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502 清 黄士陵刻 老潜长寿鸡血石印

黄士陵刻 老潜长寿鸡血石印
拍品信息
LOT号 5502 作品名称 清 黄士陵刻 老潜长寿鸡血石印
作者 -- 尺寸 长2cm;宽2cm;高6.3cm;重57g 创作年代
估价 60,000-80,000 成交价 RMB 253,000
材质 形制


来源
张充和旧藏

释文
「老潜长寿」印文
「穆甫仿汉官印于西子湖头」印侧刻款
「老潜长寿。穆甫」印盒题签
「充和」白文印

「清 黄士陵刻 老潜长寿鸡血石印」,鸡血石印,艳丽鲜红若朱砂,光泽莹透如美玉,为近代篆印名家黄士陵铁笔所镌,张充和旧藏。印文:「老潜长寿」;侧款:「穆甫仿汉官印于西子湖头」,取法汉印,方圆相参,朴拙秀雅,寓险绝于平正,峭拔而雄深。此印为名作家、书法家张充和庋藏,并为印盒亲署题签,益可珍也。
黄士陵(1849~1908)(图1),字牧甫,亦作穆父、穆甫,号倦叟,安徽黟县人。为晚清时期书画篆刻家、「黟山派」开宗大师。父母过世后曾在南昌以照相为业,南昌时期由于篆刻技艺出众,受江西学政汪鸣銮赏识,得以结识王懿荣(1845~1900)、吴大澄(1835~1902)等名流学者,受其引荐与指点,并随之外出游历,尽览金石彝器和书画珍品,眼界为之大开。后侨寓广州。所作篆书,渊懿朴茂。书力追徐崇嗣没骨法,善摹彝器图形。治印早年法邓石如、吴熙载,后宗秦汉玺印,以汉砖文字和鼎、镜、铭、诏版、泉币文字入印,参以商周金文体势笔意。篆法方圆相参,静中有动,巧中有拙,别有一番风味。能于险中求平衡,平实中见超逸,有散而不乱、参差有序之妙。侧款用北魏书体,爽朗豪沉,能在皖、浙二派外自成一家。其运刀特色,于刻白文印时往往从笔划外端进刀,或刀痕冲出笔划外端,险劲而精神;刻朱文印时,往往又不将笔划刻足。故所刻之印,线条犀利,笔势瘦硬,形成独特风格,刻有《波罗蜜多心经印谱》、《黟山人黄牧甫印集》。
张充和(1914~2015)(图2),祖籍安徽合肥,生于上海。曾祖父为与李鸿章(1823~1901)共同创建淮军,官至直隶总督的晚清洋务名臣张树声(1824~1884),父亲为近代教育家张武龄,母亲陆英。张充和是著名「合肥四姊妹」中的老四,被誉为「最后的大家闺秀」。张充和9岁时师从朱谟钦(拜石)习古文、书法。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36年任《中央日报》副刊编辑,1930年代即活跃于文坛,于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抗战初期于昆明为教育部编教科书。后转往重庆,供职教育部音乐委员会,从事古典音乐和昆曲曲谱研究,师从书法家沈尹默(1883~1971)习书。抗战胜利后,应北京大学之邀,教授昆曲及书法。与北大教授、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Hans Hermannt Frankel,1916~2003)结婚,并赴美定居,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图书馆工作。1962年傅汉思受耶鲁大学东亚系聘为教授,张充和则在同校美术学院讲授中国书法,直到1985年退休。(注释1)

1.白谦慎,〈张充和的生平与艺术〉,《张充和诗书画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页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