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0 陈煌 邵基 张照 王澍 陈邦彦 汪由敦 等清诸家 扫石待月册 册页 (二十开四十页)
LOT号 | 4030 | 作品名称 | 陈煌 邵基 张照 王澍 陈邦彦 汪由敦 等清诸家 扫石待月册 册页 (二十开四十页) | ||
作者 | 汪由敦 陈邦彦 王澍 张照 陈煌 邵基 | 尺寸 | 册首32×33cm×4;画心32×66cm;题跋32×33cm×34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1,800,000-2,800,000 | 成交价 | RMB 2,990,000 | ||
材质 | 设色绢本、水墨纸本 | 形制 | 册页 | ||
题识:云间陈煌写。 钤印:陈煌 鉴藏印:海粟眼福 题跋: 1.冲庵世老先生并政,明州弟邵基。钤印:邵基之印、学址 2.冲庵老先生属题,鸢州史凤辉拜手。钤印:凤辉、南如 3.乙未仲冬应铨题。钤印:应、铨、海禺 4.冲庵老弟并请教正,譲溪由敦。钤印:汪由敦、谨堂、让溪 5.冲庵老先生并正,王图炳。钤印:图炳印、麟照 6.冲庵老先生并正,玉笢弟傅玉露。钤印:眉寿、傅、露印、玉笥、学静斋学人 7.冲庵老先生,任兰枝。钤印:任兰枝印、春谷、草亭 8.冲庵大兄教正,士锽。钤印:汪士锽、君宣、苹山 9.冲庵老先生教,贞观。 钤印:方贞观 10.冲庵老先生并请郢削,徐以升。钤印:以升、阶五、半口泉 11.冲庵老先生正,南兰庄柱。钤印:臣柱印、书石、率意 12.冲庵老先生即正,王峻。钤印:王峻、次山、见斋 13.冲庵老先生并正,钱唐金志章。 钤印:志章 14.冲庵老先生,弟邵世泰。钤印:世泰 15.冲翁老先生并正,龙眠张廷璇。钤印:廷璇、春台观政之暇 16.冲老世兄兼正,琴川蒋涟。钤印:蒋涟、沧海恩波、御赐敬一堂 17.冲庵老先生梁溪邹升恒。钤印:邹子、泰和、小有天 18.冲老老先生正,张照。钤印:张照印、得天 19.冲庵老先生并请正,竹香李然。钤印:李然、闻柏、名不可以虚作 20.冲庵老先生并请政,桐城吴剑。钤印:臣永、吴十六、寄隐 21.冲庵老先生扫石待月。恭寿老人王澍。 钤印:澍、虚舟 22.冲庵秋官正郎先生属题。扫石待月图摹照并正书堂弟用锡。钤印:东海、用章、锡余嘉名、徐氏书印 23.冲庵亲台老先生正,海宁陈邦彦。 钤印:陈邦彦、世南、翰墨缘 24.冲庵老先生并正,白岳江成栋。钤印:成栋、江郎 25.冲庵老先生扫石待月图请正,雍正五年十一月廿八日。钱唐符曾。 钤印:符曾 26.冲庵老先生正,勺庭老人薄有德。钤印:薄有德印、聿修 27.冲翁老先生,荔水弟陈齐寔。钤印:齐寔之印、颖滨、暂玷清华 28.冲庵老先生清照并正,檀墅黄炳先。钤印:秉先私印、又字朴亭 29.冲庵老先生,鹳湖弟许王猷。钤印:许王遒印、竹君、一片冰心 30.冲庵老先生并正,桐山弟张廷璐。钤印:廷璐私印、宝臣、西清 31.冲庵老先生并教,钱唐弟姚之骃。 钤印:之骃印、鲁思、一砚梨花雨 32.冲翁老先生并祈教正,弟张若涵。钤印:张若涵印、一字定存、西清 33.冲庵老先生并政,雪邨戴瀚。钤印:戴瀚、巨川、未放心斋 34.冲庵老先生并政,学富弟赵大鲸。钤印:赵大鲸印、跃斋 35.冲翁尊兄正,德彪。 钤印:彪、虎臣、小隐 36.冲翁老先生,待园弟于辰。于辰私印。钤印:于辰私印、待园 37.冲庵老先生属题,长洲弟彭启丰。钤印:彭启丰、翰文 38.冲庵老先生小照,武兴陈悳华。钤印:悳华、云倬、主敬 39.冲庵老先生属香树弟钱陈群题。钤印:钱陈群印 40.冲庵老先生,吴应枚。钤印:吴应枚印、小颖一字颖庵、延陵 42.绣谷芳藻拜题于京师之慎枢堂。钤印:汪芳藻印、蓉洲 43.冲老寅长兄尊照,弟何浩。钤印:何浩之印、辛丑进士、含香日月边 44.冲庵老先生教正,西湖虞潢。钤印:虞潢、倚帆 45.冲庵贤阮并正,德容。钤印:德容、云居、重阆斋 46.冲庵老先生照,江炳炎。 钤印:炳南、研南 47.冲庵老先生属题,吴应棻。钤印:应棻眉庵、柏堂 48.冲庵老先生属即请政,约铭凌燽。钤印:凌燽之印、剑山、敦伦乐义 49.冲庵世台老先生归右敬题玉照,宣城蒋典时年八十有三。钤印:蒋典印、季虎 50.冲翁老先生扫石待月图请正,钱唐陈琳拜手。钤印:陈、琳 51.松萝观拜题于极目云山楼中。钤印:汪观、瞻侯、虎丘酒徒 52.冲庵老先生正,学弟景考祥。 钤印:景考祥印、蘧邨 53.冲庵贤侄孙题,陟怀漋。钤印:汪泷之印、荇沙 54.冲庵老先生即正,西圃蒋继轼。钤印:继轼、西圃蒋氏 55.为冲庵老先生题正,邴鹤弟方原博。钤印:原博印、老鹤 56.己巳秋仲题奉,冲庵老先生即祈校订,武陵杨绪。钤印:臣绪印、朗溪、用拙 57.春泉卢敏题请正是。钤印:攻石、春泉 58.题似冲庵姻长兄即政。弟程梦星。钤印:梦星、午桥、洴江 59.冲庵老先生嘱题,石门吴关杰。钤印:吴关杰、见山、染翰 60.辛酉秋日俞凤翰书于长沙青石桥寓斋。 钤印:石年 说明: 1.画后有康熙至乾隆时文人名士五十余名为冲庵先生小像题跋。 2.俞凤翰、劳伟为本册题跋。俞凤翰(清),一作凤瀚,原名承德,字珊庆,号少轩,又号石年、半窝居士,浙江海宁人。诗人、画家。俞兴瑞子。道光二十年(1840)解元。官湖南平江知县。工山水。曾居北京与秦炳文等人结画社于松筠庵。曾为吴县潘曾莹代笔作画。著有《高辛研斋诗稿》等。 写真唱和一相逢,便自有风流无数 ——汪由敦等清名家跋《扫石待月》册刍议 罗汉松 一 在摄影术发明之前,写真是中外艺术史上最常见的留影之法了。不过略有区别的是,西方艺术通常不会将画主置于某种极为宏大的叙事场景之中以表现其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或垄断性的资源优势,如美第奇家族的油画肖像作品,而在中国传统的人物画中,将画主置于某种特定的叙事场景中以期表现其不同寻常的一面则是最普遍的做法,尤其是自雍干“行乐图”之类以后,不过也偶有如西方艺术一样的处理办法,最富盛名的是明末曾鲸所绘《王时敏像》之类。 这种将画主安排入某一场景的人物写真法,一般而言,人物五官多以工笔白描,以确定画主,而场景则选取的是与画主最希望表达自己某种操行相关的,譬如优游林下之于公卿显贵、快意江湖之于巨商大贾、课子弄孙之于耆宿故老等等,可参看《雍正行乐图》、王霖为查有圻绘《仗剑拥书图》、钱贡为孙植绘《六子同胞雅会图》诸作,其实均是明清以来流行的图式和处理。 云间陈煌为“冲庵”所绘《扫石待月》即属第一种,为名公巨卿作写真。其作绘一便服男子箕坐地上假山之前,右手捻须,神情悠然;其前有童子持竹条扫石,并有松槐若干,藤萝翼然,又有流泉成瀑,溅玉淙淙;远空如洗,有双鹤排云而上。整幅尺寸虽狭,而人物神情动作、布景安排均极妥帖,大有咫尺千里之势。 冲庵不知何人,汪由敦《松泉集》中有《题冲庵松泉小照》组诗三首,题下系注称:“冲庵,家维扬,候补郡伯”,则冲庵家住维扬,当时为候补知府,但候补何方知府目前不可考得。 另据后跋中汪氏数人之署款看,冲庵本姓汪,应系汪由敦族人。 汪士锽:“题奉冲庵大兄教正” 汪由敦:“冲庵老弟” 汪漋:“冲庵贤侄孙” 汪德容:“冲庵贤阮” 汪观:“拜题” 汪芳藻:“拜题” 考察休宁汪氏,汪观(瞻侯)辈分较大,其《静远堂诗》卷五有《答蓉洲侄见柬元韵》四首及《初夏招蓉洲侄半塘舟上听雨》,则汪观为汪芳藻(蓉洲)叔父辈无疑;又汪漋(荇洲)虽早随父从休宁迁居江夏,然从其字“荇洲”及其序汪观《梦香词》称“愚再侄漋拜题”可知,汪漋与汪芳藻同辈。据此及上引各人题跋,则此数汪中,汪观辈分最长,汪德容与之同辈,汪芳藻、汪漋为其子侄辈;而汪士锽、汪由敦与冲庵同辈,均系汪漋的孙辈、汪观的曾孙辈。 又写真者陈煌,惟里籍系为云间,而事迹亦不可考。但据所绘来看,其构图、布置均别有巧思,笔墨、线条、设色亦均有造诣,可见明清流风之下,艺坛名手在在多有。 二 不管东方西方,诗酒雅集之事均极受欢迎,且均极受艺术的欢迎,中西方的艺术史上关乎这种诗酒雅集的作品不可胜数。不过从审美上看,西方人的诗酒雅集题材从一开始起就镀上了悲剧的色彩,无论是罗马诸神,还是基督晚餐,几乎概莫能外;而中国式的诗酒雅集,悲剧意味没有那么浓,最多在抒发极乐之后的空虚、寂寥和对个体生命的自怜自叹,而绝大多数的雅集的主旨都在极尽所能的对发起人、主倡人的谀颂,尤其是当诗酒雅集从三维空间转到二维平面之后,这一价值取向愈加鲜明突出。 一般来说,传统书画史上,平面的诗酒唱和、文会雅集,来源不过两宗:该雅集的线下实体活动、纯粹纸上雅集。有雅集之实,则纸面的诗文唱和基本就是该实的叙事平面化而已;无雅集之事而仅在纸上唱和的,则大抵主题先行,类似于纸上飞花令。前者自然以金谷园雅集和兰亭雅集为最着,名垂千古的《兰亭集序》及诗文合集便是基于三月三日兰亭修禊这个确实的雅集活动;后者则有《砥柱铭卷》,卷后几乎所有题跋者与黄庭坚本人并没有时空上的重叠,其唱和不过是基于黄庭坚的《砥柱铭》法书阐发自己的见解。 总而言之,不管该平面的诗文酬唱究竟有否三维空间里的雅集之实,着落于纸面后,便具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时空特征:共时性与历时性。所谓共时性,即酬唱参与者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明显的重叠,不仅生活的时代基本相同,且所处的地域也基本相同或相近,保利2018年秋拍8797万成交的《溪堂燕别图》卷堪为典范,卷后题跋诸人基本为与文徵明有时间空间上重叠,其内容亦皆为就文徵明画的主题发起的诗文唱和;而所谓历时性,即酬唱参与者们在时间上可以没有重叠,换言之,即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或相同地域)的人们可以就某个主题发起酬唱,并将之载诸绢纸,除前述《砥柱铭卷》,保利2016年秋拍6325万成交的《楷书华严经残卷》也可为代表,卷后题咏赞叹的诸人在时间上显然均与张即之没有重合。 作为结果,关于唱和题材的传统中国书画就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1、有线下雅集之实而具共时性的,以《溪堂燕别图卷》为代表。但由于收藏辗转的关系,这类作品往往最后会流于历时性,所以这一分类只是就其主体而言。 2、有线下雅集之实而具历时性的。当一种有雅集之实而具共时性的唱和被平面化后,在随后的历史推移中,整体规模上被后来的唱和超出后,其历时性特征就占据主要地位了。也就是说,当《溪堂燕别图》在16世纪以后每有唱和,且其规模超过最初以文徵明为首发起的唱和,作品的历时性特征就体现出来了。 3、无线下雅集之实而具共时性的。这种情况多发于因某一事件、某一作品而起的唱和、论争等;名卿巨公挟某物某作索题索和也极容易形成这种类型作品。不过,它们往往并不看重是否在地域上有多大程度的重合或共享,而更看重唱和参与者的身份、地位。《十面灵璧卷》即如此,而本文要讨论的《扫石待月册》也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4、无线下雅集之实而具历时性的。与第一类作品最终会变成第二类一样,第三类作品最终也会变成第四类。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即如上述《砥柱铭卷》一样,当时并没有雅集之实,当世及后世的唱和参与者只是就黄庭坚书《砥柱铭》这件作品发出各种议论,最后汇为一卷,形成一件特别的唱和作品。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严格来说,如果参与者并没有按照某个一以贯之的叙事主题做文章,这类作品自然不能称为唱和之作。 三 合写真与唱和为一体的《扫石待月》册,是无雅集之实而具共时性的纸面酬唱之佳制。其后跋者,自张照、汪由敦、王图炳等之下,凡五十六人,皆一时俊彦,或为当朝尚书,或为地方大员,或为名卿巨公,或为状元榜眼,足称风流云集。以下为覼缕之(大致以纸面上跋之先后为序)。 1、邵基(生卒不详),字学址,鄞县人,康熙六十年进士,改庶吉士。雍正三年,授编修,历福建御史、江苏巡抚、国子监祭酒、右通政、左佥都御史、吏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 2、史凤辉(生卒不详),字南如,宜兴人,雍正七年举人,官内阁中书,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 3、应铨(生卒不详),字杜林,号梅林,常熟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后来奉旨入值南书房。 4、汪由敦(1692-1758),字师苕,号谨堂、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雍正二年进士,改庶吉士,乾隆间累迁至吏部尚书,卒谥文端,加太子太师。 5、王图炳(1668-1743),字澄川,号麟照、慎悔道人,华亭人,父王顼龄为太常寺博士。康熙五十一年(1712)御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至礼部侍郎、日讲官起居注、国子监祭酒等。工诗善画,为康熙朝“江左十五子”之一。 6、傅玉露,字良木,号玉笥,又号阆林,晚号信天翁。会稽人。康熙进士,雍正时荐博学鸿词,不就。后晋中允,辞官归。平生好学不倦,勤于著述。有《玉笥山房集》《西湖志》《浙江通志》等。 7、任兰枝(1677-1746),字香谷,一字随斋,溧阳人。康熙五十二年榜眼,授编修。雍正元年,受命值南书房,累迁至内阁学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乾隆朝充世宗实录总裁,擢礼部尚书。 8、汪士煌,字君宣,号筠川,安徽休宁人,汪由敦族兄弟。雍正七年副榜贡,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庶吉士,改编修纂修实录,督学河南被议归。辛未南巡恭进迎銮百韵诗册,给还原职,所著有《筠川书屋集》。 9、方贞观(1679-1747),原名世泰,字贞观,一字履安,别号南堂,桐城人。荐博学鸿词不就。工书及诗,名噪江淮,后因坐《南山集》案隶入旗籍。 10、徐以升(生卒不详),字阶五,号恕斋,德清人。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工诗,有《南陔堂诗集》十二卷。 11、庄柱(生卒不详),字书石,武进人。雍正五年进士,官浙江海防道。与子存与(榜眼)、培因(状元)皆进士及第,时号“父子文宗”,二子又称“兄弟翰林”。 12、王峻(1694-1751),字次山,号艮斋,常熟人。雍正二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典浙江、贵州、云南乡试。乾隆初改御史,因母丧丁忧,主讲于安定、云龙、紫阳书院。长于经史,尤精地理。又擅书,宗李北海。 13、金志章(1690-1761),初名士奇,字绘卣,号江声,钱塘人。雍正元年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内阁侍读,出为直隶整饬兵备口北道,有官声。工诗,与杭世骏、厉鹗齐名。有《江声草堂诗集》。 14、邵世泰(生卒不详),字季醇,长洲人。康熙甲午举人,授内阁中书,旋升侍读学士,历刑部郎中、贵州平越知府等。 15、张廷璇(生卒不详),字清绍,号律斋,桐城人,张廷玉族兄弟。好学工诗,善楷书。雍正七年(1729)以保举试职于礼部。出任淮南盐运通判。 16、蒋典,暂不可考。 17、陈琳,暂不可考。 18、汪观(1666-?),字瞻侯,号松萝,休宁人,汪芳藻族叔。工诗,纂有《清诗大雅》。 19、景考祥(1698-1778),号履斋,汲县人。康熙四十七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官、提督陕甘学政。六十一年任湖南乡试副主考官,雍正元年任会试同考官,五年充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上书房行走。 20、徐用锡(1657-1736),字增长,号昼堂,宿迁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乾隆初授翰林院侍读学士。 21、陈邦彦(1678-1752),字世南,或作思南,号匏庐,又号春晖,因自号春晖老人,海宁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升侍读学士。乾隆初官至礼部侍郎。工书,尤工小楷,宗二王,史称“书法精绝,倾动寰宇”。 22、薄有德,字聿修,号勺庭。顺天府大兴人。康熙四十九年充任《渊鉴类函》校录官。 23、江成栋,暂不可考。 24、符曾(1688-1760),字幼鲁,号药林,钱塘人。乾隆十二年举博学鸿词,丁父忧未试。因荐累官至户部郎中。工诗,以气韵胜,与厉鹗、沈嘉辙、吴焯、陈芝光、赵昱、赵信等并称“七君子”。 25、陈齐实(生卒不详),山阴人。雍正元年进士,与戴瀚、徐以升同榜,改庶吉士,后官至刑部员外郎。 26、黄炳先,歙县人,余不可考。 27、许王猷,字宾穆,号竹君,华亭人。康熙四十九年(1710)举人,五十二年会员。后选庶吉士,授编修。升通奉大夫、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工书擅印,力追北海。 28、张廷璐(1675-1745),字宝臣,号药斋,张廷玉胞弟,桐城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乡试副贡,五十二年举人,五十七年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雍正元年(1723),出督河南学政,因事落职,旋起为国子监祭酒;十年,升礼部侍郎,任江苏学政,十年典浙江乡试,十一年再督江苏学政;乾隆六年升吏部侍郎、典江西乡试,九年乞致仕归里。 29、姚之骃,字鲁斯,钱塘人。康熙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御史。长于史学,纂有《元明事类钞》。 30、张若涵,桐城人,张廷玉族侄。雍正元年进士,授庶吉士,后官至广东高州知府。 31、戴瀚,直隶人,雍正元年榜眼,授翰林院编修,迁右庶子,南书房行走。二年充会试同考官。四年出任贵州乡试副考官。旋升日讲官起居注。七年提督福建学政。十三年升侍讲学士。旋因科场弊案流放。工画马,又嗜画梅,晚年以左腕作书画。 32、赵大鲸(1686-1749),字横山,别字学斋,仁和人。雍正三年进士,授编修。乾隆间官左副都御史,提督江西、直隶学政,主云南、湖南、河南乡试。工书,与何焯、姜宸英齐名。 33、程梦星(1678—1747),字伍乔,又字午桥,号汛江,又号茗柯、杏溪,歙县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选庶吉士,后因母丧归,不复出。工诗,有《今有堂诗集》、《茗柯词》等。 34、德彪,姓及生卒不详。因后有汪德容,或即姓汪。 35、于辰,雍正五年赐进士出身,与邹一桂、庄柱同科,授编修。十年出典山西乡试。 36、彭启丰(1701-1784),字翰文,号芝庭,又号香山老人,长洲人。雍正五年会试第一,殿试列为一甲三名,雍正亲拔为第一,官翰林院修撰。乾隆年间历官侍讲、左佥都御史、浙江学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工书善画能诗,有《芝庭先生集》。 37、陈德华(1696-1779),字云倬,直隶人。雍正二年状元,授修撰,迁侍读学士。乾隆间累官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礼部尚书。 38、钱陈群(1686-1774),字主敬,嘉兴人。康熙六十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雍正七年赴陕西宣谕。五迁右通政,督顺天学政。乾隆七年擢刑部侍郎。又充经筵讲官、会试副总裁,两典江西乡试。十七年引疾归里。卒谥文端,加太子太傅。 39、吴应枚(生卒不详),字颖庵,归安人,吴应棻弟。雍正二年进士,官大理寺少卿。十一年提督云南学政,乃着《滇南杂记》。工画,山水师王麓台。 40、吴关杰(生卒不详),雍正年间曾任兖州知府。 41、汪芳藻,字蓉洲,休宁人,汪由敦族人。曾知兴化(一说江都),以事落职。工骈文,与郑板桥有和诗,有《春晖楼集》。 42、何浩,正黄旗。康熙六十年进士。 43、虞潢,字倚帆,号西湖,晚号师竹老人,杭州人,流寓直隶。康熙廪生。工书,能入赵吴兴三昧。 44、汪德容(生卒不详),字云尺,钱塘人。雍正甲辰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工诗,有《重阆斋集》。 45、江炳炎,字研南,一作砚南,号冷红,徽州人,居钱塘。工诗词,书画亦有名。 46、吴应棻(?-1738),原名应正,避世宗讳改,字小眉,号眉庵,又号青灵山人,归安人。康熙五十四年进士,授编修,出任河南乡试副考官。七年任河南乡试正考官,提督河南学政,擢右中允,迁侍讲学士。历官少詹事、顺天学政、右通政、左佥都御史。十三年任湖北巡抚、兵部右侍郎。终兵部左侍郎。工诗文书画。 47、凌燽(生卒不详),字约铭,号剑山,徽州定远人。雍正至乾隆初任江西按察使达十年之久。 48、蒋涟(1675-1758),字檀人,号锦凤,又号省庵,蒋廷锡侄,常熟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四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旋授编修、充会试同考官,升右春坊右中允,提督河南学政,又充日将起居注、太常寺卿。 49、邹升恒,字泰和,无锡人。康熙三十七年进士,官至侍讲学士。工诗,有《借柳轩诗》。 50、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泾南、天瓶居士,娄县人,藏书家、书法家、戏曲家、目录学家。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雍正十一年官刑部尚书,又官抚定苗疆大臣。乾隆元年起为武英殿行走,二年为内阁学士、南书房行走,五年授刑部侍郎,七年官刑部尚书。卒谥文敏,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工书,常为乾隆代笔,馆阁体能手。 51、李然,暂不可考。 52、吴剑,暂不可考。 53、王澍(1668-1743),字蒻林,号虚舟,金坛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入翰林院,充五经篆文馆总裁,官至吏部员外郎。工书,名播海内。 54、汪漋(1669-1742),字陟怀,号荇洲,休宁人,汪由敦族人,居湖北江夏。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人,三十三年(1694)进士,选庶吉士,三十九年充会试同考官,四十七年充《广群芳谱》编校官,四十九年充《渊鉴类函》校录官,五十二年充浙江乡试正考官,次年以翰林院侍读学士提督浙江学政。雍正二年,升詹事府少詹事,累官至大理寺卿。 55、蒋继轼,字蜀瞻,号西圃,别号拜集老人,江都人。康熙五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参与《明史》纂修。以藏书知名,所蓄唐宋元人集数百部。 56、卢敏,暂不可考。 57、方原博,字邴鹤,桐城人。官泗州学政,坐事贬口外,后从徐葆光册封琉球,因着《航海生涯集》。工诗书。 58、杨绪,武陵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授编修。 以上凡五十八人,除八人暂不可考之外,余五十人均其时风流人物。概言之,第一,状元榜眼探花共七人,分别为: 状元:应诠(康熙五十七年)、陈德华(雍正二年)、彭启丰(雍正五年); 榜眼:任兰枝(康熙五十二年)、张廷璐(康熙五十七年)、戴瀚(雍正元年); 探花:汪德容(雍正二年)。 此外有庄柱者,二子一为状元一为榜眼,亦极难得。以上诸人书迹传世极为少见,而此册竟集其大成,不由令人感慨冲庵之位尊交广。 第二,参与唱和者,各部尚书衔的四人,汪由敦、彭启丰、陈德华、张照;各部侍郎凡十余人次;提督各省学政者凡九人;卒有谥号者(仅为说明其人之要)凡三人,汪由敦、钱陈群、张照,可称一时之盛。 第三,囊括多位极难凑齐的书迹,如休宁汪氏数人,桐城张氏数人,以及吴应棻吴应枚兄弟。 总之,冲庵索题之《扫石待月册》将有清一代自十七世纪晚期至十八世纪前半叶声名显赫的名公巨卿的书迹半数收入,堪称全面展示该一时期中国书坛面貌的活化石。另一方面,将写真与唱和完美结合起来形成的纸上雅集盛会,《扫石待月册》亦云集一时风流,厥功甚伟,自不待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