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1 先秦 三孔布“安阴”背“十二铢”一枚
LOT号 | 13141 | 作品名称 | 先秦 三孔布“安阴”背“十二铢”一枚 | ||
作者 | -- | 尺寸 | --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600,000-7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形制 | ||||
先秦 三孔布“安阴”背“十二铢”一枚,高:52.5mm,美品 三孔布,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其形制一般为圆首、圆肩、圆足、圆裆,因其布首及两足各有一圆孔,特征独具,故称“三孔布”,旧时亦称“三窍布”。因其形制具圆足布特征,故李佐贤《古泉汇》把它归为圆足布类。由于铸行数量少,流通区域小,故极难见到实物。自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金石名家初尚龄着《吉金所见录》十六卷,首次向世人介绍此种币形,此后近两百年来获藏者寥寥。又因为三孔布铸造精工,形制奇特,文字瑰丽奇异,品相端美,格外受人瞩目,属中国古钱“五十珍”之一。 此品三孔布面文“安阴”背“十二铢”及“二”,铭文清晰,钱身略有修改。三孔布面文多为地名,背文有纪重、纪值及范次编号文字。“安阴”曾在平首桥足布中出现过,在三孔布中尚属首见,当为铸造地,郑家相认为:“安阴者,乃安邑之北,阴地也,犹铸于安邑之南者,曰安阳也。”《钱币大词典》、何琳仪、黄锡全释为“阴安”认为:“‘阴安’,见《地理志》魏郡,在今河南,南乐之间,战国属魏”。背文“十二铢”纪重,“二”或为范次编号。按古时量制,一两等于二十四铢,大型三孔布背文“一两”,小型背文“十二铢”,两者重量符合“子母相权”的特征。根据此币面文可知,其当为战国魏国铸布。 三孔布为先秦货币中的大名誉品,历来为泉家所重。据不完全统计,三孔布自清中期至今先后出土七十余枚,大部分在早年已流入日本,国内留存极罕,实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有藏,上海博物馆庞大的钱币体系中都缺少此品种,可知其珍贵程度。三孔布能在市场自由流通者更是少之又少。 此“安阴十二铢”三孔布,布币文字俊美,呈传世古色,保存完整,实为罕见;更为重要的是,此品三孔布为首次现世,属于谱外品种,定会引起泉界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亮相不仅增添了三孔布的种类和数量,而且对研究战国时期魏国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提供了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