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626 张大千 1968年作 白帝清晓 镜心

白帝清晓
拍品信息
LOT号 2626 作品名称 张大千 1968年作 白帝清晓 镜心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99×191cm 创作年代 1968年作
估价 8,000,000-10,000,000 成交价 RMB 12,65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
1.《名家翰墨》,(第40期),第103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5月。
2.《现代书画投资丛书—张大千卷》,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
3.《张大千画集·下卷》,第312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年6月。
【题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吾年三十五岁时写巫峡清秋,依浣溪沙题之。一时朋辈和之甚众。顷者天循乡兄索写此图,嘱録旧作,今真欲归不得矣。五十七年重九前五日,爰。
【印文】大千唯印大年、大千世界
【说明】上款人王天循为著名侨领、旧金山四川同乡会会长,张大千在美期间过从甚密,王天循幼子长松性聪颖为张大千所喜,遂收为义子,故以亲家相称。张大千与王天循二人时有画作及诗作酬和。

一洗依彷画格新
—张大千《白帝清晓》之赏
徐见
徐悲鸿评张大千艺术,有「五百年来第一人」之说。论题材,他人物、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能;论画法,他工笔、写意、丹青、水墨无所不精,笔路之广,见者莫不折服。张大千言:「画艺要领,用九个字即可包括,即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其艺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迈绝古今的造诣,正缘于成功地践行了这一原则。于传统,他不局限于一家一派,在精研石涛、八大、石溪、浙江诸家同时,对众工画壁、文人滚动条乃至西方艺术兼收并蓄,把古今中外的精华,「一口吞入腹中捣个稀烂」。同时,他广游国内外巨山名岳,撷取精英,奇峰峭壁,危峦平坡,烟岚云霭,飞瀑奔流……宇宙大观,千变万化皆罗列于胸,齐聚腕下。更重要的是,他师古不泥,化之为我,自卓然成一家之体。他指出,「画家在执笔的时候,所理会的,是怎样才能表现出我的性情」,要完成一幅好画,当是「我之心灵,倏然与山川诉合,倏然涌现纸上,一弹指间,气象万千。」张大千山水,工笔、写意皆佳,然最具特色的乃其晚年的泼墨泼彩作品,《白帝清晓》便是其中代表。他一生曾以巫峡为题作画数幅,此幅乃忆游之作,笔墨酣畅、纵横恣肆。他充分利用了水的随机性和表现力,来描绘云雾缭绕、山清水秀的场景,山体厚重,墨线、墨块随机生发,蕴含着自然山川无限的生命力,其强烈的故国之思亦奔涌笔端,颇具感染力。「国画中山水的境界最为重要,然而也要笔墨来辅助。有了境界,但是没有笔墨,或者有了笔墨,但是没有境界,也就不成为名画」(对大风堂弟子谈话)。张大千在艺术史上石破天惊的创新之举—泼墨泼彩与其受欧风美雨的吹袭有关,但同时更是其从古人、从造化中彻底超越而得来的成果。诚如其永别人世前抱病画《庐山高》时题诗所云:「不师董巨不荆关,泼墨翻盆自笑顽;欲其坡翁横侧看,信知胸次有庐山。」细观此作,看似洋洋洒洒、随心所欲,其实法度谨严、格调高雅。山体皴擦与墨染相结合,画中点景之物、水色树影,均有浓郁的石涛笔意,既见传统用笔用墨的功力,又有泼彩泼墨的酣畅淋漓。文静雍容,一点没有粗暴的火气,藴藉而深沈。其在处理泼与勾、粗与细、抽象与具象、文静清俊与气势恢弘等的多样统一方面,显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沈厚而不流为郁滞,传染愈新,光辉愈古。」(恽寿平语)「画有三美:曰大,曰亮,曰曲。……所谓「大」者,指的不光是画的尺寸和篇幅大,而是角度要大,要开阔。就是一张小画,也要能从小中见大,虽小景而有大气势、大寄托。所谓「亮」者,是指一副画能在众人的作品中最为突出和醒目,让人一眼见到,就能为它所吸引,所震撼。……所谓「曲」者,就是说画里面有股曲折不尽的意思,让人不能一眼看穿,而是感到余音袅袅,回味无穷。……一幅画若能如此,无疑便已臻上乘。」(对大风堂弟子谈话)今观此作,不正具有此三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