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310 13-14世纪 宝冠释迦牟尼

宝冠释迦牟尼
拍品信息
LOT号 6310 作品名称 13-14世纪 宝冠释迦牟尼
作者 -- 尺寸 高28.5cm 创作年代 13-14世纪
估价 3,500,000-4,500,000 成交价 RMB 4,945,000
材质 形制


铜鎏金 西藏(萨迦寺风格)

此种戴宝冠的释迦牟尼造型俗称宝冠佛,面相呈童子脸,表情憨厚,体态健硕,神秘又富有特殊的亲和力。佛冠偏窄,简洁大方,仅正中及双耳上方饰以花朵,耳后有冠带垂到肩膀。其面部施冷金,历经多年虽已斑驳,但更显苍桑味道,古拙大气,熠熠生辉。金刚跏趺坐姿,左手腹前平伸结禅定印,右手下垂结触地印。头戴五叶宝冠,方面宽额,大耳垂肩,耳边装饰束髪冠带垂肩。五官刻画准确,童子脸,带着少年的风采。弯眉长目,沈静的双目半开俯视,面相祥和庄严。身着袒右袈裟,薄衣贴体,边缘饰绦带。释尊身材壮硕,胸臂浑圆结实,挺拔伟岸。莲花座造型大气,莲瓣分两层,底层宽大肥硕,上层隽秀挺拔,乃13-14世纪西藏萨迦寺地区的典型特征。
十二世纪末,由于受到伊斯兰势力的不断入侵,随着印度各地佛教纷纷消亡,尼泊尔成为影响藏传佛教艺术的主要源泉。元朝统治者独尊藏传佛教萨迦派,推动了西藏各势力的整合,近四百年的分封割据局面逐渐结束,西藏各地的艺术风格也相互吸引融合,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西藏中部的“西藏风格”。从十三世纪后半叶到整个十四世纪,留居西藏南部的钮瓦尔艺术家不断增加,自然形成了受尼泊尔艺术影响的西藏艺术风格,其中比较有突出的即以萨迦派的主寺为中心而形成的萨迦寺壁画即造像艺术风格。其承袭了尼泊尔绘画及造像艺术的风格,但又具备自身的特点是:脸形方正略短,五官较集中,眉额部显大。四肢修长,手足较小,菩萨,度母头戴单层五叶冠,莲座平直,立体感强;主尊身下台座中间有扇形袈裟下摆等,此尊造像即为这一风格之代表。其融合了印度、尼泊尔、中原等不同地域的多种艺术技巧和审美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对元末明初西藏寺院绘画、造像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西藏佛教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