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027 陈淳 花卉册 册页 (八开十六页)

花卉册
拍品信息
LOT号 4027 作品名称 陈淳 花卉册 册页 (八开十六页)
作者 陈淳 尺寸 24×27cm×16 创作年代 --
估价 15,000,000-25,000,000 成交价 RMB 34,500,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册页
出版:《传承与守望——翁同龢家藏书画珍品》,作品10,文化出版社,2009年。
题识:
1.春风吹曲槛,琪树发仙姿。月白舒帘卷,幽香泛酒巵。道复。
2.波面出仙妆,可望不可即。熏风入坐来,寘我凝香域。道复。
3.庭院日初长,玫瑰正堪颂。声价两徘徊,香色无人重。道复。
4.翠翘簪白玉,丝鬓赠香鬟。一种风流意,闲人无许攀。道复。
5.东风日夜发,桃李不禁吹。点检秾事华,辛夷落较迟。道复。
6.秫田欣有秋,白酒酿应熟。西风解人意,吹绽篱根菊。道复。
7.羞容匀薄粉,香袖卷轻罗。且莫凌波去,江头冰雪多。道复。
8.檐萄花开日,园林香雾秾。要从花里去,雨后自扶筇。道复。
钤印:道复、陈生印、复父氏、白阳山人(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陈淳》)1061-1062页,第51、22、14印。)
鉴藏印:妙、东吴王莲泾藏书画记、马寒中印、海角、足吾所好玩而老焉、马寒中最嗜物、寒中马思赞鉴藏法书名画印、妙香主人、翁万戈藏
题跋:
1.空中无色色原空,妙具清凉十种风。去年梦中句。领畧白阳真意思,千秋只有马寒中。丁亥闰月夜坐偶题。瓶居士。
2.马思赞,字寒中,一字南楼,海宁人。善画虫鱼,亦能山水,精篆刻。其弟翼赞,字寒将,画笔秀润,有《宝颖堂诗集》。雍正中名流也。此册有寒中印,漫记之。瓶生。 钤印:翁同龢印
展览:“传承与守望——翁同龢家藏书画珍品展”,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合办,2008年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说明:王闻远、马思赞、翁同龢、翁万戈递藏。王闻远(1663-1741)清目录学家、藏书家。字声宏,一字叔子,号莲泾居士,晚号灌稼村翁、右军后人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家多藏书,藏书楼有“孝慈堂”、“率真书屋”、“四美轩”等。
马思赞(1669-1722)字寒中,又字仲安,号衔斋,又号南楼、渔村,浙江海宁人。性敏慧,监生,工诗及书,贯及诸子百家。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翁万戈,翁同龢的五世孙,也是美国的华人社会活动家,八十年代曾任对中美文化起过积极推进作用的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的主席。翁先生的书画收藏基本来自翁同龢的旧藏。其中书画、碑帖的收藏数量甚众,精品也多。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在明代中晚期的艺术大家中,陈淳是一个地位很高且影响深远的人物,于绘画方面,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和花卉画方面,尤其在花卉画的贡献,他既对沈周开创的文人大写意的绘画体系加以完善,同时又用草书来使他的绘画添入了新的意境,与徐渭一起被后人并称为“青藤白阳”,实可谓“白阳陈先生深得写生之趣,当代第一名手不虚也”。而于书法方面,他的飘逸的行、草书在“吴门书派”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吴门书派”的鼎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于诗文方面,他的诗词造诣也很深,著有《白阳集》,诗词的大部分,都用来题咏画作,用以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也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花卉的形象内涵,同时他又将书法来题画,为画面增加了新的内容。
此为是陈淳花卉题材中一件极有代表性的作品,本册以水墨写折枝花卉八种,分别为玉兰、荷、玫瑰、玉簪、辛夷、菊、栀子、水仙,全画共分为八段,每段之间皆以自题五言绝句相隔,每种花卉题有三句,诗画相间,相得益彰。
此册从图式上而言,运用了间诗间画的艺术形式。这种形式的表现在宋代尤为流行,明朝沈周续成这种形式,而最终将其继续发展的是陈淳,他将此种形式继续完善发展,如绘画的种类增多,如同时将不同季节的花卉展现在同一幅画中,将诗书画三者有机结合,使画面完整丰富充满文人气息。
从技法而言,使用了他独树一帜的“一花半叶,淡墨欹毫”的绘画特点,画的是一花半叶,淡墨晕染甚至寥寥勾勒几笔,但是却没有造成画面不完整的感觉,反而让画面显得朴茂妍雅,逸趣隽永。在用墨上也已经不同于学文徵明的宛转工整和沈周的浑厚朴润,不仅将水墨运用的灵活自如,淋漓疏爽,尤其是花卉洗练净纯的状态,耐人寻味。正如徐沁《明画录》所谓“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当时文学上的盟主王世贞则也给他很高的评价:“画家写生,右徐熙,易元吉,而小左黄氏父子,政在天真人巧间耳。宜和主稍能斟酌之。明兴,独吾沈启南人熙室,而唐伯虎黄氏有出兰之美,陈复甫出,以意为之,高者几无色”
书法以行书书就,圆韧逸宕,结字欹正相依又具祝允明笔势纵横秀逸之气。陈淳的同门周天球曾经说过:“陈白阳书法画笔,自立机轴。书中有画,画中有诗,遂起名一时”。诗文不但加强了每种花卉的情致,而且使整册作品意蕴形象化,“白酒酿应熟,吹绽篱根菊”,陈淳借菊花以表达对陶渊明的敬慕,一生以清酒相伴,用以抒发自己隐逸的情怀。“且莫凌波去,江头冰雪多。”水仙在寒冷的冰雪中开放,显示出高洁的“芳姿”。婀娜多姿的同时,也描绘出了水仙孤独的一面,这或许也正是当时陈淳内心孤寂的真实写照。这些意向与当时明朝,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崇尚华靡奢侈的生活风尚形成了反差,在陈淳这些文人士大夫看来,唯有清幽淡雅的艺术风尚,才能有效地抵制这种奢靡之风。
此册传承有序,递经雍干年间的收藏大家马思赞(17世纪),藏书家王闻远(1663-1741),翁同龢(1830-1904),翁万戈收藏。其中鉴藏印“马寒中最嗜物”,出现两次,在后来的跋文中,翁老又题诗句“领略白阳真意思,千秋只有马寒中。”足以看出马思赞对此件作品的嗜爱程度。马思赞,字寒中,号衎斋,海宁人,工诗绩学,家有道古楼,藏书多宋元善本,亦藏法书名画、金石秘玩。其旧藏历代名画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沈周《乔木慈乌图》、唐寅《风木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龙舟图》等,足见其鉴藏之精。
明·王世贞在《州续稿》中说:“胜国(元朝)以来,写花卉者无如吾吴郡,而吴郡自沈启南(周)后,无如陈道复(陈淳),陆叔平(治)”。明万历年间即有人曾评价过陈淳在花卉方面的造诣和声誉都超过了文徵明,成为继沈周之后的吴门大家。近代画家如蒲华、吴昌硕,齐白石等,在诗文题书画中,都对陈淳做出了极高的评价。现存的陈淳作品大部分均在博物馆收藏,民间甚少得见,此册充分显示了陈淳诗、书、画三个方面的修养和水准,历经约五百三十年的风霜之后,品相依旧上乘。诚为艺林之大观,世不一见之名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