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076 清乾隆 松石绿地金彩仿金镶松石贲巴壶

松石绿地金彩仿金镶松石贲巴壶
拍品信息
LOT号 5076 作品名称 清乾隆 松石绿地金彩仿金镶松石贲巴壶
作者 -- 尺寸 高19.4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3,000,000-4,000,000 成交价 RMB 4,025,000
材质 形制

「大清乾隆年制」款
备注
上海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贲巴」在藏语中即为「瓶」之意,据载 :「天竺国王即位时,以奔巴壶盛四大海之水灌于顶而表祝愿,密教效此世法,于其人加行成就。嗣阿犁位时,设坛而行灌顶之式。」故而在藏传佛教密宗修行仪式中,贲巴壶除用于念经诵咒或灌顶仪式外,还为神像和信徒淋浴时作盛圣水之用。藏传佛教自十三世纪起传入内地开始兴起,至明清两代,尤其清王朝建立后,尊崇藏传佛教中的喇嘛教为国教,清太宗将「兴黄安蒙」定为基本国策 ,即一方面用武力扩展势力,另一方面则开始利用藏传佛教的影响稳固政权。至乾隆一朝,其尊奉黄教的目的在乾隆五十七年撰写的《喇嘛说》中表达明确,「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而非若元朝之曲庇馅敬番僧也。……我朝之兴黄教则大不然,盖以蒙古奉佛,最信喇嘛,不可不保之,以为怀柔之道也。」在此认知的基础上,博闻强记的乾隆皇帝以「夫定其事之是非者,必习其事,而又明其理,然后可。」并认为想要利用宗教治理国家,需要先了解宗教的底蕴,「予若不习番经,不能为此言,始习之时,或有议为过,兴黄教者,使予徒泥沙汰之虚誉,则今之新旧蒙古,畏威怀德,太平数十年可得乎?」 在此种思潮的引领下,此一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生产了各种瓷质的佛教用具,如七珍、八宝、贲巴壶等,除了作为宫中佛堂供奉之外,也用于赏赐西藏地区的宗教领袖及佛教寺院。
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旨钦定贲巴壶的花纹及样式,《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太监胡世杰交「……金镶松石贲巴壶一件,青花白地贲巴壶一件,掐丝珐琅贲巴壶一件。传旨……青花白地贲巴壶款式变别花样亦画样呈览,其金镶松石贲巴壶放粗高些,钦此。」;二十四年,六月十八日「旨……准时俱交舒善做木样带往江西烧造,磁塔,磁宝瓶,磁贲巴壶,磁甘露瓶,磁轮各一对。」;三十一年,十月初四日,笔帖式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磁奔巴壶一件(随木座)。传旨 :着画样呈览,准时发往江西照样烧造,钦此」,并于本月二十五日,「将做得贲巴壶木样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准发往九江照样烧造十件,壶底下要大清乾隆年制。」
本品即为乾隆一朝十分特殊的贲巴壶式样,洗口,束颈,球形腹,高足外撇,腹部有龙首形流,弯曲向上,端庄雅致。通体罩施松石绿釉为地,其上以拱花之技法描金绘饰纹样,口部、颈部、足部均以金彩雕绘缠枝西番莲纹、如意云头纹、回纹,连珠纹等,腹部主体纹样为缠枝莲及八宝纹,流部做龙首吞噬状,完美地将藏传佛教用器的造型与典型的宫廷纹饰融为一体。底施松石绿釉,正中落「大清乾隆年制」金彩六字篆书款。本品殊胜之处在于其以雕瓷之技艺仿生松石镶金为饰的效果,以瓷复制,艰难不易,其以凸雕效仿镶嵌之技法十分巧妙,使纹样更具层次感,景德镇工匠高能巧心,方能迎合帝王要求。整器造型规矩,所施彩釉明快,色泽妍丽,华美而考究,别出心裁,光彩辉耀,致为珍罕。
与本品相类例,可见上海博物馆藏乾隆淡湖绿金彩贲巴壶,录于《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页206,图3-155;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例,清乾隆绿地描金八宝贲巴瓶,收录于《金铜佛教供具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98年,编号95;此类瓶之造型皆沿袭自西藏金属器,如一件刻花金壶,刊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文物精品荟萃》,页43;陶瓷例可见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刊于贺利,《Chinese Ceramics》,图版162;该馆尚有黄地粉彩例,属Avery Brundage 旧藏,馆藏编号B60P178;伦敦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藏一件绿地粉彩八吉祥作例,刊于柯玫瑰,《Chinese Ceramics. Porcelain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图版101;除此外青花矾红贲巴壶,可参考一例,展出于《天民楼藏瓷》,编号118;罗桂祥旧藏一金地粉彩贲巴壶,载于《清瓷荟萃:香港艺术馆藏清代陶瓷》,编号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