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671 吴大羽 约1950年代作 采韵系列之罗浮梦晌

采韵系列之罗浮梦晌
拍品信息
LOT号 1671 作品名称 吴大羽 约1950年代作 采韵系列之罗浮梦晌
作者 吴大羽 尺寸 52.8×37cm 创作年代 约1950年代作
估价 10,000,000-15,000,000 成交价 RMB 12,650,000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出版
《中国新派绘画宗师吴大羽》 P76-77 大未来艺术有限公司 1996年版
《中国第一代油画开拓大师——吴大羽画集》 P118 国立历史博物馆 2001年版
《上海油画雕塑院吴大羽》 P109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吴大羽》 P47 大未来艺术有限公司 2006年版
《吴大羽——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 P114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3年版
《吴大羽研究》 P121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5年版
《吴大羽作品集》 P96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5年版

展览
2001年 中国第一代油画开拓大师——吴大羽画展 国立历史博物馆 / 台北

作为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奠基者之一,吴大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被学界所忽略的。他与林风眠共同推广新派艺术教学,培养了一系列如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艺术大师。正如聂危谷所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抽象油画兴起于上海并持续发展至今, 吴大羽作为观念变革与艺术转型期的关键人物, 功不可没。”从油画语言的创新性研究角度看,相对于林风眠,吴大羽的探索则直接进入了油画语言纯粹性创造的本质层面。其遗留的画作与手稿更是体现了他毕生艺术实践和思想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不得不说,吴大羽以其惊人的毅力与创造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代艺术家在西学东渐风潮中对中国现代抽象油画的开创与探索。
吴大羽作为中国抽象绘画的奠基人,也是一位诗人、隐士。其孤傲正直、率真敏感的性格注定在艺术上表现出强烈的个性意趣。吴大羽曾多次表示对陶渊明精神的敬仰。在他看来,艺术的根本在于道义,艺术生命力来源于真实体验与现实世界的完美统一。因此,长期隐居斗室的吴氏不可能像当时身居庙堂的徐悲鸿、林风眠般闪耀和辉煌。无论从个人气质还是社会因素来看, 吴氏都不适合恢弘的馆阁之作。此种隐逸文人的生存状态使其以一种朴拙方式对心灵进行本质性的探究, 进而成就其创造出一种符合新时代境遇下的“中国式”抽象油画风格。
“采韵”系列是吴大羽最为知名的作品,而此幅《采韵系列之罗浮梦晌》更是其中佳作。它曾多次著录、出版,代表了吴大羽强烈的艺术激情。在抽象的画面中,缤纷的色彩与快速的笔触成功营造出一个绚烂的虚幻世界:流动的普鲁士蓝与冷静的黑褐色,耀眼的朱红与细碎的淡黄色,辅之以柔和的粉色,共同组成了一种富有生命韵律的节奏感。在肆意的线条描绘和抽象的表象之下,实则暗藏了一幅娴雅的居家景致:少女独坐窗边,享受阳光。然而在纷繁的笔触之下,这一景象成为了吴大羽的“势象”之一。大胆的笔触使画面更为大胆与浓烈,创作手法脱胎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却又比之更为明快爽朗。
吴大羽曾说:“我的绘画依据, 是势象、光色、韵调三方面的结合, 光色作为色彩来理解, 作为形和声的连接, 是关乎时空的连接。”他在中国传统书法理念之上,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语言,从而构成了独属于吴氏的抽象之美。因而,《采韵系列之罗浮梦晌》中的写意性笔触在急速绘制中依旧带有中国古典书法的意蕴与大气。这恰恰是艺术家对东方文化精神领悟的具体体现。
吴大羽借用西方现代艺术思维方式,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找寻和感悟东方的艺术表现语言,将西方抽象的技巧融入对个人化的东方意韵的追求中,创造出音乐般律动流转的纯粹美感。或许,这正如他在给吴冠中的信中所表述的:“示露到人眼目的,只能限于隐晦的势象,这势象之美,冰清月洁,含着不具形质的重感,比诸建筑的体势而抽象之,又像乐曲传影到眼前,荡漾着无音响的韵致,类乎舞蹈美的留其姿动于静止,似佳句而不予其文字。”

这势象之美,冰清玉洁,含有不具形质的重感,比诸建筑的体式而抽象之,又像乐曲传影到眼前,荡漾着无音响的韵致,类乎舞蹈的留其姿动于静止,似佳句而不予其文字……
——吴大羽

被遗忘、被发现的星(节选)
文/吴冠中
最近,突然传来惊人的消息:发现了吴大羽留下的四五十件油画。当我看到这批作品的照片及幻灯片时,无须寻找签名,立即感到确乎是那颗火热的心脏在跳动。画面设色浓郁,对比鲜明,动感强烈,表现了花、鸟、物、人欲辨已忘形,或隐或现,形象统统卷入了音响的节律之中,用他自己的话:“飞光嚼采韵”,再读他40年代给我书信的部分底稿:“……示露到人眼目的,只能限于隐晦的势象,这势象之美,冰清玉洁,含着不具形质的重感,比诸建筑的体势而抽象之,又像乐曲传影到眼前,荡漾着无音响的韵致,类乎舞蹈美的留其姿动于静止,似佳句而不予其文字,它具有各种艺术门类的仿佛……”当年他提出了“势象”,这“势象”词应是他自己创造的,其旁的加重线也是原稿上原有的。象,形象,融进了势的运动,也就是说,人们形象在心魂的翻腾中被吞吐,被变形了。
鱼目混珠,应该是易于识别的,今日东施效颦的抽象状貌绘画汗牛充栋。乍看吴大羽的画似乎也近西方风格,然一经品赏,才体会到是东方韵致的发扬。他又几次谈到书法,认为书法在艺术上的追求虽甚隐晦,似无关于眼前物象,但却是挥发形象美的基地,属于精练的高贵艺术。引他原话:“……更因为那寄生于符记的势象美,比水性还难于捕捉,常使身跟其后的造像艺术绘画疲惫于追逐的。”他同时谈到书法又缺少绘画另一面的要素,即画眼观,也就是绘画上必须的画境。至此,我们基本领悟了吴大羽在具象与抽象,西方和东方,客观与自我之间探索、搏斗的艰苦、孤独的历程。他说他长耘于空漠,而李政道等杰出科学家也说正是在空漠中由猜臆而探寻到永恒的真实。我们再度面临油画民族化或中西结合的老间题、大间题。郎世宁用笔墨工具结合西洋的明暗写实技法描摹中国画中常见的题材,他全不体会中国高层次的审美品位;李曼峰用油画材料模仿水墨效果,我远远看到他的油画时,误认为是常见的中国画;林风眠从融会东、西方的审美观出发创造了独特的风格,他的风格终于逐渐被中国人民接受,赞扬了。创造中国特色的油画,走油画中的东方之路已是中国艺术家的职责,感情职责,良心职责。而东方之路真是画道万千,如宇宙万象之杂,如各人心目之异。吴大羽以中国的“韵”吞食、消化西方的形与色,蛇吞象,这“韵”之蛇终将吞进形与色之“象”,虽艰巨,几代人的接力,必将创造出奇观来,长耘于空漠的吴大羽终将见到空漠中的辉煌,他终将见到,因他坚信他永远不会死去。

吴大羽致吴冠中信
文/吴大羽
冠中,
见赠名家画集,感念珍情,等邮递到此,拟请允我移赠于艺专,借使在校同学共沾益惠,在此和人谈起近代绘画,人说 Matisse,Picasso了不起,不可及,我同意了他们了不起的见识,却以为未尝不可几及,M.P.的确是现代绘画程上的锦标执持者,而绘程因在眼前常与我人共,我人不是没有前越的名分,何必自划于人之后,纵或比不上M.P.的脚力,又或不必相同其瞻瞩,却没有自馁的理由,这不会犯蜉蝣撼树之讥,通常人可以跨过圣人以去的,智慧事业的发荣,大率不因驯畜而成,M氏洗练线色,容易懂得,P氏的面目,在我们旧诗章里,也极熟识,诗中字眼颠倒,错落的组织美,颇同于P氏画里的憧憬,只是这之间,常被文字意识压盖着,又被字符的象形所囿困,我们还没有画人能出之于线色上来,像P氏所建造的纯粹,懂得画中有诗,本是无奇的浅见,要领会画即是诗,而不离乎画,才能通过抽象具体间的桥梁,总纲其观感而无复泥碍,由于形相文明的发展,不为我们祖传道统所理睬,摹仿已替代了学习的道路,生活已倒入心性摸索中暗熬,画眼为老残静止所觳觫,它无力唤醒科学的睡觉,它领导不了人文的前进,它不能和活人群通语、传笑、周旋、施颜色……它已无力正视天日之光。不只见到M.P.的脉膊,要吓呆,对任何新剙的事样,都会发抖的,假如有阔达大步的人,具有健康眼目,能洞烛绘程的远长,贡其欣生之姿于时代,必是册智和德慧兼备的人,我在打扫门庭,等待,有一日,新型英雄们归来。
三月Ⅹ日
1948年
右信未发出, Picasso集已燎眼,这个自主不驯的异动,比之于Cezanne更鲜活,更可以给安守陈暗者们以惊惶,然而,假如人有其自主眼目,不会惶恐。让我体味着故人的远赐,改变了初衷,留将在手边了。请你代候老友李风白先生伉俪,致无极书,请转。告诉他我别来身心多疾,一无是处,老将至,幸留童心。
祝精进。
大羽
四月廿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