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035 王原祁 1698年作 仿倪黄笔意山水 立轴

仿倪黄笔意山水
拍品信息
LOT号 4035 作品名称 王原祁 1698年作 仿倪黄笔意山水 立轴
作者 王原祁 尺寸 99.2×49.6cm 创作年代 1698年作
估价 3,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6,785,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
1.方浚颐:《梦园书画录》卷十八,《历代书画录辑刊》第5册,第46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2.徐邦达:《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第20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题签:王麓台为松年画仿倪黄笔意真迹。庚寅五月,吴湖帆题。
题识:余至青溪,松年表弟留饮,为写倪黄笔意未竟,今春过访,为续成之。时戊寅春正,麓台祁。
钤印:王原祁印、茂京父、扫花庵、西庐后人
鉴藏印:曾在方梦园家、何瑗玉印、曾藏何蘧盦处、曾在郑梅清家
说明:
1.何瑗玉、方浚颐、郑梅清递藏。
何瑗玉,字蘧庵,号莲身居士,广东高要人。何昆玉之弟。富收藏古籍、金石、碑帖、书画。精鉴别,能书工画。
方浚颐 (1815-1888),字饮苕,号梦园,安徽定远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宦游期间,收得法书、名画甚多,编有《梦园书画录》。
郑梅清,上海制版大师,收藏家。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曾任职中华书局,与唐云、来楚生、郑午昌等交往甚密。
2.吴湖帆题签。

四王绘画笼罩有清一代,对中国绘画艺术影响很大。这其中,王原祁的作品带有某种集大成的意味,他上溯宋唐,出入元明,继承董其昌以来的“南宗”衣钵,将绘画艺术的抽象美感、笔墨内涵都发展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
王原祁出生于娄东望族太仓王氏,他的高祖王锡爵是明代首辅大臣,祖父王时敏荫官至太常寺少卿,入清不仕,被尊为画苑领袖。王时敏少时曾得董其昌指授,故绘画观念承接董氏而来,他的子孙亦多有善画者,其中以孙王原祁最具天才。王时敏对王原祁的画学成就冀于厚望,王原祁庚戌年中进士,时王时敏已经七十九岁,他叮嘱王原祁说:汝幸成进士,宜专心画理,以继我业。从王原祁之后的人生道路来看,他确实成功的完成了祖父的嘱托,取得了极为杰出的成就。
此幅写倪黄笔意图即可视作王原祁的代表性作品。题跋中王氏写道:余至青溪,松年表弟留饮,为写倪黄笔意未竞,今春过访,为续成之。时戊寅春正。此图完成于1698年,王原祁时年57岁,正是笔墨成熟之时。根据题跋,可知此图是为其一位叫松年的表弟所作,且分两次方足成之。这种情况在王原祁的创作中比较常见,是他独特的创作方式所决定的。张庚《国朝画征录》记载了王原祁的绘画过程,他的画法复杂繁复,历时长久,下笔之后,要等笔墨干湿合宜时再次着墨,如此重复渲染,有些局部多达十几层笔墨。杜甫有诗说“能事不受相促迫”,这也是王原祁的创作原则,他的作品多苦心经营而来,绝少苟且应付之事。王原祁的画作题跋中,可以看到他有许多画作是间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完成的。
王原祁曾说:学董巨须神完气足,然章法不透则气不昌,渲染未化则神不出,非可为浅学者语也。他在画学画理上的造诣,表现在对于章法和笔墨的重视上,此幅仿倪黄大意,参照了倪瓒、黄公望萧疏散淡、不着色相的笔墨精神,在构图上也参用了倪瓒一河两岸的典型样貌,但是如果说王原祁仅仅是在重复古人、屋下架屋,就绝对是门外之谈了。王原祁曾讲:作画但须顾气势轮廓,不必求好景,亦不必拘旧稿。他所在意的,是中国画最为精神微妙的部分—笔墨。细观此图,觉其笔墨浑沦,气韵生动。干墨、淡墨、枯墨、浓墨层层交叠,用笔精微而老辣,真有“笔下金刚杵”之感。对于用笔,王原祁要求颇高,他曾说:用笔忌滑、忌软、忌硬、忌重而滞、忌率而混、忌明净而腻、忌丛杂而乱。又不可有意着好笔,有意去累笔,从容不迫,由淡入浓。磊落者存之,甜俗者删之,纤弱者足之,板重者破之。又须于下笔时在着意不着意间,则觚棱转折自不为笔使。用墨用笔相为表里,五墨之法非有二义,要之气韵生动,端在是也。如此严格细致的笔墨要求,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推至新的高度,使王原祁的绘画百读不厌,成为影响后代画坛的一代宗师。
此图迭经名家收藏,有清方浚颐《梦园书画录》著录,鉴定大家吴湖帆题签,可谓名迹足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