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5 民国 林清卿刻黄寿山石薄意钮溥侗用印
LOT号 | 5945 | 作品名称 | 民国 林清卿刻黄寿山石薄意钮溥侗用印 | ||
作者 | -- | 尺寸 | 3.6×1.6×4.1cm | 创作年代 | 民国 |
估价 | 120,000-180,000 | 成交价 | RMB 264,500 | ||
材质 | 形制 | ||||
印文:“红豆馆主” 爱新觉罗·溥侗(1877--1952),字后斋(一作厚斋),号西园。京剧名票(票友),别号红豆馆主。末代皇帝溥仪族兄,其父载治是乾隆帝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之曾孙,过继给道光帝长子隐志郡王奕纬为子嗣。光绪七年,载治卒,溥侗袭爵,后被封为一等镇国将军、正白旗汉军副都统等职。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赏加不入八分辅国公衔。作为皇室的末代公子,自幼在上书房按部就班地读经史,受到了极好的教育,经史子集,诗文歌赋,琴棋书画,金石碑帖,治印刻章,样样全行。尤其酷爱剧艺,对于昆、京艺术,生、旦、净、末、丑兼工,并对戏剧音乐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无所不通,音乐天分极高。但作为旧王孙溥侗也有放荡不羁的一面。他一生没有正式结过婚,有过不少情人小妾,有钱时狂买古玩字画,汽车宅院;没钱时就靠当、卖度日,生活过得率性潇洒,又因他行五,世人尊称为“侗五爷”。与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公子。这四位“公子”,或风流倜傥,或叱咤风云,绝非一无所长、游手好闲的“公子哥”所能比,而随心所欲、信手挥霍又是“四大公子”的共性。而这四人中,溥侗是名副其实的皇家后裔,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当然溥侗的艺术造诣主要还是花在了京剧上,是梨园名票,“红豆馆主”就是溥侗在表演京剧时大部分时间的署名。自20岁始,潜心研究、学演京、昆文武诸剧。虽出身皇室,但学艺极为刻苦,为练功、拍曲,不管严寒与酷暑,坚持苦练从不间断,不学精誓不罢休。加之天赋聪慧,使其多才多艺。他是“谭派”唱腔,即伶界大王谭鑫培那一派的代表人物,最拿手的是《群英会》这出戏,能演周瑜、鲁肃、蒋干、曹操、黄盖五个角色,且都技艺精妙,出神入化。民国京剧界的大人物——梅兰芳、徐凌云、吴梅、王季烈、韩世昌、袁寒云(袁克文)、刘梦起、言菊朋等都常与之交往。此方“红豆馆主”印就是侗五爷所遗故物,从其材质来看,视乎可断定为寿山所产金银田石,具有明显的田黄纹理、橘囊纹清晰可辨,天然白色石璞跃然石上。石色略带熟栗黄,质感油凝、皮壳亮丽,所具包浆非历百年而不可为之。印章裁切规范,顶部保留石材的自然原型,印材施艺,充分利用原生白色石璞,薄意雕琢百合花为钮,辅以山石萱草相得益彰,富有画理。刻琢手法精炼纯熟,刀过之处神情毕肖,韵味无穷。 林清卿(1876-1948),福州人。幼年生活于福州寿山石雕“西门派”发祥地的凤尾村,年少时便拜“西门派”主将陈可应为师学习薄意雕刻。但彼时薄意雕刻过于拘泥于某些固定的图式,刀法僵硬、面目近俗,因此虽初有成就,林清卿却毅然选择放下雕刀转攻绘画。五年后学成归来,林清卿把绘画中所学的构图画理等知识应用于薄意雕刻中,以刀代笔,在寿山石上展现画境,从而开创出别具一格的新“薄意”石雕艺术。不仅如此,林清卿“相石”技艺高超,能够“因材施艺,巧掩瑕疵”,所达到高度,旁人难以企及。由于传统“秀工制”在当时福州的盛行,成名后的林清卿得以进入福州最具文趣雅好的大户人家,得其赞助而专心创作。凭借主人家的地位及优雅社交环境,林清卿更多地接触了文人及艺界名人,如吴任之、陈子奋、潘主兰等书画界名流,这使得他的艺事愈加精进,更是把薄意雕刻推向了巅峰。林清卿刻薄意,运刀如笔,精炼纯熟,刀过之处神情毕肖,妙趣横生,韵趣无穷,有“西门清”之誉。他一生致力于寿山石雕刻,然而却从未正式收徒,所幸留下不少拓本谱籍,故而得其私淑者众,后世翘楚者便有王雷霆与王炎佺。林清卿对于中国寿山石雕刻,尤其是薄意雕刻的贡献可以说是巨大的,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后世推为薄意雕刻一代宗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