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 吴昌硕 1915年作 红梅博古图 立轴
LOT号 | 1043 | 作品名称 | 吴昌硕 1915年作 红梅博古图 立轴 | ||
作者 | 吴昌硕 | 尺寸 | 129×68cm | 创作年代 | 1915年作 |
估价 | 1,200,000-1,500,000 | 成交价 | RMB 3,105,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出版】 1.《吴昌硕书画集》,图版33,台湾历史博物馆,1985年。 2.《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十七家作品集》,第26-27页,图版119,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2002年。 【题识】红梅艳亭亭,松风寒肃肃。郁郁交枝柯,宛若连理木。古匋辨文字,蝌蚪伸复缩。嗟我久为客,供养无茅屋。乙卯冬写红梅勾博古,昌硕。 【印文】吴昌石 【鉴藏印】云海阁珍藏印 【展览】 1.“吴昌硕书画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85年。 2.“张宗宪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展”,上海,2002年。 3.“张宗宪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展”,香港,2002年。 4.“张宗宪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展”,台北,2002年。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读吴昌硕《红梅博古图》 吴昌硕一生致力于书画,最擅长写意花卉,受青藤和八大影响最大。他是中国文人画的传承者,首先强调学习文人画的传统。吴昌硕所谓学习古代的文人画,不是抄袭,不是复古,而是学习古意,古气和古趣。其酷爱梅花,常以梅花入画,把梅花看作知己。他喜用写大篆和草书的笔法画梅,墨梅,红梅兼有,红紫相间,笔墨酣畅,富有情趣,他曾作「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枝」的诗句,借梅花抒发愤世嫉俗的的心情。 此幅《红梅博古图》是老缶晚年的作品,画面中央是如蛟龙飞腾走势般的梅花,枝干以篆书笔意写出,气度恢弘。梅条穿插有致,俯仰交合,繁而有序。红梅以朱砂点出,色彩浓烈而明亮,有一股古艳的风韵。侧面修饰有一壶一碗,静静的置于陶罐之旁,是整幅画面更加丰富,富有诗意。在这幅画中,吴老大刀阔斧的使用对比色彩,这与过去文人淡雅的格调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巧妙的以色助墨,以墨醒色,画面效果强烈而不刺激。其在追求色彩夸张的同时,也注意色彩的微妙变化。在色彩的冷暖和饱和度上递变,使之丰富而富有层次感。其甚至用了各种丰富的灰色,是因为其作画求苍茫浑厚,求自然奔放,水墨色交融为一体,淋漓写去,而不矜持做作,有一些有意无意之间的效果出现,也是其善于用水的结果。 此幅作品整体给人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拥有一种磅礡之气。这种磅礡之气,在其笔墨流动中表现的十分充分,是因为中国画是靠笔墨来塑物造型。吴昌硕绘画中的的气势也得力于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以篆入画的方法令其绘画力透纸背,笔墨之气布满画面,由纸面直透过去,沈贯纸背,使画面有一种强大的张力,一种阳刚之美,这种笔墨之气的张力在此幅作品中,通过横涂竖抹而得到有力的加强,给人营造出一种大气磅礡之势。 吴昌硕画梅,表现出梅的不同形状,用以表达人的不同感情。他说,石得梅而益奇,梅得石而逾清。他画梅经常不点色,此幅《红梅博古图》上偶然点色,一只陶罐,一壶一碗,几枝梅花,花枝茂密,错综交叉,枝条上淡淡的红梅,鲜艳夺目。既表现出梅花的美,又传达了作者的情。 岁朝清供 「清供」又称清玩,其发源起于佛像前之插花。清供最早为香花蔬果,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物雅品。后来也俗称「博古画」。 供始于秦汉盛于明清。从宋代开始清玩被认为是文士风雅的标志之一。至明时,清玩之风表现出有增无减之势,已经成为文人之间的普遍现象,清供图的形制逐渐成型。到了清代,清供绘画发展至鼎盛。 汪曾祺说他曾见过一幅古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几案上,题款道:「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应该说是「岁朝清供」的正宗了。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几乎每年都画「岁朝清供图」,作为新年伊始的首幅作品。他的「岁朝图」多有变化,最大特点是很少取材于牡丹。他的《缶庐别存》有一段曰:「乙丑除夕,闭门守岁,呵冻作画自娱。凡岁朝图多画牡丹,以富贵名也。予穷居海上,一官如虱,富贵花必不相称,故写梅取有出世姿,写菊取有傲霜骨,读书短檠,我家长物也,此是缶庐中冷淡生活。」此话写于1889年。而他1915年的「岁朝清供图」中,仍不见牡丹形象,其实吴氏生活已经有极大改善,但仍不画牡丹,更显其富贵不移初志的高雅人格与画品。白石老人是一个罕见的天才,也是一个极普通的人。他的清供图长以一些常用之物入画,比如茶壶、比如水杯。能把这类普通生活用具作为大写意绘画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他的平民特质,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厚感情,其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也由此而来。他善用没骨法,笔笔写出,笔意简洁而浑厚。作品造意别致,骨肉匀停,有笔墨有色彩,堪称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