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784 徐悲鸿 毛主席像 镜心

毛主席像
拍品信息
LOT号 1784 作品名称 徐悲鸿 毛主席像 镜心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27×21cm 创作年代 --
估价 3,000,000-4,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素描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
1.《人民日报》198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专号)第八版。
2.《百年教育 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大展作品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题识:悲鸿。
展览:
1.“百年教育 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4月25日至5月10日。
2.“百年教育 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大展”,上海宝龙美术馆,2018年5月15日至31日。
说明:1.常君实旧藏。常君实,笔名石桥、黄河。河南原阳人。1940年前后在西北师范学院学习。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重庆《工商导报》、南京《中央日报》、北京《新民报》、人民出版社等编辑、记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顾问,“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丛书”编委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中国新文学大系续编导言集》,童话集《马和狼》。编辑出版文学、历史等丛书“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中国古典诗词丛书”,“作家与作品丛书”、“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丛书”、《张恨水全集》、《唐弢文集》,郑振铎著《西谛书话》,“三家村文库”:《邓拓全集》、《吴晗全集》、《廖沫沙全集》,“风雨岁月丛书”:《臧克家回忆录》、《萧干回忆录》等,“回忆文丛”:《一辈子——吴祖光回忆录》、《萧军回忆录》,《台湾文学名著大系》、《台湾散文名家名品丛论》、“新儿童丛书”等25套,大、中、小学语文、历史等课本十多套。散文杂文作品被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卷》和《中国新文艺大系·散文杂文卷》。
2.198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日。当天,《人民日报》发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纪念文章《最好的怀念》,同时发表长篇社论《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胡耀邦同志在文章中回顾了毛泽东同志不平凡的一生,指出,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国家这一百多年中最伟大、最卓越的人物。此幅徐悲鸿《毛主席像》刊登在第八版,并由原藏家常君实先生撰文,叙述其收藏的经历。

一幅画像
——常君实
这些天来,我不断拾头望着在我的书桌前悬挂了三十三年由徐悲鸿先生作的毛主席画像,当年徐先生精心绘画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1950年初夏的一天上午,我到中央美术学院去拜访徐先生。在这之前,我曾几次去看他,希望他在有空闲的时候为我画一幅毛主席像,所以那天在美院楼下他见到我,便说:“你来得正好,我画好一幅毛主席速写画像稿,你跟我到楼上去看看。”我同他一起走上二楼,在他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门侧的沙发上,他让我坐下,然后他从办公室套间里取出他已画好的这幅面带笑容、象是在讲话时的姿态的毛主席画像稿。虽然这只是草稿,但一看就很逼真,他说:“你看,这象毛主席吗?”我激动地说:“很象,很象!”他说:“那你坐着等一会,我再精确地画画。”于是,他便取来画板、铅笔、炭笔、毛笔等画具,放在沙发前的小桌上,他还拿来一张报纸给我看。因为我们坐的地方,光线有点暗,他又把电灯打开,就坐下来将速写稿夹在画板上,开始进行仔细的描绘。一位在中外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在绘画着人民领袖的肖像,这是多么难得的一次观赏机会。我不觉地将报纸放在一边,凝神专注地看着他先用铅笔把原来画好的线条加重些,有的地方改动了一下,然后用炭笔、毛笔把眼腈、鼻子、嘴、牙齿作了些许加重,用铅笔把面部阴影部分又略作点染,显得层次更分明了。最后,他又用毛笔把头发加重画画,把衣领重画了几笔,然后他拿着画稿远近看了又看,又让我看了看,再作些加工,就这样定了稿。最后他在画像的右侧写上“悲鸿”二字。大约用了半个小时,这幅炯炯有神的毛主席画像就画好了。
他画好之后,用纸谨慎地包起来,站起来笑着对我说:“这幅画像送给你作个纪念吧!”我双手接了过来,带着感激之情向徐先生告辞,离开了美术学院。
毛泽东和徐悲鸿的翰墨往来
徐悲鸿与毛泽东之间翰墨往来颇显深情的一段友谊,一直传为佳话。虽然在建国前毛泽东和徐悲鸿从未谋面,但是两人彼此都有所耳闻、相知神交。毛泽东十分赞赏徐悲鸿,不仅佩服其以高超技巧、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绘画作品闻名于世,而且更以其世人所称道的高尚人格引为知己。
一个是当时的最高领导人,一个是艺术家,看起来应该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却已默默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泽东和徐悲鸿从未谋面,毛泽东对徐悲鸿有所耳闻。毛泽东对于徐悲鸣的高尚人格是非常赞赏的。而徐悲鸿对毛泽东自然是了解的。
徐悲鸣的大型油画《毛主席在人民中》,大概创作于1950年,原本准备赴前苏联参加画展的,后来不知何故未能成行。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解放后不久,毛泽东称徐悲鸿为徐老先生,其实他比徐悲鸿还要大两岁。正是英雄惜英雄,两人一见如故,很是投缘。并且在日后也一直保持着著书信往来。
徐悲鸿去世后,毛泽东仍然关心着他的家人,廖静文女土曾回忆毛主席写给她的信:“静文同志,十月间的信和徐先生所绘奔马,早已收到,甚为感念。兹派田家英同志询问你们的情况如有困难,请告之为盼!顺致敬意。毛泽东,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徐悲鸿恳请毛泽东为美术学院题写院名,毛泽东欣然挥室并附写封饱含谦虚之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