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482 清康熙 豇豆红釉柳叶瓶

豇豆红釉柳叶瓶
拍品信息
LOT号 5482 作品名称 清康熙 豇豆红釉柳叶瓶
作者 -- 尺寸 高15.5cm 创作年代 清康熙
估价 2,600,000-3,000,000 成交价 RMB 4,600,000
材质 形制
出版
《15-18世纪中国陶瓷》,埃斯肯纳齐,2006年,页44-45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114-115,编号43
「大清康熙年制」款
备注
David A. Berg旧藏
纽约佳士得,2000年9月21日,编号383(公益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院)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306
展览
「15-18世纪中国陶瓷」,埃斯肯纳齐,伦敦,2006年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8年

本品因造型纤细似柳叶,故有“柳叶瓶”之称;又因隽巧秀美宛如亭亭玉立之佳人,又称之为“美人肩” 。所敷豇豆红釉,色调淡雅宜人,犹若桃花,娇嫩之美不可言喻。器底挖足甚深,足底内所署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两行六字款。
足外墙呈现一圈较宽的无釉涩胎,这是为了与安放柳叶瓶的底座相匹配所以特意留出的涩胎圈,然此说法实则因果倒置,其出现正是由烧造工艺所决定。柳叶瓶形体修长,下腹内敛,底足径幅甚小,故而器物重心不在下部而是在肩部,正常摆放尚觉不稳。如果使用常见瓶类的装烧方法,以垫饼为之,无论在入窑安放还是烧窑过程当中只要稍有轻微晃动均会倾倒损毁,根本不可能成造。因此必须在装烧环节予以特殊处理。充满智慧的景德镇窑工便以瓷土塑造出厚逾一寸的垫烧具,上面挖出内凹的窝洞,正好略大于柳叶瓶的下部。同时为了避免窝洞与柳叶瓶烧造中粘结,柳叶瓶凹入窝洞的部分必须刮去釉,再于窝洞内抹放谷糠灰分隔了窝洞与柳叶瓶胎土的直接接触,烧造当中既稳固又不怕粘连。出窑之后,出于美观和陈设稳固的考虑才需要给柳叶瓶匹配内凹式底座。康熙一朝于众多豇豆红器皿之中,太白尊、镗锣洗常见,若论数量之稀少,当推柳叶瓶、蟠龙瓶等立件,故历来难求一见,两岸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