外画家的姓名,但是画面的某些局部却完全符合画家郎世宁绘画风格的作品;五、画面上虽然署有画家郎世宁的名款,但是绘画的风格完全与郎世宁不相似,是由以后的好事者伪造的作品。 很显然本幅《火鸡图》则属于第四种状态。这类作品有很多实例可循,如《乾隆宫中行乐图》(见下图),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张幅甚大,创作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画面左下边沿款字为:“臣金廷标奉敕敬绘”。图中所有人物的头像和两只鹿,有很浓厚的欧洲画法,其作者非郎世宁莫属。其他山石的皴法、树木的造型等,都是金廷标典型的风貌。还有《乾隆洗象图》丁观鹏署款,乾隆帝肖像由郎世宁绘制。《枫宸瀛祉图》蒋廷锡署款,其画中那只雄鹰是由郎世宁绘制。《大阅图》第三卷,乾隆帝骑马的局部也是由郎世宁与其他宫廷画家合绘的。这些作品都仅仅在画幅上署另外画家的姓名,但是画面的某些局部却完全符合画家郎世宁绘画风格。 《交趾果然图》,郎世宁、金廷标合绘,创作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画幅上方有于敏中奉旨题写乾隆御制《交趾果然诗》一首,画面左下边款署:“臣郎世宁恭画”。交趾皮毛的质感、光感及逼真的写实程度上显然出自郎世宁之手,背景山石皴法、点苔、敷色的以及树干的画法上很明显符合金廷标的艺术特征,整幅作品的题款格式上、运用艺术手法上,背景的处理上,与《火鸡图》高度一致。 以下为:南美洲私人藏家藏《青羊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青羊图》比对,《青羊图》现在同时有两幅存世。其中一幅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幅《青羊图》由南美洲一位私人收藏家收藏。 ▲南美洲私人藏家藏《青羊图》,纵217.6厘米,横191.8厘米,画面左上端有于敏中奉旨题写乾隆御制《青羊诗》一首。画面左下角处作者署款「臣金廷标恭画」,钤「廷标」白文印一方。这幅《青羊图》与本幅《火鸡图》是郎世宁、金廷标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六月绘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青羊图》,纵243厘米,横214厘米,画面的左下角有「臣郎世宁恭绘」款一行。钤「蒙□承恩」印一方,画幅正上端有大臣梁诗正题写乾隆皇帝的御制《青羊诗》一首,乾隆八玺全。编入《石渠宝笈续编》。这套《青羊图》是郎世宁与方琮合作的其中一幅,绘制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九月。 ▲结论:这两幅《青羊图》我们进行细致的对比,从中我们可发现两幅画的构图相仿,尤其是图中的两只山羊,几乎一模一样。皮毛质感的描绘,写实造型功底以及具有极为浓厚的欧洲画法特点。从这些特点来看无疑都应当时郎世宁所画。(此结论也可参见聂崇正先生《郎世宁绘画中的“双胞胎”现象》一文) 以下是郎世宁画法对比及解析: 技法上:《火鸡图》与《花阴双鹤图》毛羽线条在钩勒上,采用了排列整齐,短而细密的线条表现,类似于西方素描线条。这种线条是根据光线的变化,逆光处,墨线较淡,背光处,墨线较浓,以线带面,加以颜色(赭石、花青)渲染,形成了这种表现羽毛的艺术效果。《火鸡图》颈部与《锦春图》背部(见上图)的线条短而细,都是顺时针往下钩勒,中间还加以钛白做高光,然后在渲染。这两幅图,线条运用手法一致。颜色的渲染上《火鸡图》的颈部和《锦春图》羽部,都用了相同的颜色——花青、头青、二绿、钛白等,只是《锦春图》羽部在头青和钛白调配上稍微偏青些许。这些丰富的颜色渲染技巧,逼真的写实,准确的造型能力,细密而排列整齐的线条手法,是体现一个西方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判断依据,在乾隆初期到中期的如意馆画家中,除了郎世宁以外,其他画家是不具备这么高超的西画水准的。 颜色上:《火鸡图》在颜料的运用上非常丰富,看似统一的色调中,据不完全统计,其运用的颜料少则也达二十余种,很多色调都是介于青、蓝之间,如羽毛上的花青、头青、赭石、洋红矾白;颈部用了花青、头青、二绿、矾白;首部用了朱镖、洋红、矾白;啄部的藤黄、矾白;爪部的棕红、赭石、洋红、钛白。 细节刻画上:眼睑四周留白、眼珠的高光处理,眼眶颜色(朱镖、洋红,矾白)的渲染。爪部的姿态与线条纹路,这三幅作品运用手法都是极其的一致。 题画状元“于敏中”: 《火鸡图》上方有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题乾隆帝《火鸡诗》一首。于敏中(1714 -1780),出生于金坛名门望族,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年(1737)恩科会试,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左都御史福敏、副都御史索柱、吏部侍郎姚三辰为考官,于敏中的试文博得众考官一致称道,大学士张廷玉将他的试文列前,进呈,得中贡士。五月殿试,乾隆御临太和殿策试。于敏中不动声色,操笔立成。乾隆皇帝秉烛夜览策文,御示:“详赅有据,议论剀切”甚合帝意,擢进士第一。这年于敏中23岁,之后于敏中累迁翰林院修撰,侍讲,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督山东,浙江学政等职,内廷所撰诰命、制敕、传记、诗章、务归典要等诸多论作,大多出于他的手笔。 于敏中的书法,主要是师承赵孟俯的书风,兼取董其昌,其书风逸笔草草,浓润圆熟,豪纵奇古,通篇志气平和,墨迹古雅,苍茫之意溢于褚墨之间。本幅《火鸡图》题诗,是于敏中1760年,56岁奉旨题写,内文共70字(不含题款),分为10行,每字长约2-3厘米间,通篇方正谨严,圆润秀发,在楷书中略掺用行书的笔法,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于潇洒飘逸之中透出书卷气,一点儿不染清初馆阁体媚态。 “贴落画”及张贴于“画舫斋”: 中国古代书画从装裱形式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立轴、手卷、册页、扇面、镜片等,不同的装裱形式服务于不同的功用,在清宫传世的书画文物中,装裱方式与镜片接近,只是画心经过托裱,画面尺幅大小悬殊,可上贴于墙壁又可下落收藏,俗称“贴落”或“贴落画”。 乾隆皇帝雅好文翰,艺术修养颇深,在他的推动和倡导下,清代宫廷艺术达到鼎盛。“贴落画”的内容很广泛,题材包括了山水、人物、动物、梅、兰、竹、菊、诗词、名言、寓意长寿的松鹤、灵芝、蝙蝠、时令季节的花鸟鱼虫等多方面,或工笔重彩或没骨写意甚至有西洋技法的融入,虽然面貌多样,风格各异,但是却与清代宫廷绘画的整体气息和谐统一。“贴落画”的作者大都出于清宫如意馆画家之手,还有在朝的大臣、翰林院的翰林、帝后的御笔。贴落画的绘制与布置更是直接受益于皇帝本人,代表这清代皇家的审美趣味。郎世宁所绘制的贴落画,目前被保存下来,免遭兵火燹灾的,十分稀少。见有《乾隆观孔雀开屏》贴落,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在圆明园双鹤斋西墙上);《乾隆帝妃与嘉庆帝幼年像轴》贴落,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平安春信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西墙;倦勤斋通景画局部贴落,现存是郎世宁最大“贴落画”。 画舫斋,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是清代皇家行宫之一,位于北海东岸,濠濮涧北,是一座三进院落的殿堂,四面回廊环绕,总称为春雨林塘院,中间建有方塘。塘北即画舫斋。又因该斋外形像一只浮在水面的船舫,也称“水殿”。斋内布局紧凑,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是北海的园中之园。画舫斋主要用途是乾隆帝与宫廷画家相聚赏画、静修养性的场所,也作为接待会见外来使节所用。乾隆帝有诗云:“雅宜风澹荡,那共水沉浮。荷净初过雨,竹凉飒似秋。分明太液上,借与米家游”。 《火鸡图》的递藏: 画舫斋地处大内西苑三海的北海东岸,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占据京师时,此处属于德国军队的控制区域,本幅《火鸡图》极有可能是在这段时间离开原地,流散于民间。我们在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出版的《湖社月刊》第三十一册,发现了一些线索,书中记载:“此幅(《火鸡图》)与本期封面《青羊图》长七尺余,均系金廷标生平得意之作,曩北楼先生向郭世五君惜来拍照为诸学生作稿本者。”从中我们获知《火鸡图》、《青羊图》都曾是郭葆昌的收藏。 郭葆昌(1879-1942),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年少时曾在北京琉璃厂古玩店做学徒,聪颖好学,博闻强识,很快崭露头角。后得袁世凯赏识,任袁府总管,总务局长,引为心腹。其藏书画及瓷器精而博。他曾经说道:世间与人生最关要切之物,惟瓷与纸。二者不可须臾离,且与人相终始。故终身精研造纸制瓷之学,造诣颇深,曾被故宫博物院长易培基任命为瓷器馆馆长、古物审查委员。作为书画收藏家,郭葆昌当时与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齐名,其收藏多为清宫流传有绪的旧藏。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乾隆三希堂中的二希: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直到上世纪50年代方归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套《火鸡》、《青羊》,未编入郭葆昌的《觯斋书画录》,因《觯斋书画录》成书于民国15年(1926),而在上海有正书局刊行的《中国名画集》第三十三集,于中华民国18年(1929)12月,刊行了此幅,可见这套作品是在1926年到1929年期间入藏于郭葆昌之手的。 郎世宁作品存世状况: 目前,郎世宁的大部分作品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另外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镇江市博物馆等处有个别的收藏; 现在保存于国外博物馆、美术馆中的郎世宁作品也有一些,如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的《哈萨克贡马图》卷及《木兰图》四卷、德国柏林东亚美术馆收藏的《玛嫦听阵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另一同名画卷)、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收藏的《乾隆阅骏图》卷、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乾隆及后妃像》卷等;而保存于私人手上的则非常少见。 但还是有些私人藏家的作品流入艺术品拍卖市场,如2000年在香港的拍卖市场中,曾先后出现的两件郎世宁作品《苹野鸣秋图》轴与《秋林群鹿图》轴,均见《石渠宝岌》著录,十分难得;三年后2003年的春季拍卖市场中,又同时出现了两件郎世宁的人物画幅作品,4月底拍卖市场所见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朝服像》轴,这些作品当时的成交价非常高。 今天我们有幸见到郎世宁的作品,已然不易,但更为不易的是它的传奇经历,曾悬挂于北海画舫斋内,自八国联军1900年攻入北京,流散于民间,辗转流徙于战火纷飞的时代,如今随着我国国力的日渐繁荣与昌盛,又重展光华,实属乱世石室劫余之幸!其价值更是不言而喻,但毫无疑问的是,它独特的艺术性,以及中西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的意义,都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乾隆22 年6 月至乾隆32 年12 月。 2. 聂崇正 郎世宁、金廷标合画的《火鸡图》、《清代宫廷绘画机构、制度及画家》、《试说郎世宁作品的五类状态》、 《宫廷画家金廷标卒年及其作品》、《艺术市场露面的郎世宁作品》。 3.杨婉瑜《清乾隆宫廷画师——金廷标绘画研究》。 4. 陈凌云《郎世宁绘画风格及成因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