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3 周思聪 1986年作 落木萧萧 镜心
LOT号 | 1523 | 作品名称 | 周思聪 1986年作 落木萧萧 镜心 | ||
作者 | 周思聪 | 尺寸 | 53×45cm | 创作年代 | 1986年作 |
估价 | 100,000-200,000 | 成交价 | RMB 218,5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镜心 | ||
【题识】落木萧萧。丙寅,思聪。 【印文】周 【说明】原藏家直接得自作者本人。 周思聪 Zhou Sicong 1939-1996 生于河北省宁河县长芦镇。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专业学校。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从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等习画。毕业后到北京中国画院任创作员。周氏活跃于各大小美术展览,并屡次获奖,如《人民和总理》,分别参加了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及北京市美展,均获一等奖。曾任北京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北京美协副主席等职务。 爱与哀愁—周思聪的人物小品系列 有人说她是中国女性艺术家史无人与之比肩的杰出代表(邵大箴)。事实上,把周思聪放在女性艺术家的序列里实在有失公允。「她的技法绝对纯熟。素描、速写包括笔墨,包括她对传统的认识和书法的功力都很棒。」(王明明) 周思聪受过严格的艺术训练,擅长水墨人物画,兼及花卉,偶作山水,造型能力强,早期作品带有一定的情节性,笔墨清新、洒脱,富有表现力。本期释出的多幅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维族少女」、「惠安女」、「儿童」和「彝族少女」系列作品,即充分展现了周先生从附中、美院、画院一路走来,天资恣肆之外,受到严格造型训练的成果;也可以看到她致力于自身画风的变革与探索,在作品中引入西方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对笔墨加以提炼和强化,使之更为精练,并富有意趣的大胆尝试。在她的作品中,人物形象一步步走向变形,每一个阶段都在减去不必要的技法表现。 在技法层面之外,出于对女性身份的高度敏感和母亲的视角,她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女性及孩子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和共情。我们在其人物小品中可以看到,她的选题都是普通人:少数民族的少女,天真的孩子。这两个系列体现出文革以后周思聪创作中对人的更为明确的个人体验。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关注女性的现实困境,赞扬女性的优秀品格。不管是惠安女还是彝族女作品都传达出她对平凡劳动人民悲悯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感在大凉山采风后的「彝女」系列中表达的尤为深刻。88、89两年,她行动困难,经常不能下楼,作画越来越少。但她「未曾忘怀彝族女子的举止劳作之姿,一俟稍好就在小幅上描绘她们。漫长的病卧把她和蓝天、树林隔绝了,她渴望重返大自然。」结合这样的情境。从即将付拍的创作于1986年的《落木萧萧》中,我们可以读出,周思聪以膜拜的感情书写凉山彝女淡然隽永的姿态,周而复始的负重而行。时间在这里的终结仿佛是对画家最美好的疗愈。创作从体验式的描绘完全进入主观化的表达,这种从物质层面到心灵层面的蜕变是她人物画走入成熟的基础,也是创作伟大作品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