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9 罗尔纯 1995年作 红墙
LOT号 | 4039 | 作品名称 | 罗尔纯 1995年作 红墙 | ||
作者 | 罗尔纯 | 尺寸 | 61×73cm | 创作年代 | 1995年作 |
估价 | 500,000-8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布面油画 | 形制 | |||
出版 《沧浪回响——罗尔纯纪念展》 P52-53 势象空间 2017年版 签名:尔纯 展览 2017年 沧浪回响——纪念罗尔纯先生 势象空间 / 北京 注 此作品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工作人员 《红墙》作于1995年,这个阶段是罗尔纯在六十岁之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期。他经常在巴黎和北京之间往返,这段游历使他对东西方艺术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并且尝试在作品中融入一些新的形式元素。画中描绘了紫禁城外面的一个角落,远景中,代表着昔日皇权的红墙和角楼静静耸峙,是一个逝去时代的象征;近景中,老百姓正在树下悠闲地散步,体现出新时代的景象。这是北京街头一个平常的、生活化的,同时也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场景。罗尔纯用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光线来表现这一场景给人带来的心理反应。画面构图新颖,视角奇特,空间透视的灭点是左后侧,为了打破城墙和马路的单调的线性结构,画家设置了两排形状怪异的树木,树木由各种曲线勾画,略显变形,弯曲的树干和舞动的枝条,再加上地面上树枝的阴影,这些曲线与城墙和马路上的直线交合,构成一种几何趣味。色彩的运用非常特别,类似于野兽派和印象派的技法,笔触厚重,光影闪烁,画家减弱了画面的深度感和体积感,用单纯的色彩和简单的造型在画中进行各种组合,造成冲突对比的关系,最后又在丰富的色调中趋于和谐。 大美至朴 大彩至纯 罗尔纯的人物、风景与静物创作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罗尔纯不属于任何学院或流派,他一直遵循自己的风格。”这是艺术史家迈克·苏利文对罗尔纯的评价。的确,罗尔纯的风格在中国现代艺术中可谓是相当另类的存在——他喜欢选取朴实亲切的素材,运用中国画中少见的明亮色彩和自然的变形手法,创造出一种将写实性和表现主义相结合的风格。与西方现代艺术不同,罗尔纯的目的不是在画面中进行各种几何化的解构,而是用陌生化的形式来表达质朴的情感,从而引起观者的共鸣。罗尔纯的艺术来源十分广泛,但他并未陷入固有的格式中,而是广览博取,为我所用,对于画家而言,“每一个艺术家都只能走自己的路,他们虽有传统可以承袭,但风格却必须自建。”罗尔纯早期在苏州美术专科学习,师从色彩大师颜文梁。在此期间他掌握了欧洲古典油画的造型方法和印象派的色彩表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他又开始创了中国画的创作,同时在油彩和水墨两个领域耕耘,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交互影响体现在他后期的作品中。 《秋日》(Lot 4041)运用了大面积的红色表现农村的田园风光,粗犷率意的笔触和厚重的油彩令人联想起梵高的作品,画家用圆形和曲线等各种几何变体表现出树木、山坡和田间小路这些物像,在统一的暖色调中,有不同色阶的红色、紫色、黄色和青绿等冷色相互穿插,形成冷暖对比和绚丽的视觉效果,整个山村环境都进行了变形和意象化处理,只有农民的形象较为写实。罗尔纯对于农民有着特别的感情,这也是他热衷于乡土题材的原因。1995年的《红墙》(Lot 4039)同样是一幅色彩厚重的作品,描绘了紫禁城外的一隅小景。全幅构图新颖,视角奇特,色彩的运用亦非常特别,类似于野兽派和印象派的结合,注重笔触的运用和光影变化。画家减弱了画面的深度感和体积感,用单纯的色彩和简单的造型在画中进行各种组合,造成冲突对比的关系,最后又在丰富的色调中趋于和谐。 两幅《少女肖像》(Lot 4040、4042)体现了罗尔纯独特的造型语言,画家并不重视立体感和明暗阴影,而是用富有装饰性的主观性色彩表现人物,在刀痕、笔触的交织中保持了色彩的新鲜明亮和肌理质感。罗尔纯非常善于运用纯粹的色块,并在色块中夹杂着繁复的相互关系,使整体色调在统一中产生各种微妙的变化,这一特点从两位少女与背景之间的色彩关系中即可见一斑。而《水仙花》(Lot 4043)和《冬雪一景》(Lot 4044)在罗尔纯的作品中属于另一种风格,没有强烈的色彩和形式感,而是用写实的方法描绘朴实无华的简单风景,冬天的林中木屋的一角,厚厚的雪地上反射着晨曦中的微光,幽静而富有诗意,与那些红土系列的风景画在情感表达上相去甚远。 由是之故,罗尔纯是当之无愧的色彩与形式大师,他的作品用丰富浓烈的色调和奇崛的变形空间表达出一种独特的人生哲学和自然观,其所创造出的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自成体系,在中国现代艺术中独树一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