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35 姚绶 牡丹蝶蛱图 立轴

牡丹蝶蛱图
拍品信息
LOT号 3535 作品名称 姚绶 牡丹蝶蛱图 立轴
作者 姚绶 尺寸 77×26.5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800,000-2,800,000 成交价 RMB 2,817,5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中国名画集》第三十五集,第七图,上海有正书局。
著录:
1.《好古堂家藏书画记》,姚际恒着,见《中国书画全书》第12册30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
2.《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第134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
题签:明姚公绶牡丹蝶蛱图,志希书签。
题识:甲辰三月望前一日,仲子旦奉觞牡丹花前,为桐村翁寿,且乞诗,翁为书廿八字,逸史既和,遂识岁月,付旦,益以时荐尊贤敬亲之奉也。不惜紫丝围步障,免令蜂蝶恼人来。若非新月添花晕,定数仙人掌上杯。是日饮客罢,书清景堂之前方并图。
钤印:嘉木、公绶、壶中
题跋:姚黄自是君家物,开向琼林宴里来。头上宫花高一尺,晃摇国色在金杯。桐邨八十四翁。钤印:伯起
鉴藏印:志希考藏
说明:
1.上款人周鼎。关于诗人周鼎的生平,以《槜李诗系》介绍的较为详尽,兹摘录如下:鼎字伯器,号桐村,又号疑舫,嘉善苹川人。少警敏,以文学知名,正统间尚书荣襄金公帅兵征闽,过嘉兴,鼎以布衣谒见,与语,大奇之,辟置幕下,议进取方略多见用,尝与千户龚遂奇从数骑入龙溪山寨,降其众而还,幕府不知也。寇平,遇土木之难,格其赏久之,授沐阳典史。……寻以淮土民饥,鼎欲奏请赈济,忤当道,罢归。囊橐萧然,卖文为活,吴中墓志谱谍皆出其手,造请填咽,晚年起家为富翁,石田赠诗有:“山县军书前吏迹,墓堂文字老生涯”之句。年近九十,修杭州志,灯下书蝇头,不爽毫发,平生为文,援笔立就,不加点窜,尤长于诗,绝句推江南独步。有《土苴集》,读之沈雄历落,有横槊磨盾之风,然一往多隽思,故是大难耳。
2.平等阁狄平子旧藏。

此幅墨牡丹图为姚绶所作,著录在清人姚际恒的《好古堂家藏书画记》中,兹略述其缘起,以裨观览。
姚绶在题跋中说:甲辰三月望前一日,仲子旦奉觞牡丹花前,为桐村翁寿,且乞诗,翁为书廿八字,逸史既和,遂识岁月,付旦,益以时笃尊贤敬亲之奉也。
明成化二十年(1484),也就是甲辰年的三月十五日(望前一日),正是八十四岁高龄的诗人周鼎(1401-1487)的寿辰,作为同乡的姚绶带着二儿子姚旦前来祝贺,姚旦在牡丹花前为其称觞祝寿,并且请周鼎赋诗为纪,于是周鼎挥毫写道:姚黄自是君家物,开向琼林宴里来。头上宫花高一尺,晃疑国色在金杯。足见宾主尽欢,满堂喜气。作为宾客的姚绶也乘兴作诗和之,曰:不惜紫丝围步障,免令蜂蝶恼人来。若非新月添花晕,定数仙人掌上杯。足见这一场春日宴饮,直盘桓到新月娟娟,才在酒香花影中尽欢而散。或许是因为兴致过高,等到酒阑人散之后,姚绶尚未尽兴,于是铺纸磨墨,画此水墨牡丹图,并请周鼎题诗其上,自己也写书写长跋并赋诗,记此一段笔墨因缘。
姚绶的二儿子姚旦,其生平不可考,存世姚绶一件书法作品中,结尾写道:“云东逸史,坐虹月舟,书付仲子旦”,可见这位姚旦经常随侍父亲左右,颇得宠爱。关于诗人周鼎的生平,以《槜李诗系》介绍的较为详尽,兹摘录如下:
鼎字伯器,号桐村,又号疑舫,嘉善苹川人。少警敏,以文学知名,正统间尚书荣襄金公帅兵征闽,过嘉兴,鼎以布衣谒见,与语,大奇之,辟置幕下,议进取方略多见用,尝与千户龚遂奇从数骑入龙溪山寨,降其众而还,幕府不知也。寇平,遇土木之难,格其赏久之,授沐阳典史。……寻以淮土民饥,鼎欲奏请赈济,忤当道,罢归。囊橐萧然,卖文为活,吴中墓志谱谍皆出其手,造请填咽,晚年起家为富翁,石田赠诗有:“山县军书前吏迹,墓堂文字老生涯”之句。年近九十,修杭州志,灯下书蝇头,不爽毫发,平生为文,援笔立就,不加点窜,尤长于诗,绝句推江南独步。有《土苴集》,读之沈雄历落,有横槊磨盾之风,然一往多隽思,故是大难耳。
周鼎是当时声望颇著的文人,曾参与修杭州地方志,他的绝句被推为江南第一,和沈周也有很好的交情。在沈周的诗集中,有不少写给他的作品,其中《送周桐村》绝句两首云:
白发乌纱将八十,文章谈笑见扬雄。风流不减三年别,未许尊前称阿翁。
看到梅花十万株,清吟一月住姑苏。城中屏障都题遍,施与吴人百斛珠。
可见沈周对这位文坛前辈诗文书法的推重。周鼎自己的诗歌存世亦多,其绝句作品风味隽永,洒脱清丽,确实足以“独步江南”。
姚绶(1423-1495)与杜琼、刘珏、沈贞等江南地区的文人画家延续了元代以来文人画的传统,为明中叶吴门画派的勃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堪称吴门派前期的代表性画家。天顺八年殿试,名列二甲第十七名,时年四十三岁,之后他开启了为期五年的从政生涯,后来因为触犯权贵无端被贬,索性称病辞官,从此以诗文书画终老其生。这段时间里,他和嘉兴、吴门地区的名士如周鼎、杨循吉、沈周、李东阳等交游,为江南地区文艺的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姚绶的花鸟画作品传世极少,但是皆极精彩。本幅牡丹全用水墨,淡雅灵动,有春风拂槛之感。在牡丹花叶下方,还有两只翩翻飞舞的蝴蝶,也纯用水墨,着笔无多,但不乏严谨工细之感。此画上承元人文雅清淡的审美品味,下开陈白阳、徐青藤恣肆写意之风,是明初水墨绘画不可多得的精品。姚绶在73岁时所作的《心赏册》中有一篇《心赏册引》,可以作为其绘画观点的总结:赏于目者,外也,常人之所同;赏于心者,内也,则不同于常人矣。夫书画皆微尘,非具于其中,安能了了。然赏于目者,或朱铅描摹,丹碧焕烂,一时挥霍而悦之。悦不在心,特外耳,曷足为真赏哉?若下笔无分巨细,不为俗态束缚,妙夺天造,得于言意之表者,洞彻于一览之间,是不以目为目,而能以心为目也,所谓了了者在是。可见姚绶的创作,追求的是对物象形迹的超脱,直抒胸臆,这种重视“内美”,推崇“心赏”的观点,正是中国水墨艺术的灵魂。
文徵明说:(姚绶)声光殷殷,烨然于三吴两浙之间者垂四十年。甚至于到了嘉靖末年,其“风流胜践,吴人尚能言之”,可见其对江南后辈文人影响之大。此墨牡丹图为其心手双畅时的兴到之笔,有附丽于一段称觞祝寿的文人雅事,平生杰作,可不宝诸?
罗家伦旧藏并题签。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望,笔名毅,浙江绍兴柯桥钱清镇江墅村人,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