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85 清乾隆 胭脂红地洋彩海屋添筹图双耳大瓶
LOT号 | 6485 | 作品名称 | 清乾隆 胭脂红地洋彩海屋添筹图双耳大瓶 | ||
作者 | -- | 尺寸 | 高50cm | 创作年代 | 清乾隆 |
估价 | 3,000,000-4,0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形制 | ||||
“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瓶体量颇大,侈口,束颈,溜肩,长圆腹,圈足外撇,颈部置对称螭龙耳。除腹部做通景式留白外,外壁通体于胭脂红轧道锦地上绘繁复纹样。口沿及底足以蓝料彩绘一周回纹,颈部及底足繁缛的缠枝花卉纹,轧道锦地,细致入微。腹部内施白釉为地,釉面光洁。其上通景式描绘海屋添筹纹样,画面分绘海陆两界,景致有远近之别,前深后浅的设色手法,使画面富有层次,显得明净而又意境深远;近景所绘山石俏丽,淡皴浓苔,中有苍松如伞覆,其下二寿翁携童子而立,另有一童子仰天观鹤,人物神情专注而生动自然,又以西洋画法中的明暗之对比描绘人物面部及衣纹,用笔工细,设色妍丽。远处海波汹涌,意境辽阔,中有楼阁露出重檐浮现于山海之间,一只口衔竹筹的仙鹤向楼前飞来,体态优美舒展。通景式的海面延伸开去,于另一侧绘就寿山福海之图,山崖兀立,嶙峋峥嵘,惊涛拍岸,激流奔涌,夺人心魄。两只仙鹤翱翔其上,生动传神。除此之外,画面大片留白,不着笔墨,不设颜色,将此一方天地置于空蒙淡荡、若有若无之间,更好的衬托仙家洞天之意境。 参阅:1.《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香港,1989年,页28、页31 2.《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上)》,朝华出版社,2005年,页188 备注:1.山中商会旧藏。 2.《山中商会珍藏中国与日本宫廷艺术专场》纽约艺廊拍卖,1905年纽约,No.365 3.纽约苏富比,2013.09.17,Lot353 经过康熙雍正两朝之积淀发展,清乾隆时期经济发达,国力鼎盛,其瓷业生产也达至顶峰,烧造品种之丰富,种类之多样,装饰之华丽,令人赞叹。《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有“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与伦比”之语。乾隆御瓷在康、雍两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了许多格调新颖的瓷器。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乾隆记事档案中可以看出皇帝直接干预制瓷事宜。皇帝对部分器物的用途、形体、花纹等常有御旨,制作前须进呈画样或木样,审定后才交景德镇烧制。器物款识、配衬纹饰等在记事档中均有记载。其御瓷风格奢华精致,所绘主题多以各式吉祥图案为主,甚而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地步,此瓶即为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乾隆御窑名品。 此类轧道技法为乾隆一朝唐英所创制,工艺复杂,需至少三次以上高低温烧造工序。又称锦上添花,为颇受乾隆皇帝赏识以及重视之品类。如《活计档》乾隆七年八月十二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来说,太监高玉等交……洋彩红地锦上添花观音瓶二件……传旨,著配匣入干清宫头等,钦此。”乾隆七年唐英曾进呈六十二件洋彩锦上添花与其他各类瓷器五千八百余件,但乾隆皇帝于十一月传旨仅“锦上添花尊、瓶、并茶圆俱留下,其余交刘沧州”可见皇帝对此种釉彩的喜爱之情。但由于受技术、釉料等原因限制,烧造数量十分稀少,除圆器如盘、碗等数量略多外,琢器数量品种并不会太多。其绝大多数珍藏于干清宫及圆明园等皇帝临政、游兴之地,当甚为乾隆帝所喜。此瓶敞口,体量丰硕,如本品之陈设方式,或可参考清档中之记载,可见乾隆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太监胡世杰交洋彩磁瓶一件……传旨:将洋彩磁瓶内配插如意戟磬,象牙花……”整尊造型端庄秀丽,诸彩绚丽浓妍,绘画细致工整,口沿处描金,通体大面积的轧道,纹样均匀,细针划出毫芒般凤尾状纹,工艺精湛绝伦,无一不体现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彰显御窑风范,观之浓郁的宫廷气息扑面而来,妙不可言。 本品为山中商会之旧藏,山中商会是日本著名骨董商,二十世纪初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成为当时外国人在中国的最大骨董机构。1912年山中商会收购恭王府藏品,并于1913、1914连续两年在纽约举行拍卖会,轰动美国收藏界。本品著录于山中商会1905年12月31日,编号365。与之类似作例,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入藏品,《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页28、31,另一例尺寸较本品略大,为景德镇陶瓷馆所藏乾隆年制八蛮进宝双螭耳瓶,其造型与装饰风格与本品相似,参见《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上)》,页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