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3 齐白石 1943年作 寿桃 立轴
LOT号 | 2833 | 作品名称 | 齐白石 1943年作 寿桃 立轴 | ||
作者 | 齐白石 | 尺寸 | 136×60.5cm | 创作年代 | 1943年作 |
估价 | 3,800,000-4,500,000 | 成交价 | RMB 8,855,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题识】步虚昨夜到瑶台,清露无声湿玉阶。惟有飞琼持赠别,天风吹袂下蓬莱。白石老人并题旧句,时年八十又三。 【印文】行年八十三矣、人长寿 【鉴藏印】梦辅草堂 齐白石的祝寿画,以桃为最多。他爱画桃,求画者也喜欢请他画桃。“寿桃”原指神话中可以使人延年益寿的桃子,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西游记》就根据这传说,描绘了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偷食王母娘娘仙桃的故事。 此作《寿桃》是一幅以寿桃为题材的精心之作,画于1943年,为白石老人八十三岁作品,寄以长寿美意,以大写意笔法直接用西洋红泼写桃实,再以花青藤黄写叶,浓墨勾筋。浓重艳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长题增加画面古朴之意,匠心独具。 此幅画寿桃作品是一巨幅,占据画面大半的是长在树枝上的桃实,树下有一竹篮,篮中有两颗刚摘下来的大桃。鲜艳欲滴的桃实,迎风摇曳的桃枝桃叶,又可爱又有生气。此种画题为老人信手拈来的题目,却寄托老人的心意和喜悦,画家题诗曰:步虚昨夜到瑶台,清露无声湿玉阶。惟有飞琼持赠别,天风吹袂下蓬莱。意思说,他昨夜踏着凌波虚步到了王母娘娘居住的瑶池,登上了仙宫的玉砌台阶,那时正月光明媚,清露无声。回来时,“惟有飞琼持赠别”—“飞琼是仙女的泛称,“持赠别”是说仙女持物向他赠别,赠他什么呢?当然是三千年一结子的仙桃。他抱着仙寿,乘着天风,就从“蓬莱”仙境下来了。这样的诗配这样的画,赋予作品以童话般的想象与欢悦。 白石老人画桃实,喜欢把桃与桃叶、桃与竹篮的比例加以夸张。如此幅中竹篮只能盛两个桃子,可见仙桃之非同一般!这样的夸张手法,是从民间艺术借鉴,是成就其艺术的一大根源。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天衣无缝的融会,在一个桃子形象中也有突出的体现。用没骨法,直接用洋红和藤黄点画,是白石老人画桃的主要特点。唱“主角”的西洋红,在白石老人手中不是涂上去而是画上去的,有笔意笔痕,有骨有肉,有重轻和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以色当墨”,以造型和笔墨为根基的设色! 在本作品中,有力地衬托了桃实、给画面带来生意和形式美的,是桃叶和竹篮。围绕着硕大桃实的桃叶,相对细小,形态多变,它们分布在桃实前后左右,造成自然掩映;而且,桃叶是勾画的,在充分描绘其迎风摇动之意的同时,也表现出笔线本身的力度、变化和生意。这就化解了硕大桃实易于产生的呆板感,使画面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竹篮用焦墨勾出,其凝重苍劲与桃实的鲜润娇艳形成有趣的对照,使整个作品看上去既单纯又丰富,十分难得。 仙桃祝寿——齐白石《寿桃》 中国有祝寿的传统,祝寿的文化,祝寿的艺术。松、柏、鹤、石、桃、灵芝等多种自然景物,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它们进入画面,成为祝寿画经久不衰的主题。齐白石的祝寿画,以桃为最多。他爱画桃,求画者也喜欢请他画桃。 “寿桃”原指神话中可使人延年益寿的桃子。汉代东方朔《神异经》记:“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长八尺,方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狭核,食之令人知寿。”后来人们以鲜桃、面制桃或画的桃子祝寿,亦称为“寿桃”。 齐白石何时开始画寿桃,尚不清楚。辽宁博物馆藏他44岁(1906年)的《赐桃图》,是为他的好友罗醒吾之父罗晋卿祝七十大寿而作的,画腾云驾雾、有侍女执扇、怀抱一大桃的西王母。古代传说称:西王母种桃,三千年一结子,食之长生不老。《西游记》就根据这传说,描绘了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偷食王母娘娘仙桃的故事。 通常所见齐白石画桃,以晚年为多,桃子或画于篮中,或画于树上。这件《寿桃》,作于83岁时(1943年),属于他画寿桃作品中的巨幅。占据画面大半的是长在树枝上的桃实,树下有一竹篮,篮中有两颗刚摘下来的大桃。鲜艳欲滴的桃实,迎风摇曳的桃枝桃叶,又可爱又有生气。画家题诗曰: 步虚昨夜到瑶台,清露无声湿玉阶。 惟有飞琼持赠别,天风吹袂下蓬莱。 意思说,他昨夜踏着凌波虚步到了王母娘娘居住的瑶池,登上了仙宫的玉砌台阶,那时正月光明媚,清露无声。回来时,“惟有飞琼持赠别”——“飞琼”是仙女的泛称,“持赠别”是说仙女持物向他赠别,赠他甚么呢?当然是三千年一结子的仙桃。他抱着仙寿,乘着天风,就从“蓬莱”(这里指瑶池)仙境下来了。这样的诗配这样的画,赋予作品以童话般的想象与欢悦。 白石老人画桃实,喜欢把桃与桃叶、桃与竹篮的比例加以夸张。如此幅中竹篮只能盛下两个桃子,可见仙桃之非同一般!这样的夸张手法,是从民间艺术借鉴来的——雕花艺匠出身的齐白石,对民间艺术的熟悉和大胆借鉴,是成就其艺术的一大根源。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天衣无缝的融会,在一个桃子形象中也有突出的体现。 用没骨法,直接用洋红和藤黄点画,是白石老人画桃的主要特点。唱“主角”的洋红,在白石老人手中不是涂上去而是画上去的,有笔意笔痕,有骨有肉,有重轻和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以色当墨”,以造型和笔墨为根基的设色! 在作品中,有力地衬托了桃实、给画面带来生意和形式美的,是桃叶和竹篮。围绕着硕大桃实的桃叶,相对细小,形态多变,它们分布在桃实前后左右,造成自然掩映;而且,桃叶是勾画的,在充分描绘其迎风摇动之意的同时,也表现出笔线本身的力度、变化和生意。这就化解了硕大桃实易于产生的呆板感,使画面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竹篮用焦墨勾出,其凝重苍劲与桃实的鲜润娇艳形成有趣的对照,使整个作品看上去既单纯又丰富。 ——郎绍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