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35 齐白石 送学图 立轴

送学图
拍品信息
LOT号 3535 作品名称 齐白石 送学图 立轴
作者 齐白石 尺寸 140×37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2,000,000-15,000,000 成交价 RMB 16,79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
1.黎锦熙、齐良已主编《齐白石作品集·第三集·诗》第61页,黎锦熙校注《白石诗草·卷四》(1933年自订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9月第1版。
2.《中国荣宝斋展览会》第10页,株式会社西武百货店,东西平版株式会社制作,1979年出版。(该展览及图录由郭沫若亲笔题字)
3.《求知雅集珍藏近代中国书画》第52-53页,图版20,香港求知雅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7年8月初版。
4.《荣宝斋画谱·73·齐白石绘山水部分》图27,荣宝斋出版社,1990年出版(1997年7月重版)。
5.《齐白石双谱》第169、189页,集古斋有限公司,1999年8月第1版。
【题识】携杖安闲鸥不惊,沿桥泛泛且随人。如斯好景君休去,更有松声学水声。寄萍堂上老人齐璜并题句。
【印文】老白
【鉴藏印】文殊珍藏
【展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纪念·中国荣宝斋展览」,中国文化部、荣宝斋主办,中国国际书店、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东方书店协办,1979年11月2日-7日于西武百货店东京池袋店、1979年11月9日-14日于西武百货店大阪高摫店举行。
2.「求知雅集珍藏近代中国书画」,香港求知雅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主办,1987年8月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说明】
1.「文殊」即袁文殊(1910-1993年),广东兴宁人,中国共产党员。原名袁文枢,笔名文岐、文殊、舒尼、舒非、周明或周尼、薛尼。三十年代初从事进步戏剧活动,编辑出版《前卫戏剧集》,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抗战爆发后领导救亡演剧三队。1940年到重庆育才学校从事戏剧教学,任《新华日报》编辑。次年赴延安,任鲁艺戏剧系主任。1946年到东北鲁艺。1949年任沈阳鲁迅文艺学院教育处长。1950年调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1956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次年调任电影局局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60年任中央文化部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生前曾为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著有《民族公敌》《死角》《辽远的乡村》《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电影求索录》等,译着《苏联演剧体系》。(参阅陈玉堂编著《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第966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此画曾为北京荣宝斋入藏。于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东京荣宝斋展览后被著名齐白石收藏家杨永德先生购藏。即此画曾经为袁文殊、荣宝斋、杨永德等先后递藏,流传有序。

瞧这《送学图》,一个是哄着逼着,一个是哭鼻抹泪。
上学好不好,看法大不同,刘备的把兄弟———红的红,黑的黑。
白石老人冷眼相觑,可这事儿一到了画上,就令人忍俊不禁了。比如我看这画儿,画上明明是两个人,看着看着成了一个人了。试想,谁没有打从孩子过过,谁又不是孩子的爹。画上的孩子的爹当年不也和这孩子一样哭鼻抹泪,画上的孩子再过多年不也和画上的爹一样哄着逼着孩子上学。这哪是画儿,是镜子,让人们从中照见了自己,自己笑自己。
尤其好笑的是那孩子的两只手,一只手搂着稀罕物儿———书本,一只手擦眼抹泪,八成是他还没弄明白正是那书本是他的灾星哩。白石老人的画笔总是既直白又含蓄,其实直白必须杂以含蓄,含蓄也必须杂以直白,因为没有直白的含蓄,令人费解。没有含蓄的直白,枯燥无味,换句话说,既一目了然,又玩味不尽。
白石老人作画取材,多是生活琐事,最是普通平常,可他总能于平常中见出不平常,有如白居易的诗,「用常得奇」。
—画家韩羽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送学图》

此翁真不是,独送汝从师
—读齐白石《送学图》
在齐白石的人生中,他一直怀念着家人长辈给予他的温暖关爱。尤其是对祖父的怀念,在《白石老人自述》中更是句句真切地体现出来。
这是一件极富生活情趣的作品,将祖孙二人迥然的神态与二者之间的浓浓温情很好地表现了出来。画面构图很简洁,仅有一老一少两个人物。老者身着宽松长袍,戴一黑帽,眉目间透露着一股安静祥和的神态。少者身穿红色长褂,手拿一书,正是孩童既委屈又撒娇的模样。齐白石看似随意的几笔便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线条,再以色加以晕染,老者略深的肤色和孩童粉白的脸颊互为映衬,而孩童红色的小褂,则让画面有了一种明艳、活泼的感觉。
原来这件作品表现的是爷爷送孙儿上学时的情景。这样的场面、情绪,也许会让很多人回想到自己当年还是孩子时不愿上学的情景,想想确实令人忍俊不禁。
白石老人为何要画这样一幅作品,他是不是也依照回忆复原了某一时刻的祖孙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究竟是这位老人还是这个孩子呢?问题的答案还要从一本《白石老人自述》找寻。据这本书记载,齐白石四岁的时候,跟随祖父识字,七岁那年,祖父将自己所会字全都教给了小阿芝,再无可教,而家里又并不富裕,没有钱供孙儿念书,只能频频叹气。齐母得知此事,将积攒下的稻谷换了钱,买了纸笔书本。齐白石八岁那年,被送去外公开的启蒙馆读书。每天清早,祖父都会送齐白石去学堂,傍晚再接回家。三里地的路程虽说不远,却走的是黄泥路。每逢下雨便泥泞不堪,这时祖父总是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提着饭箩,看准了脚步,扶着小阿芝走。有时泥塘深了,就把孙儿背起,低着头一直往前走,累得气都喘不过来。
这幅《上学图》不仅是齐白石对儿时上学念书的回忆,更是对祖孙情谊的深深追思。
——《北京画院品读经典系列·齐白石》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