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 陆俨少 1978年作 雁荡雨霁 镜心
LOT号 | 1810 | 作品名称 | 陆俨少 1978年作 雁荡雨霁 镜心 | ||
作者 | 陆俨少 | 尺寸 | 140×141cm | 创作年代 | 1978年作 |
估价 | 5,500,000-7,000,000 | 成交价 | RMB 8,050,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镜心 | ||
著录: 1.《陆俨少画集》,第30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2.《陆俨少精品选集》,第53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3.《陆俨少画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4.《艺术市场》,第53页,2003年7月。 题识:于雁荡每夜雨初霁,晨曦欲上,宿云半岭,悬瀑千山,胜景难忘,图以记之。一九七八年六月,陆俨少画于上海。 印文:嘉定、陆俨少、宛若、山河壮丽 山水画的创稿,峰峦岩嶂是关键性的。因为树木是依附岩嶂而生的,道路、泉脉亦因岩嶂而曲折隐现,所以一幅山水画的章法,也就是处理好峰峦岩嶂的过程。 用笔要有内劲,则虽轻实重;画面虚,就要留白多,这些白处,一种是山石的受光处,或则天、水、云气。不管什么,在画时要注意白处,而不要只看到黑处,古人所谓“计白当黑”就是这个道理。要知道白也是一种色,也是表现一种实体,想到这样,虽白不空。 画有主题,主题多在重心处,重心一般在实处,但也可以在虚处,四面皆实,中间留出虚处,灵犀一点,虚处也可以成为重心。一般情况有了重心,以成其实,其它部位可以放过,不必做足,以成其虚。虚处是云雾或是水面,要互相呼应,即有了一处虚,须有另外几处虚以作陪衬,互相映带以取姿。山水画中画云是用虚的经常手段,因为山前后,山腰山顶,皆可有云,以云作虚,随处皆宜,而不会悖于情理。 ——陆俨少 得山川之神气 返虚入浑陆俨少 Lot1810 雁荡雨霁 陆俨少学画山水,启蒙于芥子园画谱,继而在王同愈、冯超然指点下探奥四王,再上溯私家和故宫所藏历代名画,最后形成自己的画法风格。在陆氏许多作品中,山石常夹南夹北,时南时北,或难名南北的效法,令人目不暇接,但又和谐统一,较之单纯的南宗或北宗皱法来得丰富耐看,这种随机处理而自然生成的皱法,特点是加强南北呼应,即令南宗不过柔北宗不过刚,趋向中性,形成一种崭新的面貌。在陆俨少的笔下北宗中有南宗的柔韧,南宗中又有北宗的刚挺。 对陆俨少山水画风的分期,一般依据的是陆俨少本人在自叙中的说法:“在六十年代以前,我的画风较为填密、娟秀、灵气外露;七十年代以后,日趋浑厚老辣,风格一变”。陆俨少早年取法传统,注重于对山水形制结构变化规律的探究,山水风格缜密娟秀;中年注重写生,对山川回环曲折的来来龙去脉及盘转衔接更加关注;晚年更注重对章法格局生成规律的深究。 晚期陆俨少作品笔法最能体现陆氏独具风格的山水画特色,除云水留白墨块在画面中起到的符号化作用,笔墨更趋于结构造势的体现。与早期十分注重传统笔法与画面结构组合变化的大面积铺陈显然不同,后期山水画更注重的是气势,主要是对笔墨的虚实处理,做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善于以繁密的笔墨构成大块面以突现,笔墨显得老辣醒目,气势雄浑,爽利浑沦的用笔特色,这也是他个性突出的笔墨特色。在晚期的许多作品中,集中体现出别具个人特色的用笔样式,如在本场拍卖中的lot1810《雁荡雨霁》正是陆俨少全盛期的作品,浓墨重笔突出写意个性,布实、运势更加到位,笔墨更显沉着痛快,作品气势雄阔而生气盎然,充分体现了其在山水画艺术中追求的是章法上的大格局,用笔上的大笔力,面目上的大变异风格,是“陆家”山水的巅峰之作。 陆俨少的山水画法,往往是先由局部下笔然后笔笔生发,最后成局。他曾多次对人戏言:我是画到哪里算哪里。这种看起来画到哪里是哪里的画法,也确使许多目睹他作画的人感到惊奇。然而,先生之所以能信笔来去、随意生发而常常可以左右逢源、每得奇趣,看来似不经意,其实它是建立在深厚的生活与传统的功底之上,有其自身的笔墨生发法则的。 雁荡东临大海,故云雾细蕴经时不断,峰峦崖嶂之奇,得云雾而若增其胜概,亦以此与黄山并称为东南山水窟穴。在《陆俨少自叙》中,他讲述了自己对雁荡山的见解:“世人多重黄山,故黄山画派,大行于世。我独爱雁荡,认为远较黄山入画,它的雄奇朴茂,大巧若拙,厚重而高峙,似丑而实秀,为他山所无。故我多画雁荡,一以山之气质与我性格相近,二以不欲与人雷同,可以多所创意。因之此二十年来,我多写雁荡风貌,大小几至数十百幅,而黄山则十不及一。”可见其对雁荡山水观察之深入,情感之深厚。 雁荡山是陆俨少喜欢的题材,他和黄宾虹、潘天寿对天台山、雁荡山情有独钟一样。陆俨少一生最爱雁荡,曾于1963年、1982年两游雁荡山,并以雁荡山为题创作了多幅作品。 本幅画作展现了陆俨少晚年浑厚雄健、沉着痛快的典型风格。画面以大刀阔斧的用笔和繁复的色墨状出青山叠翠的雁荡胜景。此作构图由“取势”而下笔,胸有成竹,笔笔生发,步步为营,将静态的山水画得跌宕起伏,将连绵群峰画得宛如游龙,营造出排山倒海的雄浑气势。但见山峰或陡立或斜卧,险峻壮观;茂幽谷林,曲折迂回;飞瀑流泉,势如闪电。其用笔饱满酣畅,老辣而醒目,在传统山水画中有着水墨交融的流动感,达到了“元气淋漓障犹湿”的高超境界。此图最妙处在于云水,由于表现手法不同,云是弧形带圆,水是弧形带扁;云势氤氲,曲然而生,线条简练;水则潆洄曲折,或奔或咽,线条故繁。加之水是平面,云是立体,水流盘曲,用笔繁细;云色混茫,用笔粗简。故云水相植,厘然判别,既不相混淆,又映带呼应,相映成趣。绝妙的画云水之法,形成了画面极富生气的动态之势,诸般景物鲜活异常。咫尺画面,让人浮想联翩,显示了“陆家山水”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