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51 傅抱石 1942年作 苦瓜诗意 立轴

苦瓜诗意
拍品信息
LOT号 3551 作品名称 傅抱石 1942年作 苦瓜诗意 立轴
作者 傅抱石 尺寸 76×31.5cm 创作年代 1942年作
估价 2,500,000-3,000,000 成交价 RMB 4,14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
1.《壬午重庆画展自序》,连载于重庆版《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第196期(1942年10月8日)、第197期(1942年10月12日)、第198期(1942年10月20日)。
2.《傅抱石美术文集》第462-463页,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傅抱石大典》第72-73页,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版。
4.《江山多娇—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绘画精品集》第17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金刚坡下•傅抱石》第28页,万新华编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年5月。
【题识】盘礡万古心,块石入危坐。青天一明月,孤唱谁能和?苦瓜老人赭墨山水题句。壬午人日,抱石写于重庆西郊山斋。
【印文】抱石长年、新喻、苦瓜诗意
【傅抱石自题签】苦瓜诗意。抱石自题。印文:抱石
【展览】「傅抱石教授国画展」,重庆夫子池励志社,1942年10月10日-12日,重庆。

【说明】本幅原为新四军干部旧藏,曾担任重庆粮食局副局长,因其醉心艺术,与书画收藏界往来频繁。解放后,其一直在重庆经管部门担任要职,与重庆收藏界、书画界的许多老人关系融洽,徐悲鸿的好友晏济元、苏葆桢等均是其座中宾客。

1942年10月10日,傅抱石的「壬午个展」在重庆夫子池励志社开幕。展览由中国文艺社、中华全国美术会主办,历时三天,展出作品一百件,十之六七为在重庆西郊金刚坡下所作。「壬午重庆画展」获得空前成功,也标志着傅抱石的主要精力由美术史转移到绘画创作中来。从此开始他精品倍出且最具风格化的「金刚坡时期」。展览以1942年2月后新作为主,《云台山图卷》、《赤壁舟游》、《东山逸致》、《过石涛上人故居》等名作均在此次个展中展出。此幅《苦瓜诗意》也是其中颇为费心经营的一幅。
入蜀八载,石涛所谓「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在傅抱石身上得到了真实的印证。在饱览川渝,坐观风云,纵情笔墨,得烟霞供养的同时,傅抱石成功开创「苍莽淋漓」、「高古超逸」的个人艺术风貌。此画作于1942年,画面笔墨酣畅,气势苍茫磅礡,为傅抱石金刚坡时期巅峰之作,是其心摹手追与石涛完成了一通心灵上的「时空对话」。画面写一轮明月下,高士身着蓝布袍服,端坐于危崖之上,山势险峻,苍松俊俏,崖下云雾缭绕,草木葱郁。左侧山峦绵延,如屏障目,岚气上下浮游回荡,恍如烟云飘渺,一片苍茫沈郁。大笔涂抹山体,局部进行精心的点染和皴擦,线条和块面交织结合,笔法汲取清代画家梅清缥缈法、龚贤积墨法的长处,以拖泥带水皴为主,其他皴法交替使用使得画面水墨氤氲、静谧清幽,更烘托出傅抱石对前贤石涛的景慕与怀思。此作傅抱石以小楷题款,力如铁杵,神韵逼人。众所周知,傅抱石以小楷题款之作必属精品,四十年代其以小楷题款的作品于市场上更是颇为罕见。在其自题签条中,亦可看到「飞白书」的神彩。抱石先生早年以篆刻闻名,1941年曾精心篆刻寿山石朱文印「苦瓜诗意」,专门钤盖于石涛诗意画上,可见其对于诠释苦瓜和尚诗文情境和精神世界的情有独钟。此幅《苦瓜诗意》远观大气磅礡,近看精细耐寻,其幽冥空灵的意境颇与苦瓜和尚石涛的诗境契合,又胸襟恢弘苍茫磅礡,堪为抱石先生金刚坡山水最雄奇的诗篇之一。

「盘礡万古心,块石入危坐。青天一明月,孤唱谁能和?」这诗有许多人爱读,我也爱读,尤其明了石涛环境的人一定更爱这首诗。我曾画过若干次,有两次的记忆尚新……第三天,我乘滑竿到柏溪分校去上课,从大竹岭过了嘉陵江,沿着江边迤逦起伏的小冈峦前进,距柏溪不远了,忽见巍然块石,蹲立江滨,向前望去,薄雾冥茫,远山隐如屏障。我想:若把这块石作中心,画一人危坐向远山眺视,下半作水景,不就是「苦瓜诗意」吗?高兴!高兴!回家后,即忙如法炮制,下午四时许便题印完了,钉在壁上反复的看,总觉还没有充分表达那诗的意味,尤其是第一句。隔了几天,乃不取水景,而取深邃的山谷,技法上稍稍注意石涛的样式,再作一幅,结果我虽还不十分满意,倒比用江水作背景的好,于是决定用它,这就是展品中的一幅。
—《壬午重庆画展自序》,傅抱石,1942年

这张石涛的诗意图,是傅抱石先生1942年所作。壬午画展就壬午年,这是他画展中的一件作品,画的是石涛的诗意。42年就是我(萧平)出生的这一年,所以看到这张画也很开心。他画了个蓝色的月亮出来,这个是很浪漫的。
1942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经历抗日战争的一个艰苦岁月,所以傅抱石先生非常有感于石涛的诗和他的人生。他实际上对石涛是非常崇拜的,在20岁的时候就开始写石涛上人年谱,一改再改,所以无论是在傅抱石的人生还是对艺术的认知上,从石涛这里取法是很多的,受到石涛很大的影响。
因为当时重庆的环境很艰苦,真正的好的宣纸很难买到,他是用一张当地的一种土皮纸画。这张纸相对来说比较厚,它的性能和敏感度并不高,所以傅抱石先生在大块的用刷笔画了这山峦之后,感觉到不能有这个华滋的情绪。所以他后来就用了一种方法,完全用枯墨在上面点画,包括这种树和山石上的这种点都是用枯笔点画出来的,作这个提神的作用。这种方法实际上在明末清初,石涛所生活的时期,中国山水画中的许多山水画家都会用这样的方法。
1942年傅抱石先生在重庆金刚坡已经生活了几年,他的画也开始渐入佳境。所以1942年他就举办了自己在重庆的第一次画展,这次展览产生许多的影响,在重庆艺术界的许多人就知道了他。从这张作品中可以看出,石涛的诗在他心中产生共鸣:画中间一个老者坐在这个悬崖峭壁上,重重的远山,山中孤寂无人,只有这个夜晚漂浮的白云。月光下所见的云都是朦胧的,云实际代表那个时代的飘渺荒凉。傅抱石先生想到石涛生长的那个年代,他几岁的时候明朝就灭亡,早年间也经历了很多艰苦的岁月,父亲被杀以后有位家人把他带出来,最后又做了和尚,所以浪迹江湖很多年。傅抱石也能想到他自己的家国、想到抗战的形势,所以他跟石涛是有共鸣的,所以远观此画,他这个境界是很动人的。
此画的签条,是傅抱石先生自题的。因为他举办壬午画展,统一装裱题签方便展出,所以自题更为可贵。这张画的作品里面他的题字,极具当时的特点,用完全方正的楷书在写,非常有力量。这种字我们隐约的看的话,在南宋时期有书家是这样写的。这是傅抱石先生创造的一个中国画入门的新路。
傅抱石先生学习广泛传统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创造。一方面在学习、认识、参照,一方面自己就有创造;所以他时而吸收,时而创造,所以创作出极具特色的个人画风。
萧平
(据萧平采访视频整理)