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7 黄宾虹 1951年作 行书纪游旧作 镜心
LOT号 | 0667 | 作品名称 | 黄宾虹 1951年作 行书纪游旧作 镜心 | ||
作者 | 黄宾虹 | 尺寸 | 32.5×130cm | 创作年代 | 1951年作 |
估价 | 1,200,000-1,500,000 | 成交价 | RMB 4,600,000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镜心 | ||
【著录】 1.《黄宾虹文集》,(诗词篇)第104、125、135页,浙江省博物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 2.《玉莲斋藏画》,第92页,荣宝斋出版社,2006年。 【题识】 1.嘉陵山水江上游,一日之迹吴装收。烟峦浮动恣盘礡,画图挽住千林秋。秋寒瑟瑟窗牖入,唐人缣楮无真迹。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题画。 2.断壁苔阴缀青紫,凿窦千寻足容趾。下瞰绝壑云苍茫,欲度不度魄为褫。喘汗扪厓一伫观,远迎西爽开孱颜。安得面山此长住,平铺松翠成蒲团。骋思未已行转进,历险穷幽贪选胜。群峰拔地各争奇,图归卧我徐徐领。黄山小心坡。 3.黄筌矜富贵,徐熙工野逸。南宋辟院画,体格早殊别。青藤、白阳才不羁,绘事兼通文与诗,取神遗貌并千古,五百年下私淑之。笔势飞腾气蓬勃,脱屣勋名卧泉石,遂教璀灿花如锦,不传丹青传水墨。君不见将军五季郭崇韬,夫人写竹金错刀。黯淡非凭灯取影,射窗直悟冰轮高,功师造化人中豪。题花卉画。 4.海壖旅食长苦饥,出门惘惘将何之。池濒江重渔课,泛舟浦溆清秋时。故人邀我坐湖舍,花繁竹茂藤交垂。久居冬来纷雨雪,寒潮尽落水石奇。行吟下泽见膏沃,众议筑埂兴田宜。频年河朔散丁壮,嗷嗷鸿雁同流离。百千荷锸招徕稀,稻梁一饱嗟无期。西冲姜家阪上卫,两姓废弛田不治。我鬻长物乏二顷,试掷不靳千金为。南檐曝袄日方永,东皋耕馌春迟迟。油然喜见禾颖秀,惠风和畅农民嬉。无何淫淋作夏涨,众山云墨狂飙施。阳侯乘威助骄虐,波涛淜湃岩崩陊。田洼埂高受迫束,如集百万撄城师。横冲直抉势骠悍,俄惊白马争奔驰。吞林茹谷溃围入,方罫片绿成洿池。嗟今海宇苦兵革,天未厌祸复此罹。鱼龙百怪夺民食,稿饿沟壑群悲欷。冬深修葺尚有待,皲瘃苦瘁何容辞。谋食方知耕也馁,倪迂学画诚吾师资。家财散尽五湖去,笠屐万里行奚疑。池州垦荒。纪游旧草录奉平羽先生教正,辛卯八十八叟宾虹。 【印文】黄宾虹、人长寿 【说明】 1.此作品为徐平羽旧藏。 2.故宫退赔(见背签)。 黄宾虹书法的早期,大致未能摆脱清末民初的碑学观念,对于薄板金石的用功成为早年学书的初阶;后来,他从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中深刻领会了行草书意,以此为中点,再向上下两方探究帖学的真谛。但是从此幅作品中可以窥见其「自然美」的召唤终于使他在三代古文字的意趣上找到了自我的艺术感受:自然、古朴、冲淡、柔中含刚。毫无疑问,先生的此幅作品书艺醇雅古朴、平和简净,不能不说这是他心仪三代古文字的结果。颜平原行稿书的朴茂雄浑、倪云林行楷书的清动和雅,在三代古文气息的粘合下,独成一面貌,使此幅作品呈现出成为古来也不多见的「如屋漏痕」、「如绵裹铁」的高古之美。从此幅作品可以看出, 宾虹先生书法的「淡化」点画(线条),其结果不仅没有减弱审美视觉的感受效果,却增添了一种「强化」处理所难以取得的审美补偿。李北海、黄山谷、杨维桢、王铎、傅山、金农、吴昌硕等前代书家都是「强化」处理点画(线条)的,所书重「实」处.墨气浓郁,是阳刚同性的表现主义;杨凝式、米南宫、董其昌、八大山人、李叔同等少数书家是「淡化」处理点画(线条)的,所书重「虚」处,白气冲和,是阴柔属性的自然主义。黄宾虹兼有两式,却倾向后者,此书大章法朴茂密丽(一如其画),而局部处理虚淡清和。黄书的「书」是「还其本来」—字的本身结构美,点线的原始自然状态。 作为一个造型艺术的大家,他不可能不诸熟于「造型」之理,但在书法中,他绝不追求结字、用笔的「新理异态」,不像一些时书那样「矜毫使气」、「狂禅呵骂」,而是自然而然地「书」我的意趣、我的气质、我的神韵——实际上是外示「我」的自然美的观念。是如「灵运诗风」,优美、清刚、阴柔、洒脱、自然而质朴,是高华古艳而不是浓艳绩丽。给予者的审美余地,是空灵,是模糊,是丰富。因此想到:艺术内涵的浅深.绝不在于手段表现上的繁简多寡,有时万语千言而不着头脑,有时只吐一语而直搔痒处。黄宾虹书法的美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或也在此。 黄宾虹书法主要是大篆和行书体,其文化涵是道家哲学思想的自然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艺术显现。艺术创造的反「有为」,不仅没有使他的书法混灭个性和自我表现,相反却益增艺术品格的文化信息与审美魁力,似乎这也可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正是如此。黄宾虹书法是古典型的高品位,其历史价值正体现在它本身就是凝固而鲜活的历史。它是用一种东方式的微笑瞻望着现代艺术表现的。 徐平羽夫妇 徐平羽(1909—1986)原名王元健,又名白丁。江苏高邮人。曾任共青团上海沪西区委秘书、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干事、延安抗大区队长、新四军服务团副团长、教导总队政治教员、陈毅司令员秘书、中共苏中区委敌工部、城工部部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山东野战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苏皖边区政府交际处处长,黄河大队副大队长、政委,第三野战军随营学校政治部副主任。1949年后,历任南京市文教接管教员会主任、南京博物院院长、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华东军政委员会高教处处长、华东文教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60年任文化部副部长、顾问,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