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043 张廷济跋 咸通砖砚 清 六舟上人自制

张廷济跋 咸通砖砚 清 六舟上人自制
拍品信息
LOT号 5043 作品名称 张廷济跋 咸通砖砚 清 六舟上人自制
作者 -- 尺寸 长15.1cm;宽12.3cm;高3.5cm;重1057g 创作年代 --
估价 200,000-300,000 成交价 RMB 230,000
材质 形制


释文
「咸通四年造」(863)
「是砖出于四明郡城天宁古剎,与上同范甚伙。沧浪僧达受志。」刻铭并款识
「张廷济曾观。」刻款
「六舟」、「张叔未」印款

「六舟上人自制 张廷济跋 咸通砖砚」为六舟上人以所藏唐代古砖手斫而成,古砖作工精致,质地密实,入手沉重。系以绞胎法烧制而成,外观呈黑色,间有黄、褐色,尤其砚底呈现近似瘿木纹理,犹如行云流水般的纹路,极具特色。砚作长方式,以剜凿长方形砚堂而成,砚堂宽平,砚首洼为墨池,墨锈斑驳,配有红木天地盖。砚边有行书阳刻:「咸通四年造」四字,为原造砖时所镌年代。另边为六舟行书刻铭并款识:「是砖出于四明郡城天宁古剎,与上同范甚伙。沧浪僧达受志。」并有金石名家张廷济(1768~1848)款于砚跗:「张廷济曾观。」六舟此作由罕见唐代古砖改制而成,形制简朴,并有名家观砚跋款,深具平淡清旷、高古淳朴之金石趣味,惟六舟砖砚存者已罕,其珍可知。
此咸通古砖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制作相当考究,系以烧制陶瓷的绞胎法制成。绞胎或称搅胎、绞泥,为唐代陶瓷工艺新品种,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深浅不同颜色的瓷土相间揉搓在一起,加以相绞后,拉坯成形,形成各种花纹。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多端,可绞出木纹、鸟羽纹、行云流水纹,或如树根缠绕盘根错节,或像峰峦迭嶂起伏不定等,变化万千。(注释1)是砖也见证了唐代绞胎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准。
据六舟砚铭所示,是砖出于四明郡城(今浙江宁波市)天宁古剎,亦即天宁寺遗址。据学者研究,六舟的行脚访碑、搜罗金石的活动,主要是沿着江南水路网,或循着《金石萃编》或《两浙金石志》等金石著作提供的线索而行。以杭州为中心,足迹遍及嘉兴、苏州、镇江、扬州、淮安、南京、杭州、绍兴、宁波等地,沿钱塘江上溯,经建德、淳安至歙县等,并曾取道大运河经济宁、天津,远赴北京。六舟于道光十一年至十三年(1831~1833)间,每年均曾渡江至宁波访碑。(注释2)宁波天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始名为国宁寺,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敕改天宁寺,明代洪武年间定名为天宁禅寺,为宁波当地历史最久、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元、明、清三代,天宁寺屡毁屡建。原有双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在大殿中轴线左右并列。(注释3)历经火劫战乱,今日仅双塔之西塔尚存,在塔身砖上有正书「咸通四年造砖记」铭文。此古砖当是六舟至宁波访碑时,于天宁寺遗址中的残瓦古砖中所得,并加改制为砚。从其砚铭落款为「沧浪僧」判断,应是六舟主持苏州沧浪亭,担任方丈期间所制作。
在六舟品项丰富的金石收藏当中,古砖可谓蔚然大观,同时也是他传拓全角古器物的主要项目。六舟曾特地修筑「磨砖作镜轩」,专门用以收藏古砖。他在〈磨砖作镜〉一诗的小序中说:「余性嗜金石,集所得古砖,计五百余种,择温润者制为砚材。」《小绿天庵吟草》更收录了六舟自作的二十余种各式古砖研铭,年代从汉晋六朝以迄唐宋,其搜罗古甓之富可见。有趣的是,好友张廷济尝谈及当时朋辈中藏甓者,以六舟与吴廷康(1799~?)两位「力尤猛」,而六舟所获「奇奇怪怪,时出寻常耳目之外」。其所藏古砖,有出自友人馈赠,有得自农人出售,但大多是其在访碑过程中,拾自荒山野寺或颓败废墟之间。(注释4)惜乎六舟所作砖砚虽多,所贮所藏古器,于其身故后,却不幸即遭逢太平天国之乱,难逃半遭劫火,半为豪夺之宿命,甚可叹也。
注释1:参见:孙机,〈绞胎器与瘿器〉,《文物》第12期(1988),页66-68;李辉柄主编,《晋唐瓷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2007),页237。
注释2:王屹峰着,《古砖花供:六舟与19世纪的学术和艺术》(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页63-108。
注释3:(清)徐兆昺,《四明谈助》卷七(清道光乙酉年木活字本),页二十二。
注释4:桑椹,〈六舟与早期全角拓〉,收入:桑椹主编,《六舟:一位金石僧的艺术世界》(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页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