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1990年制 范洪泉 制、范曾书画 小石瓢
LOT号 | 1125 | 作品名称 | 1990年制 范洪泉 制、范曾书画 小石瓢 | ||
作者 | -- | 尺寸 | 长13.2cm | 创作年代 | 1990年制 |
估价 | 40,000-60,000 | 成交价 | RMB 115,000 | ||
材质 | 形制 | ||||
底款:洪泉陶艺、(壶内)龙山名 盖款:洪、洪泉 把款:泉 铭文: 1.濠上所见。庚午,范曾。 2.十翼范曾。 说明:附范曾签名证书。 范洪泉,1941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1956年进紫砂工艺厂随吴云根学艺,1958年转师朱可心门下任徒工班班长、技术员,随师二十余年,曾任成型车间技术总辅导。 当代紫砂工艺师 与范曾合作作品专题 1938年生于江苏南通,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南通大学终身教授。2008年获法兰西国民之星金质勋章。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多元文化特别顾问”。2010年9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向范曾先生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著又《大丈夫之词》、《范曾诗稿》、《庄子显灵记》、《范曾简墨》、《尊贤画集——范曾与八大山人神会》、《范曾诗文集》、《范曾韵语》、《范曾散文三十三篇》、《范曾海外散文三十三篇》、《老庄心解》、《范曾论文学》、《趋近自然》等约150种,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119种。 朱光潜曾说:“第一流的美术作品都能使人在微尘中见出大千,在刹那中见出终古。”在艺术体验的过程中,紫砂作为一种远可观,近可执的实用型艺术品,伴随着自明朝以降的中国茶文化承载了数十代艺术家的心抟手摹之功。而在其中,亦不乏文人与工艺师的合作,他们不仅邀请名家定制专用砂壶,更是参与到了设计、刻绘的过程中,这样的结合为紫砂赋予了更高的艺术情趣,使其在潜心酝酿中默默承载了文化的分量。 自清代陈曼生与杨彭年等人的合作,到近代顾景舟与吴湖帆、魏紫熙、韩美林等一众艺术家的相知相交,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在紫砂的历史上不断引领了一轮又一轮的思想碰撞,并将传统的东方美学融入了紫砂领域,以直接影响了茶文化的美感体验,使茶人在执壶之时能于方圆之中领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最终使工艺师、书画家与观者借助这一把小小的砂壶达到了心心相印境界。 及至现代,在1990年前后,一位名叫张真的客商来到了宜兴,促成了当代紫砂历史上工艺师与书画名家之间的一次意义非凡的合作。在此,特别感谢潘持平老师为我们提供珍贵的背景消息,让我们有机会得知当时的一些详细情况。据他回忆,当时,张先生邀请来的是之前便曾与宜兴的工艺师有过合作的范曾,他们下榻在上海宾馆的房间,并安排了数个房间,范曾的书画间是一个专门的套房。对于这次活动,当时的陶瓷公司领导和紫砂厂领导都十分重视。事后听说,原来准备请范曾先生书画100把茶壶,最后实际完成了78把,且除顾景舟先生的作品由顾老本人陶刻、何道洪老师的由毛国强老师陶刻之外,其余大部分陶刻工作都是由范曾指定的徐秀棠老师所刻。 此专题上拍的作品便均是来自于这次难得的因缘际会。我们知道,紫砂与书画的结合不单单是将书画简单移植到砂壶之上,更需要双方工艺师就器形、泥料及主题进行深度的探讨,由此方能相辅相成。在这一专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包括徐秀棠、李昌鸿、周桂珍、鲍仲梅、潘持平、施小马、高振宇在内的宜兴紫砂工艺师呈现出了它们最具代表性的器形,范曾亦是根据每把砂壶的不同形态专门为其专门设计了对应的图案及书法,如在周桂珍所作的两把“环龙三足”中,范曾分别于两把壶上绘了“春牛图”及“千载寿”两作,一则中牧童牵着水牛缓步前行,面容轻松悠闲,另一则中老龟伏于一石之上,视线随着壶嘴向远方望去,亦是一派清闲之景,两幅作品为本就因其轻巧的“三足”鼎立造型和段泥材质而倍显古雅的“龙环三足”器形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清幽。而在鲍仲梅、施秀春所作的“三阳开泰”之上,范曾虽同样选择了牧牯题材,但从牧童略显吃力的表情和后方水牛明显绷起的四足来开,这显然与先例的悠闲不同,而是一场力量的较量。再观整器,我们或可推测到画家的心意,“三阳开泰”壶虽同样设有三足,但与“龙环三足”的三足不同的是,其足短粗有力,而使整器重心偏下,呈敦实之势,显然更适宜采用如今更显紧张感的画面。又如在范洪泉所作的“石瓢壶”上所绘两尾鲦鱼,壶的另一侧所书“濠上所见”令我们得知此画取材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见鲦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知乐否的典故,这样的渊源不得不说与“石瓢”器形与生俱来的“自得其乐、别有会心”的气质刚好吻合。除此之外,其余诸器,无论器形如何,均与其上所绘画面琴瑟相谐,且刻工神采奕奕,运刀如笔,实为艺术之上的一次大观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