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65 徐悲鸿 1941年作 桐荫双猫 镜心

桐荫双猫
拍品信息
LOT号 2565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41年作 桐荫双猫 镜心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69×52cm 创作年代 1941年作
估价 2,200,000-2,600,000 成交价 RMB 5,17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伯馨老兄存,悲鸿,辛巳。
【印文】悲
【说明】萧百馨先生旧藏,作品得自上款人家属。
早在法国留学期间,徐悲鸿的夫人蒋碧微就喜欢养猫,故徐悲鸿常以猫入画,著名的油画《抚猫人像》便是经典之作。徐悲鸿亦喜以中国画的方式表现猫,而且常将之置于真实的环境之中,或表现猫的慵懒,或表现猫的狡黠,皆栩栩如生。
抗曰战争期间,包括徐悲鸿在内的许多文人被迫离开祖国,到海外避难。1939年至1942年间,徐悲鸿经常往来于东南亚各国,这也是他创作最为丰富的一段时间。他多次在新加坡、吉隆坡、怡保和槟城等城市举办画展,筹集经费,抗曰救国。
1939年1月9日到1942年1月,在新加坡沦陷前夕,徐悲鸿第六次踏上新加坡的土地。这件《桐荫双猫》即是在这段时间创作。徐悲鸿重祝写实,他用中国绘画的理论来诠释西方的写实艺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自然世界的观察并结合传统的写意笔法,徐悲鸿将猫周身毛发的柔软质感表现出来。
画中一块巨岩横斜,梧桐树荫下,两只猫正各自栖息。其中右边黑底白斑的猫支起双耳,可能觉察身后有异,扭头侧视,圆睁双目,警觉地注视远处,毫无倦意;左边白底黑斑的花猫则憨态可掬。画家巧妙地扑捉了这一瞬间之态,将两只猫不同的状貌表现得惟妙惟肖。
画法上,画面上部的梧桐树,叶片轮廓以淡墨中锋勾勒,线条圆润流畅,再以饱含水分的花青、草绿晕染,色与水自然交融,令叶片色彩丰富。下部的猫未作繁琐的细节刻画,仅以寥寥数笔勾画出形体,显现出画家的笔墨概括能力和坚实的素描写生功底,线条坚硬清爽,既沉雄劲健,又如行云流水般畅达,其粗细、浓淡、干湿都紧随体面关系的转折,随所画部位的硬直或肥厚而变化。此画将中国画的笔墨技与西画的造型之法结合,达到以形写神、形神俱佳之妙境。

萧百馨,清光绪十年(1884)出生,原籍安溪县龙门乡湖山村朴都,少年旅居暹罗,中年移居马来西亚槟城,主办《南洋时报》。后来定居新加坡,在新加坡安溪会馆署理事务,并创办“南洋印务公司”,苦心经营,业务大进。他热心文化事业,历任新加坡安溪会馆常务委员、新加坡印务同业公会会长,新加坡福建会馆、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玉露俱乐部等社团董事。1945年病逝于新加坡。
《行书节录满江红》与《行书录孔子语》为1939年春天徐悲鸿在新加坡举办大型画展期间为萧百馨所书。据《徐悲鸿年谱长编》记载,1939年2月13日,为筹备《徐悲鸿画展》,新加坡各界人士组织画展委员会,而萧百馨任干事,负责诸项事宜。当时正值日本全面侵华,政局动荡,民不聊生,徐悲鸿常常勉励大家培养「大丈夫」精神,救国救民,并时常相赠发人士气的书法作品,以示鼓舞。
其实早在20年代初,徐悲鸿便与萧百馨相识。当时,凭借胡椒盐和印刷厂生意而起家的萧百馨得知徐悲鸿在法国留学,因贫穷而无法回国,便筹款进行资助。之后便日益友情深厚,徐悲鸿每次下南洋,萧百馨总是热情接待,并为其筹办画展而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