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0 明崇祯 青花洗象图大笔筒
LOT号 | 5770 | 作品名称 | 明崇祯 青花洗象图大笔筒 | ||
作者 | -- | 尺寸 | 高26cm | 创作年代 | 明崇祯 |
估价 | 450,000-650,000 | 成交价 | RMB 851,000 | ||
材质 | 形制 | ||||
笔筒直口,口底尺寸相若,规矩端方。外壁青花通景绘洗象图,画面主体为身躯庞大的立象,略呈回首之姿,背覆莲花,象奴立于莲花之上,引空中之水洒扫象身。其下左侧一身披袈裟僧侣,右手持锡杖,微微躬身,神态谦和。右侧有一老僧双掌合十于象奴身后观看。两名象奴或手持勾杖,或手持棕帚刷扫大象的脚掌,神态颇为虔诚。左侧尚有一人持布,身后为水井及水桶,另一面则有一人持帆旗而立。主体画面六人左右团围大象,表情皆虔诚而谦恭,身侧远山迭嶂,云霞雾霭缭绕,兼饰芭蕉矮木,郁郁葱葱,形成一幅完整和谐的人物图景。 洗象之俗由来已久,明代初年太祖拟定朝仪中使用象辂,以供朝会陈列、驾辇、驮宝之事。明崇祯刘侗《帝京景物略》载:「三伏日洗象,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顺承门(即宣武门)浴响闸,象次第入于河也,则苍山之颓也。额耳昂,回鼻舒叫,吸嘘出水面,矫矫有蛟龙之势。象奴挽素据脊,时时出没其髻,观者两岸各万众,面首如鳞次贝编焉。」晚明之际,扫象图蔚然风行,此时佛教兴盛,禅宗主张破除一切名相的执着,「象」、「相」同音,「扫象」即「扫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扫象」情节的深层宗教蕴意即是如此。因此以丁云鹏、崔子忠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画家便据此绘扫象图、洗象图,此一题材亦为当时盛行的版画、青花瓷所援用,本品所绘纹样即由此而来。整器青花发色鲜妍明快,浓淡有致,夺目宜人。其装饰效果具有典型明末时期的风格,如半空中云霭环绕的群山,中茎留白的蕉叶以及皴笔绘就的山石,如此诸多笔意蕴涵浓厚的文人气息,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清新之美。 备注 上海敬修堂旧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