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5 刘春霖 邵逸轩 1921年作 山水书法扇 成扇
LOT号 | 3215 | 作品名称 | 刘春霖 邵逸轩 1921年作 山水书法扇 成扇 | ||
作者 | 邵逸轩 刘春霖 | 尺寸 | 20×54cm | 创作年代 | 1921年作 |
估价 | 20,000-50,000 | 成交价 | RMB 57,500 | ||
材质 | 水墨纸本;设色纸本 | 形制 | 成扇 | ||
题识:1.辛酉长夏仿黄鹤老人意,为伯驹先生正,浙江邵逸轩写。钤印:逸轩。 2.伯驹仁兄正,春霖。 钤印:润琴 说明:上款人为张伯驹。 作为中国科举史上末科状元,刘春霖自谓“第一人中最后人”,其于光绪三十年(1904)中状元之后,清政府第二年便废除了科举考试,在这个意义上,刘春霖作为状元文化的结点,是具有比较重大的历史意义的。 传说刘春霖中状元是取代朱汝珍,当年会试第一名为谭延闿,参加殿试时,阅卷大臣担心因“戊戌六君子”谭嗣同之故,触怒慈禧太后,故第一名定为朱汝珍,而光绪皇帝认为第三名的刘春霖文章堪为上乘,擢为状元;也有传说慈禧太后因珍妃之事将刘春霖改换朱汝珍成为状元,颇有趣味。 刘春霖博学多才,兴趣广泛,自幼便入保定莲池书院读书。对古文学、史学和金石学造诣深邃,并对小学,即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研究有素,颇多见解。刘春霖在诗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尤擅小楷。其小楷书法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之誉,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本作扇面刘春霖为张伯驹作小楷书《春日忆李白》,书写极为精到用心。张伯驹先生于收藏、诗画、戏剧等等研究颇有心得,此诗作中“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和佩服,那么此作也寄托了刘春霖对张伯驹先生之思。 天下之魁 每个人从踏入学校那一刻起,避免不了的就是考试。追溯考试的历史,当它发展到科举考试的时候,虽然以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视觉来看,我们感到它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和弊病,但是,在当时的农耕社会状况之下,毕竟有它存在和进步的合理性。 科举考试最为进步的意义在于用人制度的进步,它使得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打破了世袭制度的垄断。这必然会吸引无数的读书人寒窗数载,博取功名,有悬梁刺股之痛,有囊萤映雪之苦,有韦编三绝之勤,随之而来的便是一代又一代的天下读书人所组成的知识阶层。 科举考试发展至明清两代,读书人必须先经过童子试,即县市级的考试,录取才有资格参加乡试,即省考,其第一名称为解元,比如妇孺皆知的唐伯虎为弘治十一年(1498)应天府(南京)解元;全国乡试中榜者有资格云集京城参加会试,即为全国统一考试,此时中榜者(约300名)即为金榜题名者,其第一名称为会元;而后中榜者参加由皇帝策问选拔之殿试,当然,殿试中榜者三名,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细思极恐之处在于,经过层层选拔,举全国之力,亦仅有一人独占鳌头,为天下之魁也,而追思历代占魁首者,非有天时、地利、人和不可也。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并立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古代举子刻苦求学的故事绝大部分是由自发到自觉的,因为大部分人心中有一个成为状元的梦想或者信仰。考取状元当然是非常不易的,苏洵就曾发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明清两代,考到白发满头仍然是个『童生』的不乏其人,而且,参加中国科举考试的亦有日本和朝鲜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状元也是具有国际性的。 或许这些天下之魁已是昨日黄花,或许他们的书作不甚具有颠张狂素、晚明诸家等等自我性情抒发式的激昂跳跃,酣畅淋漓,但是,它作为文化来说,至少代表了『学问天下第一人』这个中国特有的现象存在,一种深厚底蕴的修养和一种认真写字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