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 明宣德 青花缠枝牡丹花卉纹大碗
LOT号 | 1832 | 作品名称 | 明宣德 青花缠枝牡丹花卉纹大碗 | ||
作者 | -- | 尺寸 | 直径26.6cm | 创作年代 | 明宣德 |
估价 | 2,800,000-3,800,000 | 成交价 | RMB 3,680,000 | ||
材质 | 形制 | ||||
“大明宣德年制”款 备注:北京资深藏家典藏,其90年代购自河北收藏至今 明宣宗朱瞻基为史上寥寥可数擅长文艺和献身于仁政的儒家君主,执政十年,“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称“仁宣之治”。每于万机之暇,宣宗皇帝寄情于各式文玩,以致彼时雕漆、范金、织绣、制墨、埏埴等诸类宫廷工艺品成就斐然,皆称后世同类之典范。究其原因,最根本还是与宣宗皇帝本身的文艺修养密切相关,明人姜绍书《无声诗史》如此评曰“帝天藻飞翔,雅尚词翰,尤精于绘事,凡山水、人物、花竹翎毛,无不臻妙。”宣宗皇帝精通绘画,重视赵宋文艺,创设宣德画院,吸收许多著名画家入宫,汇精英于一堂,并与之交流学习,品画论道之声不绝于耳,文风极一时之盛。于此浓厚的人文氛围之中,以宣宗之文艺修养必然对其御瓷一项亲自过问与指导,必须符合其审美要求方可制样,故而造就宣德官窑品格超群,发明极多,前后器类之丰富,釉色之广泛,装饰之多变,皆发古未有,是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十年。宣窑承袭前朝技艺而来,重视创新,不乏超越前朝之作,故宣窑不少器皿仅为宣德一朝所独有,本品即是其中显赫而珍罕的一例。 此碗为宣德一朝新出样式,造型端庄敦实,胎体厚重坚致,口沿平切,棱角明显,为宣德碗类最奇特者,比较宣窑圆器能与之相当品类,亦仅见洒蓝釉暗刻龙纹钵和青花云龙纹钵,皆以厚胎平口著称。其功用文献失载,后世众说纷纭,至今未明,其中一种说法流传甚广,认为其是宣德宫中掷骰子游戏所用,盖因其壁厚,不易破损,故民间常称其为“骰子碗”。其外壁装饰构图常见于缠枝四季花卉、缠枝莲花、缠枝灵芝、缠枝牡丹、缠枝莲托八宝、三友图等纹样,存世数量罕少,散见于世界各大收藏机构,其中香港葛氏天民楼收藏最盛,涵括五类图案,是为当今一绝。 本品为敞口、宽口沿、深腹、圈足。器青花纹饰,碗外壁绘缠枝牡丹花卉纹,线条流畅自如,形态妍美怡人;近圈足处绘一周变形莲瓣纹及梅花点纹,口沿下青花横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朴拙苍健,古意盎然。其构图疏朗自然,留白得当,避免了缠枝纹饰常见繁密局促之弊病,笔触细腻,虽见工致却不落于媚弱,在浓淡相抹中独显宣青之豪迈气概。胎釉温润,宝光内藴,历数百年而风采依旧,与秾美苍妍之青花相得益彰,是为佳瓷之品格。前贤明人王士性《广志绎》卷之四中评曰:“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由此即可窥见一二。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宣德款青花转枝牡丹纹大碗”和“宣德款青花莲托八吉祥纹大碗”在画法和布局上与本品极为相似。 宣德时期是中国青花瓷生产的繁荣时期,青花瓷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蓝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著称于世,其烧造技术达到了中国青花瓷的巅峰。《景德镇陶录》评价宣窑瓷器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其艺术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宣窑之美为有明一代冠,不但宣红,宣黄彪炳叶已也,即青花、五彩各器并发明极多,咸为后代所祖……。”明人张应文《清秘藏》赞誉“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今观此器,前贤评价之高不为虚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