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1 程震佑 为春围作城南雪集图 手卷
LOT号 | 3661 | 作品名称 | 程震佑 为春围作城南雪集图 手卷 | ||
作者 | 程震佑 | 尺寸 | 引首30×110cm;画心26×123cm;题跋27×500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180,000-280,000 | 成交价 | RMB 437,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手卷 | ||
著录:祁寯藻自刻文集《(谷曼)(谷九)亭集》63卷早十古今体诗四十四首,丁酉一二。 题签:引首:城南雪集图。春圃相国命题,晚生沈兆霖。钤印:沈兆霖印、侍值清暇 题识:城南雪集图。写应春浦少司马大人属即正,春麓程震佑。 钤印:春麓诗画 题跋:1.(诗略)道光丙申(1836)十二月大寒日,快雪初晴,程春海少农邀同吴荷屋前辈家廉峰太史集吴红生庽斋,分韵得明字一首,录请淳甫五兄大人正。同馆弟徐松初稿。钤印:宛委山樵 2.春海司农招同徐仪部星伯、徐太史廉峰小集家红生舍人斋阁赏雪,以林表明霁色分韵得色字(诗略),录清淳甫五兄大人教正,道光丙申(1836)十二月,愚弟吴荣光初稿。钤印:拜经老人 3.(诗略)得表字小集,偶然分韵,欲拉杂摧烧之。春浦少司马五兄谓其可存也,因录呈政。世愚弟程恩泽。钤印:恩泽印、功夫在诗外 4.(诗略)淳甫老前辈大人命书霁字韵诗,继吴程两前辈之后,即求大雅之教。馆侍徐宝善未定草。钤印:臣善、循峰之章 5.(诗略)右调高阳台得林字,春浦大人正拍,吴葆晋。钤印:葆晋 6.(诗略)此诗既就,春海前辈属春麓为写城南雪集图,以纪一时盛会。诸先生各以分韵诗来,因合装长卷。余诗未及录,后会有视学江左之行,三载归来,人事纷然,旧交零落,曾几何时。而余亦衰老卧病城南,岁将五度矣。今年冬至前一日雪,诘朝与客游慈仁寺西台登眺,万林雾淞,一望无际,西山隐然,堕银海中。儿子世长捡得此卷,凭阑展玩,辄复感慨系之。是日,即以前韵分赋,因补录旧作于此卷尾,岁在戊午咸丰八年(1858)也,息园老人祁寯藻并记。钤印:息翁 7.(诗略)戊午(1858)十二年十九日,同人集慈仁寺西台,春圃相国见示城南雪集图,并命题句,谨和元韵录呈诲政,晚生钱唐沈兆霖拜稿。钤印:子莍、兆霖 说明:《祁寯藻集》卷2,第445页中“余以丙申岁《城南雪集》卷属朗亭题”一句,以及描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可与后纸沈兆霖题跋之描述相照应。 程震佑,春麓(一作春霆),觉园,歙县人,官山西,工书,能山水。 一箫一剑平生意 高吟肺腑走风雷 嘉道年间,程恩泽和祁寯藻以宋诗为宗,引领一场声势颇浩大的诗歌运动,改变了古典诗歌的发展轨迹。“有清一代, 诗宗杜韩者,嘉道以来, 则程春海侍郎、祁春浦相国。”(陈衍《近代诗钞》)清中期诗坛兴起黄庭坚热,宋诗派在诗歌史上发现并确立了新的诗学体系—杜韩苏黄。实践这一诗学体系的诗人可以追溯到乾嘉时的钱载,至曾国藩的私淑黄诗达到顶峰,中间道咸时期程恩泽和祁寯藻引领台阁诗成为诗坛主流,继往开来。 程恩泽与祁寯藻在皇家园林澄怀园的三次比邻,形成京师馆阁体预热发生的地缘。道光元年程恩泽与祁寯藻同时入直南书房,道光三年又同时赐居澄怀园。二人应制诗同时得到道光皇帝的恩赏。程恩泽年长祁寯藻八岁,早中进士三年。由于工作性质和当时的交通条件, 皇帝恩赐少数近臣住在侍直的地方,就是所谓的“直庐”。二人离开在北京南城槐树街的家,一同入住澄怀园,中间程恩泽奉使贵州学政, 祁寯藻赴湖南学政。几度回京,于南书房当值,收获了官场上难得的友情。诗词唱和,令他们形成了同气相求的小圈子。 在京师中,有一班名列部曹、翰苑并出身江南的文人,经常举行诗酒雅集和修楔。道光十六年(1836),北京有一个以“城南亭子仰高台”着称的陶然亭之会。这是主张严禁鸦片的黄爵滋等主持的一次集会, 参加者有姚燮和黄燮清等。既是文酒之会,也是一个“讨论时事泪泛滥”的、洋溢着爱国主义热情的诗会。与此异趣殊途, 建立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 的宣南诗社的主要成员则有林则徐、程恩泽、梁章矩等,仿效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九老会”。道光五年之后,程恩泽与龚自珍也有过多次会晤。他们游宴的知己好友中,还有祁寯藻、徐松、吴葆晋、沈兆霖等。京师人才辐揍, 其间交游门类甚广。 吴葆晋好客,常与友人于“大川淀寓宅,酣嬉竟日,各为诗文”。龚自珍即为吴的至交挚友。龚氏《己亥杂诗》第三十首称二人“事事相同古所难,如鹣如蝶在长安”,情谊之深由此可见。该诗小注说二人有七同,即戊寅同年中举、己丑同年中进士、同出考官王植门下、殿试同不及格、同官内阁、同日改外、同日迁原官。吴葆晋为龚氏挚友,交往频繁。吴氏好客,龚氏及友朋常宴于吴氏寓宅,且多称赞吴家的饮食。最让人难忘的是夫人手制的菊花糕与姬人亲自制焙制的青豆。 道光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大雪盈尺。昱日,程恩泽约吴荣光、徐松、徐宝善、同集于吴葆晋的城南高斋雅集,由程震佑绘城南雪集图,诸先生以“林表明霁色”分韵赋诗,堪称文坛一时盛会。此事由祁寯藻题跋于后,并且作为文坛重要活动,纪于祁寯藻自刻文集《(谷曼)(谷九)亭集》中。在座嘉宾,围炉频频传瑶觥,酒酣觅句诗纵横。晚清士林中的剑气箫声,在这个大雪天里透出了整个上层文人集团审美意趣的鳞爪。咸丰八年,感慨当时盛景,祁寯藻再作题跋,已经人事纷然,旧交零落,不免唏嘘。 清中晚期的北京城,大川淀是一个重要地标。元代建都以来,北京城大河小溪众多,水源丰沛。陶然亭、大川淀一带是低洼的苇塘,有龙王庙镇守。位于宣武区南部的大川淀,原属于东城城垣。彼时北京城东城垣自宣武门原众溢胡同南至烂熳胡同、大川淀、平渊胡同西侧一线。北京城内城有五条主要的排水干渠,其中中城车沟, 经大川淀(今川店胡同)水塘入护城河。护城河是古代筑城、商贸、军需、运输的经济命脉,也是城外居民汲水、灌田、出行等民生所需的便利之地,蕴含丰富的信息。城南雪集图绘有苇塘、洼地、城墙、庙宇,北京城南旧景,尽收眼底。作为古城文化的镜像,映照出北京城历史的沿革及城南地理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